四圣心源怎么读之二

御纯书院(金金)

<p class="ql-block">(五)那我不知道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去这样子去认真的思考。我们为什么把进度调的这么慢,是希望大家多花点时间,不但读懂他的文字,而且你去多做笔记、画图、去理解,然后你还要跳出这个文字,站在更高的这个角度去看,去整体的看待,他从这个阴阳变化到五行生克,然后讲完阴阳和五行之后,开始讲这个脏腑、气血、精神、形体、五官。然后后面又讲这个五气、五味、五情这样子一路过来,里面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一直在跟大家讲,说希望大家能够多跟我互动,多跟我交流。你们有没有在读,读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读懂,有哪些不懂的,你要跟我说啊,然后呢,就是每一次分享的时候啊,咱们的这个副群主金金同学真的是非常的负责任,过一段时间,过一个阶段,读完一部分,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分享、来交流。但是分享来分享去总是这几个同学在分享,其他的同学有的有打卡,有的连卡也没有打,有的可能压根就没有去看书,我也不知道到这群里面来干什么的,可能根本就没有去看书。</p> <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为什么要到群里面来看,到群里面来交流,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当时想要进来的时候,你的初心是什么?你只是进来凑个热闹吗?或者说只是因为觉得,这个李太云文章写的可以,然后想要进来看一看是什么个情况吗?没有必要,我不需要别人去怎么认同,我自己知道我在研究什么东西,我以后要研究什么东西,都很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组这个群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跟着我一起去读这些古代圣贤的书,能够让我们的思想去跟古代的圣贤的思想去沟通,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然后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他们的思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起学习交流,能够让我们一起更接近于古代的圣贤的这个思想。</p> <p class="ql-block">不然的话,我们每个人,有的可能比较勤奋,有的可能悟性比较好,有的可能这个稍微这个基础差一点,有的可能时间没那么充足,是不是那每个人读的不一样,结果有的相当于没读,有的可能读的还挺精的,有的可能跟我当时一样,读到这个书的时候一样瞬间醍醐灌顶、瞬间豁然开朗,是不是?</p> <p class="ql-block">但是呢,如果你们都不说,什么都不说,我就不知道你们读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有什么样的感知感受。所以我是希望有在读的同学能够多跟大家一起互动交流,在群里面我都看得到。当然平常是比较忙,但是一有空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看,尤其是那些写的很认真的文字,我都会认真的去看。</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它包括了很多的东西,就是有可能是你已经早就知道了道理。刚刚前面有个同学在说,好像是关秀丽是吧,她说看到这个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似曾相识呢?因为它这个里面的逻辑、这个圆的模型,我已经多次的讲过,包括很多的中医同行前辈都有讲过,所以大家应该是不陌生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己在读这个书的时候,有没有真正的理解,正确的理解它,你交流出来和不说出来这是不同的,你自己认为你可能真的理解了,但是你说出来之后,可能会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的方向,有更好的这个启发,所以呢,这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群来一起来读书的意义所在,我相信也是你们当时想要加入这个群的一个初心。</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只是提供一个书单,让你自己去读,那很简单,我不是写了吗?《中医必读的50本书》,还有60个名人。那个50本书,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又研究之后挑选出来的,你到里面随便挑个十几二十本读,读出来都是一个很厉害的中医,根本就不需要到群里面来读是不是?</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形体皆俱之后,他讲到了五官,五气,五味,五情,五嗅,然后这个东西是讲什么东西?它讲的是我们的这个经络脏腑。这个感觉系统、感知系统,这个情绪和精神,它跟这个五行和阴阳的对应关系、内在的联系,当然这个它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你就看着这个文字,然后做个笔记,画个表,立马就出来了,这个是比较简单的,然后到后面接下来五气源起的,后面一节讲这个精华滋生。什么叫做精华?精华就是气血,对于我们人体来讲,就是气和血。当然除了气血,还有精气神。这些东西它是怎么滋生出来的,又是怎么发展壮大的?</p> <p class="ql-block">有精华,那自然就有糟粕,所以接下来又讲糟粕的传导。糟粕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大自然的清气、通过消化系统吃进这个水谷,经过肺和肠胃的作用之后,提取出来一些精华,剩下的这些不是精华的东西怎么办,或者说处理完之后剩下的垃圾怎么办呢?它变成糟粕传出去。第一个是气,可以直接通过呼吸系统,通过肺,把精华留下来,糟粕直接呼出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个很容易理解。</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水谷入胃消化之后,里面精华的东西被我们的这个小肠吸收,然后转换成气血。我们的脾用来转换这个,它是气血的化生之源,剩下的东西一路往下传,传到大肠变成大便,然后排泄出来,还有一些水通过三焦系统,也就是我们的小肠和大肠上的那一层油,就是像网状一样的油一样的东西就是三焦系统的,然后它通过这里面的管道不断的过滤完之后,集中收集到肾和膀胱,在膀胱里面聚集起来,等到多的时候就一起放出来,这个就称之为小便。</p> <p class="ql-block">讲完了精华和糟粕之后,他开始讲经脉。经脉是什么东西?经络主要指的是在外的,所以伤寒论里面才会讲什么病是在经,什么病是在腑,是不是有这样子的一个概念?所以这个经它指的是在我们的这个四肢躯干等在外的地方,包括筋骨肌肉骨骼关节这些地方,它并没有到我们的心肝脾肺肾,所以一般的情况下面,它不是指这个心肝脾肺肾,如果专门指这个心肝脾肺肾的时候,它会称之为脏腑啊,五脏或者六腑,所以这个是最大的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在中医的理论里面,首先把人体分成了两大部分,第一个是核心的部分,是我们的五脏六腑,然后在外围的部分把它通通归属到这个经络系统里面去,而不是讲具体的这个骨骼、肌肉、皮肤这些东西,中医里面没讲这些东西,管你人体有多少块骨头、多少块肌肉、多少个关节都没有讲,我们只讲12条经,或者说14条经络,对吧?</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中医跟西医最大的区别,我们永远都是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盯着具体的某一个点、某一个局部。西医就是你看到的这个就是这一个点,比如说颈肩酸痛,那就是这个肩胛提肌啊,或者斜方肌、斜角肌啊,或者哪块肌肉劳损了。他没有办法去站在整体上去看,这个地方是足太阳膀胱经,还是小肠经,还是什么经受邪了引起的出现了这些症状,他不会从这个整体去思考,他只看到了局部。所以这个是中医跟西医最大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把这个经脉和奇经八脉全部讲完之后,也就是说所有的这个主要的经络和奇经八脉讲完之后,开始讲这个元气和胃气。元气和胃气,它是独立于这个脏腑和经络系统的,所以它要单独的列出来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读这个第一章的卷一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子分章节啊,就是一小节一小节的,而且为什么是这样子的一个排序,是这样子的一个逻辑,还有很多的理论,他为什么没有单独的写一节出来啊,补充进去,让这一章节的内容更完善、更全面,为什么只选取了这些内容,所以它这个里面还有很大的内在逻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元气和胃气也讲完之后,好了,这个第一章也就是卷一算是完成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天人解,天人解讲什么呢?讲人跟天地相参考。这个天人相应是如何一个相应法,是从阴阳四象五行,然后到这个人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然后到这个脏腑跟形体的对应的关系,然后到这个五行跟五官、五气、五味、五嗅的对应关系,然后到精华和糟粕的关系,到这个经络和奇经八脉的这些体系,也就是说脏腑和经脉体系的区别问题,然后到最后加入元气、胃气,好了,关于人体的所有的东西,基本上全部都讲完了,这个就是天人相应的理论全部在这里了,是这本书的核心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七)不知道大家在读这个书的时候,读第一卷的时候,你们有想到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去站在这个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大家都在读,读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每个人各不相同,你领悟了几分?黄元御是被乾隆皇帝称为一代宗师的啊,黄元御这位宗师的学术思想,你接受、承受了几层几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不是说非得要成为大医明医,但是对于我们学医的人来说,这个明理永远是最重要的,医贵明理,你如果这些前面的理都没有搞懂,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是怎么在运转的?它将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你不知道人体是怎么形成的,它是如何运转的?如何才能维持健康的运转的状态,如何才能防止疾病?如果生病了,要怎样子才能康复,你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你都不知道,那么想要成为一个明医,成为一个很厉害的明白道理的医生,他是很难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西医就更惨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这些理论,在学校里学的只是一些技法,然后在这个实践中,临床的时候也是一些很机械的对应关系,检查的时候靠仪器检查,检查出来怎么用药,都是套着公式化的,有炎症就消炎,感染了细菌病毒就给他杀菌消毒,反正都是公式化的,用药也是,叫做三素一汤,永远都不会变的,他没有这么高的层次的理论,不存在这个医学哲学道理,就是我们的这个中医哲学、中医文化这些东西,他都没有,不存在哲学和文化这么个说法,它只是一种技术而已。</p> <p class="ql-block">(八)接下来到了第二卷,第二卷讲六气。我刚刚讲了,它是主要从这个伤寒论的六经,加上黄帝内经里面的六气,它是如何的对应起来的。第一个,六气的名目,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对应的这个12条经是怎么个对应法,然后他们每一个的还有这个纯中国文化的这种取名,就是什么乙木、相火、丁火、癸水啊,这个是十天干跟这个五行组合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六气从化讲的是什么?所谓的从化,就是怎么化生出来的,也就是相当于它是怎么形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气偏见是什么意思?我上次在那个苏州的时候那个大会上,应该是直播的时候就有讲到过,大家如果有看的话,都看到过我说的这个事情,就是我们中医永远都是在以这个药物的偏性在纠正人体的偏性,所以呢,所谓的疾病就是我们的这个六气出现了偏性,太过或者不及,就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然后我们要干什么呢?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把这个太过或者不及给它修补一下、调整一下,调到一个比较平和、均衡的状态,这样就算是治好了。也就是阴阳平衡。从圆运动上来讲,这个圆形比较正常的这个圆形的形状,然后比较均匀的速度,然后持续的不断的旋转,那么就是正常的了。</p> <p class="ql-block">讲完这个六气偏见,也就是说是如何治病的,人是为什么会生病,然后生了病之后应该要怎样子去调回来,达到这个阴阳平衡、五行平衡的状态,讲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接下来讲本气衰旺,本气衰旺是什么呢?讲的是这个六经,也可以说是12经的这个气的平衡,就是跟我们的阴阳平衡,五行平衡和这个十二经,也就是六经的这个气的平衡,它是有一个先后顺序,说是把它放在后面,然后接下来把它们分解一个一个的讲。厥阴风木,少阴君火,然后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一个一个的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完了之后,还给出了六气治法。什么叫做六气治法,就是这个六气有偏性,有衰旺,是不是因为他有这个偏性,有衰旺,所以才需要去纠正、去调整,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讲本气衰旺,本气衰旺是什么呢?讲的是这个六经,也可以说是12经的这个气的平衡,就是跟我们的阴阳平衡,五行平衡和这个十二经,也就是六经的这个气的平衡,它是有一个先后顺序,说是把它放在后面,然后接下来把它们分解一个一个的讲。厥阴风木,少阴君火,然后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一个一个的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完了之后,还给出了六气治法。什么叫做六气治法,就是这个六气有偏性,有衰旺,是不是因为他有这个偏性,有衰旺,所以才需要去纠正、去调整,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九)这个是第一卷和第二卷,解读大概就是这样子。我们为什么把进度放这么慢,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深入的去学、去理解,而不是只是把这个书给它读一遍就完了,读一遍真的这个整本四圣心源,可能一天两天就把它给读完了,根本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关键是我们要把它给读懂,读到自己的心里面去,把他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这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达到的一个目的、一个状态,当你把这些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四圣心源,这些医学大家的思想给融入到我们的思想里面去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会变成一个有自主思维、自主的思想、独立的思考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当我们面对病人的时候,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这样子去做。昨天我还在跟大家讲,说现在的人,很多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医案来学习中医的,医案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说我今天诊断了一个什么病,他有一些什么症状,然后我是怎么分析的,然后用了什么药,有什么样的效果,整理成一个医案,然后别人这些想走捷径的学中医的人,他就直接看到你这个这个医案,觉得你这个医案跟我现在碰到的这个病人很像,那我就直接用你这个方子给他吃好了,这叫做走捷径,他自己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考,只能说叫做照猫画虎,其实是照虎画猫,画出来是不像的。</p> <p class="ql-block">你如果自己把这个医理给搞通了,搞明白了,就会一通百通,尤其是黄元御的这个四圣心源的理论你要是搞通了,那真的叫做一通百通,所有的问题在你面前,他都逃不出这个圆、离不开这个圆,只要你用这个圆圈的理论去思考、去理解、去分析、去解决这些问题,它都不是问题。当然有的可能简单,有的可能比较难一点,但是至少你不会迷茫,你不会到处去找医案找书,说想看看谁谁谁是怎么治这个病的,看一下谁谁谁是怎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到处找,然后找出来还说,哎,这个人生病怎么不照着书上生呀,人家这是这样子,他怎么不是这样子?这样子就方向不对。</p> <p class="ql-block">(十)今天晚上讲的比较多,是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读好这本书,这本书读好了的话,以后你的前途无量,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医,这个明是明白道理的明,不是大名鼎鼎的名,不一定会出名,但是你自己至少道理已经通了,医理通了之后一通百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吧,今天晚上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时间也不早了,然后接下来希望大家多一些互动,不要闭门造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