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瑰宝、神秘的国度--------约旦(上)

静娴(蒋邹莲)

<p class="ql-block">对许多人而言,1989年的电影《圣战奇兵》是他们少年时代最爱的探险片,在这片神秘土地上上演的寻宝之旅,让无数少年无限向往,把所有人带到一个奇幻的世界中。《一千零一夜》中四十大盗的藏宝之地、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2》、《火星救援》、《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地,各式各样的传奇、故事、电影、小说,更是为这里增添着神秘的气息。“流行歌手之王”迈克尔·杰克逊曾深情唱道:“Hold me,like the river Jordan”(就像约旦河般,请拥抱我)。这就是约旦。正如每个歌迷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每个旅人心中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千年约旦”。约旦就像一部史书,静静地向世人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如今我们就要去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p><p class="ql-block">下面文章图上文下阅看。</p> <p class="ql-block">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西北,与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接壤,西南一角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8.9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540平方公里。约旦全国共划分为12个省,首都安曼。2022年6月统计人口1105万(含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难民),92%的人信仰伊斯兰教。</p> <p class="ql-block">约旦国旗呈长方形,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内有一颗白色七角星;右侧自上而下为黑、白、绿三色的平行宽条。以上四种颜色为泛阿拉伯色,白色七角星象征古兰经。</p> <p class="ql-block">约旦国徽正中是一只展翅的阿拉伯雄鹰,威武剽悍,站在蓝色的地球上,象征伊斯兰教的影响遍及全球。神鹰两侧各插一面国旗。金柄宝刀和金色弓箭记录了约旦的光荣历史和王族的尚武精神;麦穗和棕榈叶分别代表和平与粮食同样重要。国徽底部悬挂着一枚穆斯林徽记,黄色饰带上写着国王阿卜杜拉的名字和祈祷词 “真主将赐予他幸福和帮助”。国徽的背景是一顶敞开的镶金边的红色华盖,华盖上镶嵌着象征国王权力无边的王冠。</p> <p class="ql-block">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初属阿拉伯帝国版图。公元1517年归属奥斯曼帝国。一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以约旦河为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酋长国。1946年3月22日,外约旦独立成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侯赛因.阿卜杜拉登基为王。1977年4月7日,约旦与中国建交。</p> <p class="ql-block">约旦的历史经历了古约旦时期、旧、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期、古典时期、伊斯兰时期、现代约旦等各个时期。</p> <p class="ql-block">约旦现在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阿拉伯国家,其政治体制是议会制的世袭君主制。国王是国家最高元首、陆海空三军最高统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制度。内阁(也称大臣会议)是最高行政执行机构;国民议会是立法机构,分参议和众议两院;司法独立,司法权由各级法院行使。</p> <p class="ql-block">2010年以来约旦政府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文化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旦经济人均生产总值约5000美元。</span>约旦是一个比较小的阿拉伯国家,但相对周边国家来说约旦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约旦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在伊斯兰国家中相对开放。约旦比较缺乏淡水资源,石油资源不丰富。旅游业是约旦支柱产业之一,佩特拉古城,杰佛拉古城,死海和瓦地伦沙漠等景点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探险旅行的首选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东地区的十字路口,约旦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交叉点。所以,自从人类文明的开始,独特的地理位置就使约旦成为连接东西方和南北方的贸易和交流通道,今天的约旦仍然扮演着这个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以色列的提比利亚经过以约边境侯赛因大桥口岸,经过二个小时的行车来到了约旦安曼。安曼是约旦的首都,面积1700平方公里,人口468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坐落在7座小山岗上,所以安曼又被称为“七山之城”。</p> <p class="ql-block">安曼集中了约旦大部分工业,有食品、纺织品、纸制品、塑料制品、铝制器皿、水泥、制瓦等工厂。纵贯全国的南北走向铁路从这里经过,城西有现代化公路通往耶路撒冷。是今日中东地区少数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其他少数信仰无明显冲突而得以共处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安曼主要参观了罗马剧院以及游览了城堡山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人的幸福生活是由竞技场,剧院和浴室构成的,尤其进入帝国时代后,统治者们提倡奢华、享乐,于是古罗马比古希腊拥有了更多娱乐场所,按罗马人自己的话说:“没有了它们,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罗马人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一座剧场,我在境外旅游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看到这样的古罗马剧场了。</p> 剧院门前的立柱。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剧场坐落于安曼城堡山脚下的老城区,建于公元2 世纪,整个建筑依山而卧,设计风格与其他古罗马剧场相似。剧场呈圆形,据说可容纳6000人。</p> <p class="ql-block">剧院的座位竟然还分等级,最靠近舞台的位子专属王公贵族,还有军事将领,平民百姓则坐在后方最高的位子。好在高度依次递增的座位,即使后排的观众依旧拥有最佳视野。</p> 剧院石头立柱上的雕塑。 舞台上的立柱。 <p class="ql-block">和其它罗马剧场一样,这里的音响效果非常棒,建造者在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声学原理,不论坐在剧场何处,舞台上的歌唱、朗诵、讲演的声音均可清楚听到,前排座位旁的围栏竟然还有回音的效果,站在剧场中间讲话,都可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头顶上回荡。目前,该剧场既是安曼的主要旅游景点,也是举办文化、艺术等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了城堡山,沿着山的边缘,处处都是观景台。极目远望安曼市区随着山势起伏,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就在你面前一字展开。本是淡黄色的密集楼群在阳光下泛成白色,于是安曼便又有了白城之称。最为令人震撼的是,因为城堡山独特的观景平台,周遭连绵的如同用一颗颗黄白色小积木堆砌出的建筑群仿佛近在咫尺,你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城市没有成片的现代化高楼,甚至没有太多现代化的元素,也能产生如此的视觉冲击和很壮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是安曼的制高点,也是安曼历史的起点。山高437米,是阿巴斯·阿蒙王国历史遗址,损毁的比较严重,但是仅存的这些残桓也依稀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古罗马,拜占庭,伊斯兰风在这里互相交融。公元前十一世纪,一群战败后被抛弃的埃及遗民带着阿蒙女神的信仰来到了这里,在山顶之上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国,并称之为“阿蒙”,安曼之名便由此逐渐演变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堡山遺址,入口处有四块石碑,石碑按顺序清晰记载着安曼出土的文物和这些文物相关的遗迹,遗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希腊、罗马晚期和阿拉伯伊斯兰教时代。现在城堡山残存的遗址主要包括罗马时期的赫拉克勒斯神殿,阿拉伯倭马亚时期的埃米尔宫殿群和拜占庭时期的东正教堂及1951年建造的安曼考古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整个城堡山的随便一块石头都有上千年历史,但是都很随性的散落在草地上,如果不是一边的文字说明,很可能就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上最吸引人的就是赫拉克勒斯神殿遗址,是罗马时期的建筑。赫拉克勒斯神殿建于公元161----166年,是马库斯·奥里利乌斯大帝在位时修建。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伟大的英雄,主神宙斯之子。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据说,赫拉克勒斯神殿遗址被发现后,大多数珍贵的遗物都搬去大英博物馆了,只给安曼留下了赫拉克勒斯的这只手和几根柱子,以证明此处确是赫拉克勒斯神殿。</p> <p class="ql-block">虽然赫拉克勒斯神殿早已残垣断壁,但遗址之上几根科林斯巨石圆柱仍擎天而立,两柱之间高高架着横梁,上千年托举在安曼的最高点上,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它都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山上另一个景点是艾米尔宫殿遗址,是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在城堡山修建的王宫,坐西朝东,虽经历了1300多年,但残存的建筑如今仍能显示出当时阿拉伯建筑的风格。埃米尔宫内部的圆顶为木质结构,殿内空空如也,但墙壁上的雕刻还是十分精美的。</p> <p class="ql-block">埃米尔王宫东面的一段墙是阿拉伯帝国倭亚马时期的一座清真寺遗址。</p> 神庙遗址。 <p class="ql-block">这片遗址是拜占庭时期的东正教堂遗址,建于公元550年。如今只剩残存的石柱和石块。</p> <p class="ql-block">山上残破的教堂内有精致的罗马式石刻雕琢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堡山上建于公元730年的集雨水窖。距今已经1300多年的历史了。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集雨工程。不仅有大小不同的水窖还有各种不同的管道相连。在这样高高地城堡山上,如果人类要生存,水的问题还真是至关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堡山上,脚下老城区最引人注目的那个半圆形,依山而建的古罗马剧场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据说虽然城堡山遗迹规模不能和杰拉什古城相提并论,但是城堡山上建于1951年的国家考古历史博物馆还是很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三世纪石雕人像身上的衣服纹路清晰自然。</p> <p class="ql-block">展馆本身很破旧,但陈列着从这里挖掘出来的大量历史文物,有不少珍贵展品。以公元2世纪罗马时代的文物为最丰富。</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的游览走马观花。虽然行摄匆匆,却亲眼目睹感受到了这里丰富的遗产和留存至今的古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在首都安曼矗立着一座不仅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更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建筑——侯赛因国王清真寺。其建造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后来几经翻修,特别是1993年,为了重修金顶,约旦国王侯赛因慷慨解囊,捐资820万美元购买了80千克黄金,用于金顶的修复与装饰。清真寺宏伟的外观让人叹为观止。洁白的大理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蓝天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她的建筑设计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了伊斯兰建筑的精髓,如尖顶、拱门和繁复的装饰图案,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大气,展现出约旦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阿卜杜拉国王清真寺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市中心。这座清真寺是安曼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以其装饰有华丽马赛克拼镶图案的蓝色圆屋顶而闻名,这个醒目的蓝色圆屋顶使其在一片白色建筑中尤为突出,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蓝顶寺”。该清真寺1990年建成,是约旦建国后的重要建筑之一,体现了约旦的文化和宗教特色。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阿卜杜拉国王清真寺成为了约旦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二座清真寺我们都没能入内参观,只是外观。</p> <p class="ql-block">提到罗马建筑,就不得不提到约旦的另一个著名古城——杰拉什。杰拉什是继佩特拉之后,约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坐落在安曼市以北40公里处,位于海拔约600米的平原上,早在6500年前,这里便一直是人类的居住地。作为“罗马之外的罗马”,杰拉什是世人公认的在希腊和意大利之外,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希腊、古罗马城市,有着“中东庞贝”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杰拉什罗马古城遗址很大,如果细细的看下来要花4-5个小时。罗马人统治杰拉什时,以大兴土木、兴建城池的豪情壮举强势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此后,尽管古城风云变幻,先后经历了拜占庭、阿拉伯伍麦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的更迭,几度盛衰、几多扩建,但罗马建筑风格基本维持不变。最鼎盛时期杰拉什是罗马远东地区最大的一个行省城市、中东四大名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随着古罗马帝国的瓦解,杰拉什开始没落了,而几次强烈的地震最终给杰拉什致命的打击,城市被破坏,建筑被损毁,居民逐渐迁徙离去,古城荒废了。公元9世纪以后,人们甚至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座叫杰拉什的城市,黄沙侵袭了这里,掩埋了一切,杰拉什销声匿迹于历史的长河。若不是有个叫欧里赫的德国旅行家1806年到这里的偶然发现,若不是1920年后考古队对杰拉什的考古发掘,这座沉睡了近2000年的文明古城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在尚未出土前,杰拉什已埋藏在沙砾中长达数个世纪,出土至今历经近70年的维护保存。数量众多的罗马立柱被重新竖起,使其获得了“千柱之城”的美誉。铺石及廊柱排列的街道、耸立于山顶的神殿、富丽堂皇的剧场、宽敞的公共广场、市场、浴池、喷泉等,由楼塔及城门所贯穿的城墙都极具特色体现了罗马都市建筑规划。在希腊罗马式的装饰外观下,杰拉什还微妙地融合了东西方特色的风格。杰拉什的建筑,不管是整体还是细节,皆能反映出在地中海流域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东方阿拉伯的古老传统,以及两种文化如何相互协调,融合共存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首先从哈德良凯旋门而入。她位于遗址公园的最南端,这座建于公元129年的米黄色大理石拱门并非杰拉什古城的真正城门,而是为了纪念当年冬天哈德良皇帝视察此地而修建的凯旋门。相比于其他城门,哈德良凯旋门显得更为雄伟气派,粗大的石头垒筑撑起三道拱门,罗马柱仅仅起到装饰的作用,三角型的顶部造型也是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雕工精美繁复,整个建筑粗犷大气,却透着古拙之意。</p> <p class="ql-block">入得门来,凯旋门的左侧就是赫赫有名的赛马场。这是当地贵族和军民娱乐的重要场所,根据导游的介绍,罗马统治时期,赛马场里经常举行战车比赛。上图的马赛克地板残片的图案显示了战车比赛的状态。约旦政府旅游管理机构为了挖掘古城的旅游资源,自2005年始,不定期的在赛马场举行古装战争实景表演。</p> <p class="ql-block">赛马场建于公元2世纪中期。也是杰拉什古城内面积最大的竞技场,长245米,宽52米;十部马车同时驰骋绰绰有余。场地的南端有十一个拱形门,中间一个大拱门,左右各五个,参赛的马匹车辆从这里出入。罗马时期的赛马场,主要用于马车比赛。可以想像当年赛手从此门驱车而入,尘烟滚滚的比赛场面交织着震耳欲聋的人嘶马鸣,那是何等的热血贲张和扣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赛马场原来三面有看台,东、西、北三面是条石垒起的阶梯式观众席,最多可容纳1.5万人。现在只剩下东侧很少的一部分,这是复原的部分看台。</p> <p class="ql-block">赛马场的对面以前是市场,在竞技比赛的时候,这里生意更加兴隆。</p> <p class="ql-block">离开赛马场,继续向北走,前面是杰拉什古城的南门,游客需要买门票进入。南门是杰拉什的正式入口,南门中间高高的拱门专为罗马皇帝而建。</p> <p class="ql-block">南四方塔门现在只剩下了塔门的下半部分了。</p> <p class="ql-block">修建于公元162年的宙斯神庙,虽然是罗马时期的建筑,但保留了不少东方建筑的风格特征。正門两侧有一对可以攀登而上的塔,門廊上的雕刻造型生动传神,多数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主题,如鸟兽、植物等。杰拉什在公元前4世纪是马其顿-希腊化国家。罗马人占领这里以后,对被征服地区不但不采取文化灭绝,而且将希腊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山顶上宙斯神庙的那些巨柱和墙体依然屹立,可以想象昔日神庙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圆形露天剧场,也称南剧场,是约旦境内现存三个罗马古剧场中最大的一个,巨石堆砌的一排排阶梯看台可容纳3000多位观众。古剧场经过了千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用于大型的音乐和舞蹈表演,每年的杰拉什音乐节在这里举行,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卡雷拉斯,也都曾经在这里演唱过。剧场的奇妙之处在于舞台上有很好的回声效果,完全不用任何扩音设备,就能把每个音符清晰地传送给看台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是因为古罗马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利用了声学原理,建立了回音壁,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杰拉什的小剧场,又叫北剧场,规模相对要小一些,但保存的相当完整。北剧场是杰拉什古城中南北两座古罗马剧场中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罗马剧院的最高处,可以看到高大粗壮的一根根石柱环抱着的椭圆形广场,从广场笔直地向北延伸,构建起著名的罗马大道,又称“列柱大街”和“加冕大道”。长90米宽80米的广场是地道的罗马建筑。杰拉什兴盛时期,广场的四周被各种店铺环绕,店铺前面是宽阔带顶的边廊,供人行走。广场周围的64根爱奥尼克石柱建于公元1世纪,如琴弦一样整齐矗立着。广场中间原本有2个祭坛,一个喷泉如今已旧迹难寻。现在广场中心的石柱,是现代人后立起来的,为每年一度的杰拉什艺术节燃放烟火使用。广场地势较低,场面开阔,最后又呈漏斗状整齐排列往北门延伸,使整个古城显得格外气派。优雅环形的罗马柱是这个广场的点睛之笔,它们不仅起到美观的装饰效果,还有具体实在的用途。它们是悬空水道的支柱,水从城北山上引来,沿着水道流入喷泉、浴场和千家万户,满足了当地人的生活需求。</p> <p class="ql-block">穿过椭圆形广场,便进入了800米长的罗马大道,又称为列柱大街,因街道两旁如队列般整齐的科林斯式石柱得名,建造的大致年代在公元120-170年间。这条大街从椭圆广场笔直指向北门,当年则是古城规划的焦点,各种公共设施和神殿沿着大街两旁兴建。石板街下面有排水道,街面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圆型排水孔。</p> <p class="ql-block">街道路面虽是大理石铺就,但因为长年累月被路过的马车车轮碾磨,车轱辘印还清晰可见。一般的罗马石柱都是由几截柱段拼接而成,上面顶有石梁,石梁上雕刻有植物果实和叶子图案,非常立体,科林斯柱式因起源于古希腊的科林斯城邦而得名。它形成于古典时期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罗马受希腊殖民城邦的影响开始应用柱头,公元前2世纪希腊归入罗马的版图后,罗马建筑中柱头更加流行。</p> <p class="ql-block">水神殿也称泉水殿,是一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建筑群,它是杰拉什城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约建于公元二世纪末期,泉水殿墙面上的七个出水口和中央的喷水池及下方街道的排水沟构成了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这座建筑是已发现的同类罗马城市中极为典型的一座公共喷泉,在上面交替排列着七个矩形和半圆形的壁龛里可能供奉着水泽仙女和其它与水相关的神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拱墙分为上下两层,原本上层的壁龛外表涂上了灰泥并画上了几何图案,下层壁龛里的雕像流出的泉水注入一个巨大的水池中。从水池中流淌出的泉水穿过7个孔洞聚在狮子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了)、并且溅落在6个圆而浅的水盆里,最后流入大街人行道下的下水道,而中心孔洞的水注入一个巨大的粉色花岗岩大水盆里。</p> <p class="ql-block">在罗马大道的中部,与水神殿相邻的是大教堂。教堂的屋顶已不复存在,只有雕刻精美的高大门面,还在诉说着昨日的辉煌。教堂在大地震中倒塌了,残垣断壁之下的马赛克地面还比较完整的保留着,这些马赛克是由天然石材加工成的,任凭风吹日晒都不会比变色、脱皮,与我们现在烧制的马赛克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教堂,拾级而上,傲视群雄的便是规模宏大的阿尔忒弥斯女神庙的入口处了。建于2世纪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也称月神庙,供奉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她是古希腊神话中主掌狩猎的女神,后来被视为月神,在罗马神话中她又被称为狄安娜,她是宙斯的女儿。除了掌管狩猎,她还照顾妇女,保护少男少女,更是一位贞洁的处女,纯洁的化身。她被奉为杰拉什城的保护神,因此她的神庙位置高而雄伟。阿尔忒弥斯神庙留下来这些大理石科林斯巨柱,每根直径都约达2米,高度约20米,大概就是6层楼高度,都是由几截巨石磨成圆柱然后叠起来的。 这些巍巍巨柱,竟然都会在微风里晃动,只是肉眼看不出来罢了。夕阳下,矗立在这里两千年的石柱尽显沧桑。</p> <p class="ql-block">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柱式,均源于古希腊,是古典建筑的两种柱式,前者比后者更为纤细并且更具有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神庙入口处的山门是带有四根庞大柱子的三重拱门,大门上方是一座用圆柱承重的柱上楣构的魁伟山墙,神庙的主入口是一座巨大的门洞(5米宽,8米高),在宏伟的入口一侧,一组的台阶建在左右两翼的高墙上。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引领人们穿过层叠的祭坛走向神圣的神庙中。</p> <p class="ql-block">列柱大道的尽头就是北四方亭。它的保存相对于南四方亭要完整了许多。北四方亭始建公元165年到170年,相对于主干道拓宽更早些。如同南四方亭,北四方亭也采用了科斯林廊柱,耸立在高高的底座上,北四塔门的后面就是古城的北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古城虽然只是一片废墟,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已经毁灭在历史长河中。然而漫步在这片用石头建造的、经历了千年岁月侵蚀,代表曾经文明成就的废墟里,仍能感受到那段辉煌历史带来的震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集完成,请看下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