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和9月,毛泽东到武汉视察工作三次,每次都去老通城惠济支店品尝豆皮。</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厨师是高金安,后来被称为“豆皮大王”。 曾志成15岁开始在老通城学做豆皮。是豆皮大王高金安的徒弟,曾延龄的师弟,一年后出师。与高金安、曾延龄一起用厨艺共扛“豆皮大王”的牌子。真正第一个为毛泽东摊豆皮的其实是他!毛泽东第一次来老通城,是在晩上到惠济路支店的,那天通知有中央首长来,其他人买电影票看电影。店里只留了几位党员师傅接待,曾志成便是其中之一。傍晚,毛泽东由省委书记王任重等陪同来到支店。毛泽东竖起大拇指夸赞了他的手艺,还和他握过手,说“辛苦你们了!”并赞美它味道好,有特色。从此,老通城豆皮更加名声大振。当时有幸亲自为泽东做豆皮、并让毛泽东从此青睐这一小吃的,除了高金安,还有好几位,其中就有”豆皮二王”曾延龄。据说,毛泽东品尝老通城豆皮,该店‘豆皮大王’高金安和‘豆皮二王’曾延龄也分别执厨做出来过。这之后,到过武汉的中央领导人如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邓小平、贺龙等,也都品尝过老通城豆皮,无不大加称赞。 </p><p class="ql-block"> 曾延龄其实原本不姓曾,是汉阳(今蔡甸)永安堡九真山人。抗战前,他幼年时,母亲守寡,艰难度日,曾断断续续来过武汉老通城。抗战胜利后,曾延龄成了老通城的好帮手。他学习摊豆皮的时间远比其他师兄弟们为少,后来却练出了胜过他们的炉火纯青、举世无双的豆皮手艺。</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老通城在惠济路的花桥路口办有支店。曾延龄回忆为毛泽东摊豆皮感到很幸福,多次念叨:“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吃了我摊的豆皮了!是毛主席、是毛主席啊!”几十年后,曾延龄还专门回忆,“那天……天还冇黑,主席一进铺子,就先一脚跨到厨房里来跟我们说话。我好苕呵(注:方言:傻),一看到……真的是毛主席唻!就说不出话来了,后来他们讲我光晓得‘苕笑’(注:方言,指憨笑),苕笑半天我算是说了一句:‘祝……“您家”健康’!”然后他又说到,几天后他被接到东湖宾馆,有个警卫(后来知道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对他说:师傅,首长今天有客人,请您帮忙弄点豆皮好不好?不放蛋黄”。曾延龄猜到了,还是毛主席要吃!毛主席头回就问过不放蛋黄、只放蛋白(注:湖北话,指蛋清)可不可以的。”他于是在家里的铁锅中专门炒好了馅,亲自随身提到东湖。他又说:“毛主席吃了一大盘,有3两哟!一边吃还一边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还叫那些也在吃的人:‘你们都要吃干净,不准浪费。”</p><p class="ql-block"> 曾延龄还回忆:原先毛主席准备在汉口大智路老通城本店吃的,但担心会人太多,临时改在了惠济路支店。那天店门前停了好多三轮车,那些武汉市的干部吃完后,一个个都是坐三轮车离开的。以后,他和高金安师傅多次为毛泽东摊过豆皮,这证明毛泽东说给“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绝不是一般说说,毛泽东真的很爱吃他摊的豆皮。他还多次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叶剑英、李先念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等献过厨艺。据他还说,最喜欢吃豆皮的是叶剑英和李先念,还专门接他到北京、住在他们家里做过豆皮。</p><p class="ql-block"> 曾延龄因给毛泽东摊豆皮而名声大振,许多外国贵宾来到武汉,都要专程去“老通城”,点名要尝高师傅或他的三鲜豆皮。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外地来汉慕名登门者,更是难以计数。曾幼诚在山东军区任空军副司令员时,把曾延龄请到了济南。曾延龄在山东大展厨艺、在“空司”带徒,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这就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三鲜豆皮’?”“毛主席喜欢吃这?”“没吃过豆皮,到过武汉都不算哪!”当地人纷纷涌来尝试。(根据曾宪德回忆《汉口的老通城和“二十八个半”》改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