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一进入江阴马镇就见到这句霞客名诗高悬于高速拱门之上。又经霞客路,游圣路,便到了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是江阴梧塍徐氏的杰出代表,17世纪伟大的探险家,生于名门望族却志不在科举而在远游四方。</p> <p class="ql-block">故居一共有三进17间,这里就是第一进门厅,上悬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写的匾额,陆也是著名的江阴陆氏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进入正厅便能看到最显眼的徐霞客游览路线图。从22岁起的30年间,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1607年春第一次出游到1640年夏回归故里,一生至少出游24次,足迹遍布当今中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踏访一百多座城,探过五百多岩洞,记录了一千多座桥。而且,徐霞客去的很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猛兽出没的深山荒野,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某种意义上说,徐霞客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中国的壮美河山,那就是在追寻“诗与远方”的路上永不停歇。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里,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这里说的“碧海”,指的是徐霞客自己的家乡;而“苍梧”指的是湖南宁远的苍梧山(又称九嶷山)。相传,舜帝南巡时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此地,徐霞客则是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云游天下的雄心壮志。</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当年亲手种下的罗汉松,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二进主要介绍徐霞客生平。门前楹联:足临千山清气得,胸纳四海妙诗来。</p> <p class="ql-block">故居第三进正厅崇礼堂。两侧对联就是我们刚到马镇看到的霞客名诗“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由江阴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书写。这两句既是他个人人格追求的目标,也是他择友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穿过崇礼堂,去往仰圣园的方向,穿过一个门楼,上书“绳其祖武”四字。绳,引申为继续,延续;武,足迹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无锡恒隆楼下的钱钟书故居也有“绳武堂”也是同义。</p> <p class="ql-block">仰圣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中的碑廊直接连接了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整个碑廊里面,一共有135块石刻。来自我国当代的130位著名书画家,书画内容多是徐霞客日记精彩片段和后人对霞客精神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碑廊尽头有景行厅。两侧对联“地理天文无穷尽,万水千山一眼收。” 正是对徐霞客一生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穿过碑廊就来到了晴山堂。堂中是徐霞客母亲教子像。徐母王孺人对儿子说:</p><p class="ql-block">“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p><p class="ql-block">好男儿志在四方,怎么能让你像篱笆中的小鸡,压在车辕下的小马一样被束缚呢?徐母亲自为儿子准备了行囊,并专门为他制作了一顶远游冠,让他安心出游。这个场景,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篇中有着非常动人和深刻的演绎。</p> <p class="ql-block">晴山堂入口前的徐霞客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江阴徐霞客雕像下,立碧海苍梧之志,写水韵江南之诗,在江阴这个刚柔并济,百折不挠,汇聚着新东方精神和徐霞客精神的文化圣地一起开始我们的万里暇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本可以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