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日记20~仁龙巴冰川与怒江72拐

传说中的丁香

<p class="ql-block">2024.6.1 阴转晴</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一种原生态的潮流开始在中国激荡,“回归〞成了当下的主题,人们仿佛突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回到大自然,回到真正与人性相吻合的状态,成了当下最时髦的审美和旅游趋势。</p> <p class="ql-block">今天从然乌湖镇出门飘起了小雨,小雨也挡不住我们前往仁龙巴冰川的兴致。</p> <p class="ql-block">雨浅尝辄止,画卷徐徐铺开。</p> <p class="ql-block">一幅深绿浅绿交织而成的绿色地毯铺就在湖畔谷地。</p> <p class="ql-block">五颜六色散落在草地间的房屋组成一幅田园牧歌</p> <p class="ql-block">雪山湖水边排列整齐的村庄宛若童话世界里的小房子。</p> <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望去雪山巍峨白练缠腰,夹于二山之间的部分湖面一尘不染倒映在灰绿色的湖水中通透异常。</p> <p class="ql-block">然乌湖周围雪山林立,离得最近的古来冰川数百条巨龙般的冰舌一直延伸到湖面,湖水水量充沛。</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美景我们在路旁垂手可得。</p> <p class="ql-block">从然乌湖镇约一个小时车程来到仁龙巴冰川路牌路处,中途看到来古冰川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不去知名度高的来古冰川而去仁龙巴冰川?听勇哥的。来古冰川开发的早,景区到冰川门票加景交车贵,加上六月的冰川融化得差不多了。仁龙巴冰川位置更偏,目前还未开发可以自驾进去。</p> <p class="ql-block">车从仁龙巴冰川指示牌处开下去,但下面路口有当地藏民拉起横条拦住,每人交50元卫生费后才放行。</p> <p class="ql-block">冰雪融水冲刷出来的溪流象遍布大地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开下来我们就开始找自己的路,这里是荒野越野车在沙砾和浅滩上驱车10公里左右到达临时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车放停车场然后再徒步半小时左右到达冰川冰舌处,也可以付费骑马,这里海拔4700,大风寒冷。</p> <p class="ql-block">仁龙巴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和林芝地区察隅县交界处高山上,冰舌末端海拔4700m,长数公里,背靠高耸巍峨的雪山。为地球上少有的中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山岳冰川。</p> <p class="ql-block">这位带孩子的父亲很棒</p> <p class="ql-block">冰川融水潺潺流淌。</p> <p class="ql-block">两山之间厚厚的冰舌在强光下泛着白光。</p> <p class="ql-block">冰舌己经融化到了舌根</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沙砾有些松软</p> <p class="ql-block">雪山与冰川相辅相成,形成了“唇齿相依”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砾石堤上蹦跶了一阵,勇哥抓拍了几张“金鸡独立”的镜头。盯着这深邃的蓝冰看久了人都有些恍惚。</p> <p class="ql-block">据说仁龙巴冰川的冰舌末梢有很多蓝冰洞和冰墙,冬季是观赏这些蓝冰洞和冰墙的最佳时期,那时气候干燥,主峰清晰可见,冰川的颜值给人梦幻般感觉。</p> <p class="ql-block">现在冰川融化之季危机四伏不敢上去冒险。</p> <p class="ql-block">这一块块徐徐移动的浮冰也有梦幻似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看完冰川徒步返回至停车场,发现去时忽略了的景色就是周围不一样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去的时候往往会想着目的地,对目的地的未知会让我们更关注于脚下,当爬山涉水目标达成之后,返过来我们会用更轻松的心情放眼周遭,感受周围的草木山石。</p> <p class="ql-block">过来时逆光未见得这座山好看,返回去顺光一看它就是一座彩色的山。</p> <p class="ql-block">仔细数一数这个彩山有不下十种颜色,只有到昌都区域才见得到这么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有雾的朦胧</p> <p class="ql-block">去雾的清澈</p> <p class="ql-block">从河谷沿沙地开出去</p> <p class="ql-block">开上山坡重新回到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返回然乌湖镇吃中饭,午后继续行走在318国道川藏南线上。</p> <p class="ql-block">八宿北纬三十度</p> <p class="ql-block">318国道八宿到邦达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走了二十天又回到了怒江峡谷。</p> <p class="ql-block">这里江面宽阔,水流平缓,让人根本感觉不到眼前的是“怒”江,而是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是318国道重要组成部分。横架怒江高山峡谷之间,全长74米,海拔2730米,因其地势险要,被称为川藏公路国道318线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1953年,部队在修建怒江大桥时,一名年轻的战士不小心掉入了正在浇灌的桥墩里,当时条件艰苦,没有设备施救,战友们无法将他救出,只能含泪将他的血肉之躯铸于桥墩中。据记载,这里每修一里就有一位战士的魂灵。</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是用年轻战士血肉之躯铸成的大桥,在修建怒江大桥的过程中,一个工兵排的战士全部牺牲,大桥修成后排长捧着勋章冲着怒江大喊:“兄弟们,我来了”,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滚滚怒江,追随他的兄弟们去了。这座桥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壮烈的大桥之一。在1990年重建怒江大桥时,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烈士,保留了一座英雄桥墩,这不仅仅是一座桥墩,它成为了怒江大桥的纪念碑,象征着那些为修建大桥而牺牲的英烈们‌。</p> <p class="ql-block">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仅仅用了4年多时间于1954全线通车,而在其间就有2000多名年轻战士长眠于此。因此它也是中国最悲壮的公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如今318国道是许多自驾者此生必驾之路,每天车辆川流不息,交通繁忙,想想为这条路牺牲了那么多年轻生命不禁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地理》有一位编辑曾经这样评说过怒江,他说:“怒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一个峡谷,它有一种可怕的精神魅力。站在怒江最为险峻的峡谷上,会因为峡谷的景象、声音、气氛混合而成的奇怪的“场”,而迫切的想从悬崖上飞身跃入激流,这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一种将自己投身于毁灭之中的强烈欲望。”</p> <p class="ql-block">如果常人都有这种感觉,身处特殊环境中人对这种磁场会不会更加强烈?这会不会是修这条路死亡率奇高的一个玄学因素呢?</p> <p class="ql-block">业拉山,海拔4658米,位于怒江峡谷的上方。这里最著名的景观莫过于“怒江七十二拐”,这段路程,从山顶到谷底,海拔落差超过2000米,连续不断的急转弯,仿佛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具体位置在‌邦达镇至八宿县城之间,全长16公里。这段公路因其坡陡路险、弯道众多而闻名,被称为天路奇观,是318国道川藏南线神一样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一个“怒”字,最好地体现了这段峡谷河流的性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不仅是川藏线上地形最复杂、泥石流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地段,而且因其险峻,对许多骑手和自驾旅行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走过了那么多惊险弯路,走怒江72拐时手心还是被我捏出了汗。</p> <p class="ql-block">它不像走冷门路基本上无人区,它是人多车多的热门路。所以才有下面名言:走过今天所有弯路,今后人生尽是坦途。</p> <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然乌湖镇→八宿→左贡县城。晚上入住左贡多府甄选酒店,海拔3800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