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岗石窟的风色

采菊东篱下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的风色</p><p class="ql-block">在山西长治老顶山,享受了几天的夏季的清凉,终究想着该是到了要到山西的深处,看看山西的风光的时候了,毕竟山西有三千年地下看陕西,五千年地上看山西之说。究竟此次远行本也为的是山西的风物古迹而来,也并不敢再贪念长治老顶山的凉快,就此匆匆告别了长治,往山西的西北,大同的方向几百公里地而去。大同古镇和云岗石窟,是山西旅游必游之地。</p><p class="ql-block">车往大同,可是下了高速,汽车刚进入大同地界,大同市区还遥遥在望,却是感受到了,大同这座著名工业区域异乎寻常的污染。道路上有连连轰轰而过的载重汽车,是我平生以来看到的最多的。车辆如阵,一辆接着一辆,一去几十辆之多,长蛇之阵一般,所过之处地面都被振动得像台湾海峡的地震般摇晃。重车过处,扬起满飞的尘埃,铺天盖地,仿佛浓雾,天都黑了。蒙蒙的烟雾,扑面而来,呛得人透不过气,直是咳嗽。这样的情形,大同是去不得了。大同古镇即使再有北魏古迹的背景,古迹再是诱人可餐,也吸引不了我们要去游览的心情了。于是调转车头,往更北的方向,去大同著名的云岗石窟。大同云岗石窟可谓北魏艺术和历史的精彩。距大同市区大概就三十里的距离。国家五A级景区和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地。处在大同武周山半山的地方。那里是国家环境保护景区,远离大同市区,是不会受到大同市区工业污染的影响吧。云岗石窟的名声和影响,我们可以放弃大同古镇,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弃云岗石窟。</p><p class="ql-block">到得云岗石窟的时候,已经是午后近五点的光景,武州山沉静的太阳,已经落下半山的地方,探出了半个脑袋,阳光已经没有先前的热烈,到处是清凉的来风。附近没有住宿,只有大致两里地的地方,一处煤矿的城镇,可以住下。这是一处被唤作晋煤的著名大型央企的地方,城镇的内容样样具备。我们却是好容易才找到一处简陋的民宿住下。放下行李之后,一天奔驰高速的疲劳一时袭来,肚子里也饥肠咕噜的乱叫,就到附近的街道上,乱吃了一餐饭饱。回到住宿房间里也没有电视可看,洗涮之后倒头便睡,以为就有明天游历云岗石窟的疲劳等着,这时候可以养精蓄累以待。</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赶去云岗石窟的景区。事前得到住宿服务员的警告,说是不是一早就去,去云岗石窟的人多,排队入园,要很长时间的。我们到达云岗石窟入门处的时候,天色还没有亮尽,淡淡的薄雾笼罩在武州山的山间,半露出的武州山峰在天色之下,隐约显露着巍峨。云岗石窟就落在这座山的什么地方,一时也看不清爽。入门的大门禁闭,几许人影散落在大门附近的树下、石阶上。一片清晨的静寂和凉爽,降落在了云岗石窟入门的大院广场上,一丝夏季只感觉山西才有的凉风吹来。</p><p class="ql-block">大门要到9点开门迎客,我们在门外的院落寂寞了好一些时辰,开门的时候,门外已经列出长长的队伍,幸好住宿地的服务员早告诉我们,才避免去跟入园的队伍热挤。山西这里景区十分亲和,六十岁以上都可以免门票,这和去年去江浙一带可不相同,那里地方的景区,要七十岁才免门票,门票通常很贵,为此我们在那里多花了许多门票的钱。</p><p class="ql-block">进门是一个大殿式的大门,迎面是一条宽敞的石铺道路,直抵前面几百米地方的大庙,两侧是一排高高的石柱沿路而向。石柱几十米高,六角形的样子,六周上下刻满大大小小的石佛。一进门就有一种神秘和威仪感。走过广场,正中央的位置是一尊雕像,雕像呈黑色,人物扭动的身躯,系着发结,头向一侧向上斜的方向,激昂的情绪,形象让我想到酒后吟诗的李白。此人是叫作昙曜的人物,1500年前,就是他受命于北魏武帝,主持云岗石窟的建设。云岗石窟照耀历史的伟业,就是他对历史、艺术和后人伟绩的交代。也就知道,所以人们要在云岗石窟大殿广场,显耀的地方,雕塑他的形象,纪念他的人物了。昙曜雕塑背面正对大殿的殿门,大殿的殿门紧锁,顺着石阶的廊道绕过大殿,经过一架有江南风色的小桥,桥下几许荷叶浮动青绿的水面,几只游动的野鸭水上的一些风色的好看,再过一段大概是槐树掩映下的石道,几米远的地方,就看到了云岗石窟显耀的石窟洞穴。石窟如列半山石壁而去,大小有十几座之多的样子。石窟的散布相对集中,就几百米的地方。洞窟的洞穴大小规模不同,各有佛的造像其中,神圣和精致略有不同。大的石窟洞口几十米高,洞窟内里穹顶高大,有各种大小石佛雕像,布满石窟大殿的石壁上,中心是贴墙立着巨大的石佛造像,石佛慈眉善目,安逸而尊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石佛造像,不曾见过成都过江的乐山大足石佛,这里见到的,就是最大的石佛造像了。然而这里石窟见到的石佛造像无论多大,一副神态总是安详,嘴角上仰,眼眉微眯,一幅带着一味微笑的模样,和之前其他地方看到的,总是一副安静慈悲的样子有些许不同。都知道佛教来源于东晋,兴于北魏,早期佛的雕塑,这样的造型,一定有所意味,是政通人和还是文化优余生活富足,或者其他,并未必可知。这里雕塑的石窟造像,在石窟里外数不胜数,而且每座都特别精致,代表古代石雕艺术的巅峰毋庸置疑。这里每个洞穴,每尊石佛,都有无数的动人的故事,是流传下来,口口相传,有板有眼,却是我不知道的,我并没有去追寻这些,那是说不尽,也无法去考证真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真实。却是这里真实精美的石佛石雕,珍贵的艺术精品,才是我心里放不下的。大概是被云岗石窟的特别惊动,震惊得我早已是目瞪口呆的了,我毋庸置疑的,当然是要用手机无限的拍下这里,那一副一副奇迹般的情景的。然而洞窟里都是挤满了太多的人,要有一个好拍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有时要挤上去,再等上好一些时候,才能有一个稍好的拍照,总有一些遗憾。当然最大的遗憾还不是这些,最大的遗憾是这些文物的损毁,每一个洞穴的雕塑,都不能完整,或者都有一些缺憾,少了一些手臂腿脚的之类是有的,还有被万恶之徒的小日本鬼子,挖去眼珠和头颅的,就因为这些个艺术品的珍贵,却被这些个恶徒肆意毁坏,一些精美雕塑形象不能完整。自然风化的也有,保护不当一些精美的雕塑,失去原有精彩的也不在少数。洞窟里留有一些残缺的彩画是难能可贵的,几千年的时间总算是留存下来了,却是没有看到得到后人的特别保护,让这些彩画任其一味的风化损毁下去,是令人痛心的、遗憾的。</p><p class="ql-block">石窟洞穴每隔的位差和距离不远,左右上下不过几米、十几米,相隔不远,也就不费多少脚力,三个时辰大体完整了石窟的游览,虽然还是匆匆而就。石窟的对面是浩浩田野,田园麦浪滚滚,几居农庄一些烟火气息,风气吹来野花和麦香。天边淡淡的云,阳光朗照,到处金色粲然。该是回程的时候,有些不舍却不知道因何而故。云岗石窟风色依旧,只是我们匆匆形色,来往的人更多了,拥挤了一个石窟的广场,嘈杂一片也是难免的。</p><p class="ql-block">回到住宿地,在晋煤的街镇吃了一顿,饿渴了后的饱餐,一些云岗石窟的景象竟然心里浮现,尽管眼见到了实情,却是好像还留有一些东西没有看够,忽然想到,历史和艺术的留存,是深刻也是看不尽的,区区的几个小时,怎能体会博大,历史的还是留给历史,艺术的还是留给艺术,匆匆形色的你我,就留给短暂的生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