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罗隐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刘头是刘家村有名的老木匠,人们都叫他“刘一手”。周围几个村子都知道他的名号,他最拿手的活儿是修土木房,村里绝大多数房子都是他修起来的。山下的刘家河流淌了几千年,也是他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传艺的事情也越来越迫切。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属牛,所以叫牛生,为人忠厚、诚实,身材魁梧、壮实,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老二属兔,因为生在闰月,所以叫闰生,从小就对父亲的手艺比较感兴趣,父亲去谁家修房立木,他每次都跟着,一来二去,他也跟着父亲学会了一些最基本的卯榫交套。老三生在马年,所以叫马生,要论聪明,那绝非老三莫属,老刘头正是看中了老三的聪明,原本是打算传给老三这个“老孙胎”的,可是,偏偏这老三他就不爱学这个,甚至连农活都懒得干,综合起来,只有老二最适合,于是他就将老二正式定为自己的接班人,不管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整天不是言传就是身教,不管去哪里修房都带着,渐渐地,老二也慢慢掌握了修房立木的技巧和尺寸、交套。分家的时候,老刘头也将老大、老三另了出去,将老二留在身边继续培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地下户让农民有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从给大家干变成了给自己干,所有的人似乎都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原本干活扎实的老大自从分了家那更是勇猛无比,在村里就数他干活最踏实,每天都是早不见鸡,晚不见鸡。不仅责任田管理的井井有条,只见庄稼不见一根杂草,而且还在山里开了好几亩荒地,全部种了粮食。几年时间,老大家里各房间都摞着粮食,俨然成了一座粮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村人都干得热火朝天时,老二也没闲着。全村人经过几年的劳作,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全面解决。虽然家里富裕起来了,但还有一些人家里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旧房子,甚至还有几户人家住着茅草房,人们便纷纷邀请老二和他的老父亲去给他们家立木修新房。因为刘一手年事已高,也没了搬木头的力气,只好给儿子打下手,刨木扯线,做些轻生活儿!大家在修房前,主家先要找个阴阳先生根据字向看看是否利,既顺利。若利,可以修,若不利,则要等到利的一年再修。等阴阳先生确定好利后,再算出个良辰吉日来立木架檁。主人家要在前几天准备好所需的椽檩木料,木匠提前几天就要带着自己的工具前去,选择所需木料,然后经过几天的推刨挫锯,提前一天把柱子、横梁用卯榫串联起来,等第二天把所有柱子、横梁立起来,不论三间五间,两边的木檁都是提前架上去的,而中檁是要严格遵守阴阳先生推算出的吉时的,必须是在那一个时辰内架上去。若是在架檁时再下上几滴雨,那可是个大大的吉兆,有一句古话是这么说的:好时候要天占呢!这个时候下了雨,说明老天爷也看上这个时辰,象征着吉祥和顺利!而对于木料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的严格,尤其是中檁,粗细要合适,而且必须要端端正正,而这也象征着这一家之家风。中檁完成以后,紧接着要挂椽,最后才是盖瓦,大家帮着盖完瓦这一座房才算初步完成。在那个时候,村里修的多半是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后墙和山墙用泥土和石头打成,而前面的门面两侧各留一个窗户,然后用土打到窗台,留出窗户的位置,最后放置好窗户,中间则是门。若是主房,一般情况下,都是两扇门。若是堂屋,多为一扇门,也有一些人是两扇门。也有一些人家里情况好的,修的则是砖土木结构,门面则是用砖砌成,门也由之前的两扇变成四扇,中间两扇,两侧各一扇。砖房在当时不仅好看,而且牢固、气派。从最开始的土木结构到砖木结构,刘老二几乎全程参与,而且所有的木料都是亲手做出,村里新修的房子差不多都是刘老二做的,只有几户请的是隔壁村的木匠,因为刘老二实在忙不过来。几年下来,刘老二的手艺也日渐成熟,他的老父亲看到后也很认可,很放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几年刘老二一直忙着帮别人家修房子,家里的几亩地都是婆娘在种,这几年没去过田里一次,但他们家却也收获颇丰,他给谁家修房子,谁家便拿出几十斤粮食作为报酬。几年下来,光是别人家拿的粮食,也快堆满他们家了。后来,有个邻居看他们家粮食越来越多,在修完房子后没有给粮食,而是给了五块钱,而刘老二从那天开始,也不再要粮食,改成钱了,唤作手工费,起初定价五块钱,后来又改成了十块!再后来,谁家修房子,不仅要钱,还要提前拿着烟酒专程到他们家请一趟才行,因为专门看了日子,又误不得,人们便提前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就把他给“预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几年,老三也没闲着。虽然他没种多少地,家里也没多少粮食,可是却是三兄弟当中经济情况最好的。原来,这些年他做起了生意。刚开始,他只是挖一些草皮树根去集上卖,也攒了几个钱。后来,自己懒得进山挖,索性不去挖了,他直接让村里人去挖,他来收购。一次收个几百斤,借几匹骡子驮到集上卖了,赚的钱比自己挖多得多。随着收得货物越来越多,骡子驮不了那么多,老三一咬牙,直接买了辆三轮汽车,他也成了刘家村第一个买三轮车的人,之后便开着自己的三轮车走街串巷,做着自己的小生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家河日夜流淌着,又要重新见证。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刘老二的手艺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村里的房子几乎被刘老二给翻新了个遍。他的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接班人远远的超过了自己,在一个的冬天的夜晚也欣慰的离开了他。从那以后,刘老二便披着一件中山装,头戴一顶蓝帽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石头镜,嘴里叼着一个玛瑙烟嘴儿,背着手整天走街串巷,从上庄到下庄,从下庄到上庄,从早到晚转个不停。就像首长在阅兵,又像是一个艺术家在欣赏自己非常得意的作品一样。他的婆娘有时候也跟着一起转上几趟,跟邻居们寒暄几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年,通过父亲传给他的手艺,他还是做出过一些成绩的。光是烟酒,自己从来没买过,一年到头也用不完。粮食更不用说,加上自家的,总共有一百多袋,怕是得有四五吨之多。那五块到十块的手工费,也是挣了不少,俗话说粮是人的劲,钱是人的胆,所以,光是这些,就给了他不去庄稼地的底气。甚至,有时候他都想她两个上学的女儿都辍学来学他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的房子都翻新了,粮食也攒了很多,人们便想着多挣钱,多存钱。原本分的责任田种粮食都不够,所以人们都在山里开荒,山里只要是能种的地方都被挖开了。那些原来种粮食,种洋芋的地,后来便开始种中药材了!刘家村种的最多的是党参和大黄。老大本来就是种地的好手,他们家种的药材也是全村最多的。大黄每年三亩多,党参则种了十多亩。每年光是药材的收成,都有一万多块,这年收入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自从村里种了药材,老三便开始收药材了,几乎全村的党参、大黄都被他收去,卖给大贩子了,后来附近几个村也被他收走了。他的三轮车也早已换成了双排座,家里也修起了砖混结构的小平房。那是全村第一座砖混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房子都翻新完了,老二的手艺也没了用武之地,也就没了收入,以前储存烟酒房子,也早已空空如也。他依旧背着手、叼着烟嘴转上转下,看看这家的瓦,看看那家的椽,就像天空中的雄鹰俯视地面,搜寻自己的猎物一般。而他的婆娘也在山里开了荒,因为大黄太费力,便只种了党参。整天忙着进山,再也没有时间陪他去阅兵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老三修了第一座砖混小平房,许多种药材挣了钱的村民也渐渐觉得自家的马鞍桥式青瓦房不够气派了,于是把之前修的土木结构的、砖木结构的纷纷拆了,准备修成砖混小平房。老二一听到大家拆房子,整个人瞬间眼前一亮,精神百倍,高兴的手舞足蹈,连忙拿出自己的家伙什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自己的翻身机会来了。于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喝几口茶,吃几口馒头,披上中山装兜里装包烟就出发了。这家转转,那家问问,装烟搭话,一天一包烟都不够装,拆房的每家他都去了,几条烟自己没抽一根,都装出去了!结果没一家要翻新维修,全部都要修成像老三家那样的小平房,那在村里最气派不过了!这下老二完全失业了,中山装也不披了,石头镜也不戴了,烟嘴也不叼了,如首长、如艺术家、如雄鹰一般的精气神,就在那一刻,也消失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庄里陆陆续续修起了十几座雄伟又气派的小平房,每家修完都放了鞭炮来庆祝。修新房的喜悦如同鞭炮的味道一样弥漫在村子里,而鞭炮的声音,却像一把把刀子一样扎在老二心里,从此让刘老二觉得鞭炮声是最扎心、最让人讨厌的声音,甚至后来他一听到鞭炮声就像被电击中神经一样,浑身哆嗦着胡言乱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努力的种地,种药材,都在挣钱,存钱。只有刘老二整天在家里,一遍遍擦拭着自己的工具,那些曾经陪着自己闯荡江湖的伙伴!他的婆娘劝过他,让他跟着自己种地,刚开始好言相劝,他也不听,后来破口大骂,依旧没有一点效果,他依旧待在家里!老大老三也劝过他,两个女儿也劝过他,都是无功而返。他依旧待在家里,披着中山装,戴着石头镜,叼着烟嘴,鼓捣着那些玩意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他的大女儿也嫁到了隔壁村,开始了新生活。小女儿是准备要留在家里,招个上门女婿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过了几年,妻子每天去山里干活,他依旧躺在家里。突然有一天,躺在床上的他,一下子坐了起来,把那件油亮油亮的中山装扔到床下的角落里,取下眼镜装进盒子,起身放进床边的箱子里,一下子跳下床去,鞋都没有穿,跑到院子里,抬起头望着天空,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望了很久,直到天空中一只黑鹰飞过,一声鹰唳划破长空,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寻找曾经的自己。他是一位木匠,他的过去是多么辉煌啊!他可是“刘一手”的儿子啊!他的手艺和成绩也早已超过了自己的父亲啊!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他亲手做出来的啊!想到这些,他走进屋子,捡起那件被丢在角落里的中山装,扔进了垃圾桶,这个时候,他才清醒的意识到,他活在过去太深了,他完全被过去绑架了,他丢掉了中山装,也丢掉了过去,丢掉了那根捆绑着自己的绳子,丢掉了囚禁自己的牢笼。他才意识到,他是一位木匠,他是靠手艺吃饭的人,只要有手艺在,那怕新技术他不会,他也可以学,他就饿不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个时候,他刚好五十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婆娘晚上干活回来,他已经做好了饭,特意炒了几个菜,婆娘看到这些,背上的背篓都没放下整个人就倒下去了,差点晕倒了。这几年她哪里见过这种情况,不论春夏秋冬,天晴天下,从没见他做过一顿饭,别说做饭,正常话都没说过几句,这些年早已把他当作一个卧病在床的病号来照顾的,谁能想到他竟然在家提前做好了饭,等着自己干活回来!妻子以为他是变成真病号,精神出问题了,没想到是恢复正常了。吃完饭,两口子聊了起来。婆娘起初以为是听了她的话,要陪她去山里种药材,毕竟这几年药材的价格越来越好,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没想到他是要重拾老本行,重新做回木匠。房子是做不成了,他打算学做家具,面碗柜、衣柜、床架、桌椅板凳……毕竟木匠活道理是通的,做法应该都相差不多!婆娘无奈,也不好阻止,只能由着他去做了,她只好继续种自己的药材。就这样,刘老二重新振作了起来,兜里又装着烟,到处去虚心请教,学习做这些家具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匠的天赋他还是有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也学的差不多了,于是先把自己家“从头到脚”换了个遍,家里都用上了自己做的新家具。新家具换好以后,他每天晚上都叫别人来自己家参观。别人也不好拒绝,只好吃过晚饭后去他们家“参观”,权当散步!一进家门,装过烟后,他便给他们滔滔不绝的讲述新家具的做法、好处,那些人有认真听的,也有敷衍了事的,大多数人在那根烟抽烟之后便借故离开了。过后就抓紧时间做了几套样品,放在曾经摞满粮食的屋子里展览,定好价格就等别人来定做了!其实当初整个村子就没几个能够认真听他讲解完的,后来也没有几个找他定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运女神似乎没有眷顾他,他的“木匠梦”还没开始,就彻底破灭了!一年下来,只有老大老三找他做了几张桌椅板凳,大概是为了照顾他的生意吧!后来他也认为分析了原因,起初他认为是做的不够结实耐用,于是他加宽加厚,全部用实木,而且是非常结实的木料。后来又认为不够好看,于是,又学习了各种雕花修饰。最后,他又意识到,可能是其他人都不识货或者定价太高!其实都不是,而是那个时候,已经能够修得起钢混小平房的人们,难道买不起一张桌子,一个衣柜吗?他学习的速度,终究是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具梦破碎以后,他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一蹶不振,也没有因此而失掉自信,失去信心,反而,他变得更加自信!他始终记得他是一名手艺人,有手艺走遍天下都不怕,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刘家村!他就不信他的手艺毫无用处!于是,他重整旗鼓,又准备开展下一份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水淙淙,似乎也在等待着他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变化!老大因为种药材也早已发家致富,儿女早已娶妻嫁人,孙子都上大学了!老三是村里第一个开上三轮车的人,也是第一个开上双排座的人,现在,又变成了第一个开上小汽车的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有两辆车,而且家里的小平房也变成了三层的小洋楼!老三不仅生意做得好,儿子学习也特别好,大学刚毕业就考上公务员,在镇政府上班了。因为当初做生意,结婚迟,孩子只比老大的孙子大几岁。而老二原本留在家里的二女儿,也在不久前谈了对象,两人很快结了婚,结完婚没多久,两人就出去打工了!说起打工,虽然药材的价格很不错,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出去打工了,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初中都没毕业,便早早辍学到外面去闯荡了,能够坚持读完初中考上高中、大学的人在整个村子里都没几个,更别说考上工作了!念书似乎就像鼓劲一样,一旦那个劲松了,气卸了,就很难再鼓起劲了,一旦不想上学的念头产生以后,很快便在脑海里生根发芽,占据整个大脑了!可见老三的儿子能够上完学考上工作,是多么来之不易,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二没有被“家具”打败,很快他又想出了新的东西。农村人种地需要耕地,耕地的杠(犁)人们总是需要的吧?药材需要驮运,马鞍子、骡子鞍子总是需要的吧?刘老二就这样想着,并且吸取上次的教训,不仅要做的结实耐用、好看,还要把价格定低一些,要让所有人都买得起他的杠,他的鞍子。心动不如行动,很快他就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去山里连着砍了一个月做杠和鞍子的材料,然后又去集市上买了几十米绳子。过了几天,他做的第一副杠诞生了,很快,他的第一副鞍子也问世了。紧接着又拿了烟去村里“推销”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听到刘老二做了杠,晚饭过后村里的老汉便叼着烟锅子、卷烟棒子都来参观了,其实他们也是穿杠的好手。到了刘老二家,这个看看,那个瞧瞧,有说有笑,议论纷纷,直至天完全黑了老汉们才意犹未尽的照着月光回了家。那副杠在这个夜晚被无数次拿起,又放下,而那副趴在角落里的鞍子,只是被老汉们的孙子骑来骑去。第二天,人们开始讨论那副杠了!有人说其实也就那样,大木匠房做的好,穿杠还是得看老汉啊!也有人说穿得还行,凑合着能耕地,凑个紧还是可以的。至于那副鞍子,却成了孩子们的千里马,今天骑,明天骑,骑了又骑!说归说,仍旧没人“下订单”!后来刘老二又带着烟去了好几趟,仍旧一无所获,看来,又要以失败告终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去冬来冬又去,年复一年春又来,那河水也从未停息。过了好久,那副杠依旧躺在那里,和新穿的一样,那副鞍子已经被孩子们骑得不像样子,破烂不堪。村里人的地耕了又耕,翻了又翻,庄稼都换了好几茬,曾经不怕虎的牛犊子也变成了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后来,村里已经有人买来了旋耕机,那是一个只喝柴油不吃草的铁牛,村里的牛也卖的所剩无几,刘老二算是彻底失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那以后,刘老二又戴上了石头镜,叼起了烟嘴,只要醒来烟就不会熄灭,一支接着一支,一个人整天在家里看着自己的家伙什发呆,晚上也不关灯,有时候也会彻夜彻夜的那样发呆,也不与谁说话。从那时候起,胡子也不刮了,衣服也不换了,已经变得油光铮亮。而那满脸的络腮胡也越来越长,和头发一样,早已花白。老三看他这样,以为是精神出问题了,于是把两个女儿叫来给强行带到医院里检查了一遍,结果没查出什么问题,就带着回来了。回来以后只有几个亲房探望了一下,陪了几天,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两个女儿也先后离开了。大家似乎都对这种事习以为常了,或许只是对他见怪不怪了,就算真的检查出什么病,大家也不觉得奇怪。每个人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要做,地里的草要锄,肥要施,连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去管别人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意气风发、两眼如炬的刘老二,终究是被打败了,但是好像又没有被彻底打败,他没有屈服。他还记得他是一位木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里的庄稼疯狂生长,草木也在长着,河水也在流着。有人在长大,也有人在老去,那一代人终究要老去了!一个个冬天来临,严寒让老人穿上厚厚的衣服,围着火炉,那熊熊大火将脸映得通红,老人们叼着卷烟棒子,在烟雾缭绕中回忆过去,所有人都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逾花甲的吴老二依旧浑浑噩噩,神神叨叨。那些做活的家伙什却被他擦拭得十分光亮,没有一丝灰尘。寒冬过去,大地刚刚苏醒的时候,他也从被窝里出来,伸了伸懒腰,静静地望着窗外的阳光,那阳光现在他的脸上,活像一座雕塑。好像他又想到什么点子了!他叫来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妻子他的想法。原来他这些年一直在思考,木房子、家具、农具迟早有被淘汰的一天,那有没有永远不会被淘汰的木制品呢?思来想去,这个终于被他想到了——棺材。他大声告诉他的婆娘他要做棺材,这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被淘汰,每个人都用的上!他要做每个人都能用的棺材,他要用自己的手艺告诉众人他是一位木匠。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婆娘时,他婆娘也笑着对他说:“好,好,好好好”!得到了婆娘的支持,他年轻时的自信完全回来了,他也高兴的手舞足蹈,就连那一副沾满油腻污垢的石头镜,在那个时候也发出了光,变得十分光亮。正好这一年有闰月,而且是润腊月,俗话说:“十年等个闰腊月!”正好在这个腊月做棺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以前做房子那样,提前准备好了木料,材料是柏木的,算得上好材料!就等时间到腊月了,那个冬天,他觉得是这辈子过的最漫长的一个冬天,甚至比小时候盼望着过年的冬天还要漫长。仿佛过了很久很久,腊月终于到来了!又过了很久很久第一个腊月终于过去,润腊月终于来了!闰腊月初一天没亮他就起床了,喝几口茶,吃了几口馒头,就开始收拾自己的工具、木料,天刚刚亮就开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整耗时二十八天,闰腊月二十八他才把棺材做好,刷好了漆。等上面的漆干了,还要写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润腊月二十九,漆也干了,准备去写字的时候,却不知道找谁来写了,他年轻时是读过几天书的,可是写这八个大字还是不够功夫,于是思来想去,只好找来老三这个“大老板”,老三不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写上去了,字写上去还不算完工,要在里面装些粮食放好才算彻底完工!其实他是准备卖给村里人的,也不用讲究这么多,棺材铺也没这么多讲究,甚至闰月都不用管,随时都可以做!可是这是他第一次做,一来是图个吉利,而来图个口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晚上,他一直欣赏到半夜才睡去。第二天大年三十,天刚刚亮,他就起了床,换了身新衣服,带了个新帽子,不过眼镜和烟嘴还是旧的,这俩样也没法换,也不能换。平时都是在炕上喝茶,这天刚煮好茶就端着茶杯,拿着馒头,一边喝一边吃,一边围着自己的作品仔细打量着,当年那种欣赏房子的神韵似乎又回来了!吃过馒头就迫不及待的用烟嘴点燃了一支烟,烟是大女儿给他买的,听说比较贵,他平时没舍得抽,从做好棺材开始,他一直抽的是那个烟,这一天多时间,就抽了两盒多。在他叼着烟嘴围着棺材欣赏的时候,似乎就连那只烟嘴都变得神气起来了!他看着棺材,心里也在默默盘算着来年如何大干一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眼就到了下午,年三十下午要吃团圆饭,小女儿和女婿出门打工还没回来,说是要在外面过年。大女儿带着孩子回娘家来看望他们了。那一晚的饺子格外好吃,他吃的最多,他觉得这是这些年他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他也是最幸运的那个人,包在饺子里的那枚硬币被他吃到了!这一夜是要守岁的,零点前不能睡,大家都准备守到凌晨,外孙还说着要陪外公守到天亮!平日里不到半夜不睡觉的他,却在那天夜里早早感到困意,支撑不住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夜的钟声很快响起,鞭炮声如同春雷一般响彻整个山谷,发出的火光将整个村子都照亮了,那一刻,黑夜如白昼。熟睡的刘老二也被鞭炮声从梦中惊醒,突然从床上坐起,目如铜铃,死死盯着窗外,外孙被这阵势给吓到了,一下子躲进妈妈怀里,哭个不停。而他的老婆反而很镇静,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女儿刚把孩子哄好,窗外的鞭炮声再一次响起,只见刘老二双手抱头,左右摇摆,面目狰狞,似乎是头疼得厉害,双手抱着不见好,反而更加厉害了,只好趴在床上,滚来滚去,顷刻间,刘老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滚落,不一会儿,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刚哄好的外孙又一次被吓的躲在妈妈怀里泣不成声,大女儿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大声呼喊着她的爸爸,再大的声音也无济于事,于是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扒拉着爸爸,爸爸依旧疼得厉害,呻吟声一声比一声大,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像是被什么妖怪在狠狠地折磨一样。而她妈妈依旧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男人,就像一个观众在看演员表演一样。可能是隔壁的老三听到了痛苦的呻吟声,最先赶了过来,过了一会,老三婆娘、儿子赶了过来,最后老大一家也赶了过来。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多人赶过来吓跑了那只折磨他的妖怪,他们刚来刘老二就安静下来,静静睡去了,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其他人也不放心离去,只好守着,一直守到天快亮了,也没发生什么,才回去睡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一,原本是拜年问好的日子,众人回去没睡多久便早早起来,都来老二家“拜年”,原本是先要拜老大的,都想来看看刘老二怎么样了!到了老二家,其他人在床边陪着,刘老二还是那样安静的睡着,时不时还能听见一阵轻微的鼾声。就这样,直到下午才看到刘老二的胳膊有了轻微的动作,过了一会,终于醒了过来。大家连忙围上去一阵问候,可是不管别人再怎么问,他也不回答,只是那样躺着,目光呆滞,像个植物人一样。大家这个问完那个问,所有人都问了十几遍,可是他还是那样一言不发,好像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一样。随着拜年的人越来越多,屋子里都快站满了人,大家都在讨论着他的病情,就像当年讨论那副杠一样。就在大家讨论的时候他好像听见了,不过没有回应,只是原本呆滞的目光突然变得有神,大家都以为刘老二醒过来了,连忙打招呼,只见他挣扎着坐了起来,环视了一周,看了每个人一眼,然后把目光停留在了老大脸上,似乎有什么话想对自己的大哥说。可是看了好久,老大也问了好几遍,众人也七嘴八舌的问着,老二也没说出一个字,只是那样看着。就在大家都不知所措时,刘老二突然把目光从老大脸上拿开了,又盯着大家,右手也动了起来,用食指指着前方,突然开口说话了。只不过叽里呱啦说了半天,大家一句也没听懂,从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中,大家听懂了“社会”两个字!应该是什么社会怎么怎么了,然后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突然一头栽了下去,又睡着了!众人这才意识到,可能是神经出问题了,老三提议去医院,可是被老二的婆娘和大女儿谢绝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的几天,刘老二又醒过来几次,只要醒来,就不断重复着那句和社会有关的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能是他在责怪社会吧,嫌社会发展太快吧!他那精湛的手艺还没施展几年就被淘汰,对于他来说,可能真的不太公平。同样是手艺,他的手艺完全超过了他的父亲,可是为什么他的父亲就能施展一辈子?而且一辈子都受人尊敬,而到了他这里,仅仅几年时间就毫无用处,如同一朵花,在开的正盛的时候,突然凋谢!可是,社会永远在向前发展,人也是,人终究要跟着社会走,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就像种药材的老大,不会有人一直生病,但是永远会有人生病,生病了就需要药,而老三的生意也是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不论是药材还是其他。只有跟着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刘老二那待展的宏图始终没有展开,那幅棺材也成了他的绝笔,最后也成了他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家山下,河水依旧静静地流淌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