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人都有一条命,这是唯一的,当时,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命运。那么,命运,到底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常听大人讲起,谁的命好,当上了大老板、在城里工作、吃公家饭,谁的命不好,受了一辈子苦……这样的话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很小的时候便给我们灌了这样的耳音,我们也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命好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年,初中毕业的我毫无悬念的落榜了,没有考上县里的第一高中。当时只考上11人,剩下的几十人,有去打工的,也有上卫生学校的,也有去读职校的,还有几个,选择了复读,而我就属于复读中的一个!就这样,中考作为我们人生当中第一道测试题,将我们分流,走向各自的人生。当时联系了几名一起复读的同学,准备一块办理相关手续,后来父亲思来想去,又让我去附近镇上的一所中学复读。记得是父亲去给我办的手续,当时我们正在地里收割麦子,学校那边打来电话,让父亲过去交相关资料,父亲便匆匆背了一背麦赶去了!当时也没有出租车,只能去路上拦一辆顺风车,父亲等了一下午,天快黑的时候才等到一辆去镇上的三轮车,到了镇子上,已是深夜!只好找了个招待所花了十块钱住下,等到第二天,才去交了资料办理了手续!等车回来又是深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是属于中下水平,没考上的那些人当中也很多成绩比我好,有好几个据说只差了几分。而他们当中,去复读了的,却没有几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运的是,经过一年复读,我成功考上了县第一高中。说是幸运,只是比录取线高出几分而已,当时一中是390分录取,我只考了398,连400分都不到!成绩出来后,我看着成绩,心里凉了半截,心想这次怕是又要名落孙山了!后来录取名单一出来,在最后那几行看到了我的名字!当时父亲去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母亲在做饭,我大声告诉母亲,又到厨房告诉母亲,我考上县一中了,母亲很高兴,摸着我的头,说:“考上了就好,一年时间没白费!”父亲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的想告诉他,我知道,这是他最想听到的消息,我们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后来听说,在原学校复读的那几位同学,也都考上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经常想,如果其他人也去复读,会不会也都考上?当然,这只是如果!其实,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上高中,没有复读的那些同学,现在也都混的风生水起,不少成了大大小小的老板。还有几名上卫校的,其中有一位后来考上事业单位,现在已经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也将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好!有一次,我们在一块开玩笑,我说:“我当初叫你去复读,你没去!”他回答说:“幸亏没去,不然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知道在哪混日子呢!”我说:“那不一定,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别的行业,肯定也有了一番作为,小有成就了!”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是的,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高中三年,得学的好,学的好了,才能玩儿的好!大概这讲的就是劳逸结合吧!我的高中生活,以此对照起来,可谓是学也没学好,玩儿也没玩儿好!唯一完成了的,就是高三时我们填写的志愿墙。其他人填的是五花八门,我写的是陇南师专,也有几个和我一样的。后来高考完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志愿是否达成?我是顺利达成了,不过也是“压轴”录取!当时录取分数线380左右,我考了393!到了师专,慢慢的发现,光是我们高中同班同学,就有六七个!说实话,在当时我们庄里,这点儿成绩,着实也拿不出手,而考上陇南师专,也算不上金榜题名。在我之前考上的,人家都是清一色的本科。陇南师专虽然是个专科,好歹也是个正经大学,我,也成了一个正经大学生!就这样,我就成了我们村第一个陇南师专的大学生!被成功录取以后,似乎没有了当时被一中录取的喜悦,觉得好像就在预料之中,当时还在县城里一家酒店做临时服务生,下班以后就捡了几瓶客人喝剩下的啤酒简单庆祝了一下,其实也没那么兴奋!我把录取的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比我要高兴得多,因为我考上大学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还有,因为家里也有大学生了!我的父母从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字,也不知道师专在哪!也不知道成县在那个市!哪个县!更不知道怎么走!之前的那几个本科生都在外地上学,因为比较远,都把户口迁到学校了!父母以为所有的学校都要迁户口,于是就早早的准备好了户口簿,其实,成县比较近,不迁也可以,我就没有迁。他们不仅迁了户口,大人还都去送了他们,把他们送到学校办理好入学手续才回来的!父亲原打算送我去的,我告诉他,只需要半天就到学校了,不用送我一个人去也行!因为去成县没有直达车,需要换乘,从宕昌车站出发,到武都以后,再买到成县的车票,父亲去的话,回来路上买票换乘也比较麻烦。出发那天,我是一个人去的,背着一个双肩包,拉着一个行李箱,早上八点到了车站,买了大概是十点左右的车,到了成县,已是晚上八点多。车站接新生的学长早已回去,领被子的老师也下了班!我只领到一张“空床位。”到了宿舍发现还有个意外之喜,在我对面床上坐着的竟然是高中同班同学冠军同学,不仅在一个宿舍,还在一个班,那可谓是亲同学了!这对于我的大学生活来说,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大学,从13年到16年,风风雨雨、朝朝暮暮又是三年!大三最后一学期去了广东实习,和同宿舍的来哥到了一个学校。实习完也毕业了,当时报了特岗,又是毫无悬念的落了榜!于是,又用一纸合同把自己卖给了实习学校。和来哥,风雨同舟又是一年半!17年年底,临放假的前几天,突然想辞职,于是毅然辞职,回家!来哥还在坚持。我当时走的很突然,后来,也去看了他们,在以前经常聚餐的那个川菜馆里大醉了一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年,开始创业。后因经营不善赔了个底儿朝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年8月,乡政府招录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刚好考了第二名!于是,成了一名光荣且非正式的乡政府工作人员,也成了一名驻村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日正式上班,彼时脱贫攻坚“八月会战”还未彻底结束,仍有一小股“残敌”拼死抵抗,我有幸参与了最后“决战”部分!对于上班热情十分高涨的我来说,很显然这点儿工作还不过瘾!后来,在乡村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两三个月的学习和锻炼,渐渐熟悉了工作方式。又参加了12月份的“12月大决战,”也算真正见识了统贫攻坚战的激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年年底,单位放假,回家过年。大年初一接到领导电话,回单位参加疫情阻击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年一整年时间,继续跟随领导战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年5月,特岗公告发布,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月底报了小学语文。7月初参加考试,七月底成绩公布,我考了 101.2分!成绩是零点出的,当时和同事在单位房子里加班做表,因为我没时间查,同事帮我查了成绩,然后“公布”在我们私下建的群里,对照了前一年我们县和其他几个县的录取成绩,大家都觉得“有戏。”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因为根本没复习多长时间,买的书只是粗略的过了一遍,做了八九套试卷。考完试我把所有的复习资料装起来,只装了不太满的一袋子,那个袋子是世纪金徽三星酒的袋子。过了几天,名次公布,我是小学语文第6名,招录10人,成功“进面,”这下,我觉得可能“有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向上级领导请假,准备面试的相关事情。后来,面试的时候,经过我的正常发挥,成功以第6名的总成绩被录取!选学校时,选到了韩院学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完学校到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可能将是我人生当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没有之一,之前没有,我觉得后面也不会再有了。选完学校的那一刻,我才觉得,我之前做过的事,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都值得!仿佛上天就是在用那些事情在考验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年8月底,从乡政府辞职,赴韩院学区上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乡镇府的两年当中,说是工作,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也很惭愧没有为家乡做点什么!不过,很荣幸作为千万分之一参与到祖国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当中,期间,又很光荣的参加了疫情阻击战,为脱贫攻坚事业以及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这将是难以忘怀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年冬天,我成功订婚。恋爱是从19年开始谈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年9月,我的“未婚妻”特岗成功上岸,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至此,我们的命运,似乎也开始悄然改变!她不仅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小学妹,只比我低一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元宵节,举行结婚典礼,成功把自己嫁了出去!婚后的我们,也成了所谓的“双教师”家庭,可能这对于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来说,也算是改变了命运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3年12月8日,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跟妻子姓罗,取名自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的今天,我已工作满三年。三年来,虽无成就,倒也踏实认真!今后,也将继续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认真老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我刚好三十岁。而立之年,正好借着假期把这些文字组织起来,等我老去后,慢慢回味!也把我极其平凡的过去写给大家,希望大家阅读时,以平和,以共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上特岗教师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的事!但是,对我来说,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一件事。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一名农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仅从生存的角度讲,我觉得这是值得去记录的一件事,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常听父母说命运,长大后,常听别人说命运!从考上工作那年起,有人说我命好,有人说我家祖坟埋的好,也有人说我学习好,还有人说我努力复习了。还有一种说法,在我妻子也考上之后,又有人说是我们学校教得好,教出来的学生考试厉害,因为在我之前庄里也有一个小学弟考上事业单位了。我们三个陇南师专毕业生都考上工作了,上岗率是“百分百”,大家便说学校厉害了!总之是众说纷纭,而我是半信半疑!信是因为连我都能考上!疑是母亲说小时候给我算过命,只有三两多!在我考上之前,从来没有人说过我命好,后来我究其原因,可能是当初那些人还没算准!那些人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认为命好!为什么呢?我16年毕业,17年年底离开学校,离开知识,之后的4年,也很少看书,很少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学习的,怕是也忘的一干二净了!基于这个原因,所以大家认为命好。其实我们庄里在我之前考上工作的也有好几个,多多少少也有人说过他们命好,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庄里的一项优良传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命运的话题,人们一直在谈论。但是在这背后,人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努力。我们村里最早考上工作的是我的一位堂伯,也有人说过他命好,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他考试的那一年,正好是农忙时节,庄里人都在收割小麦,只有他在家里看书。大概是在零几年,那时候粮食亩产低,大家都靠种的多才把产量提上去了,光责任田种的不够吃,所以山里也种了粮食。一天赶着骡子驮个两三回麦子天就黑了,时间很紧张,家里其他人都在“快骡加鞭”往回收麦子时,他在家里看书,麦子收到打麦场里,有时候老天爷不给时间,天天下雨,露个晴天出会儿太阳,大家便争分夺秒打麦的时候,他还在家里看书。甚至正在打麦时,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时,他还在家里看书!那一年,最终他成功被录取,现在也因为其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被委以重任!当然,他当年能够被录取,除了自身的努力,也少不了家人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他到我,中间还有几位,而我之后,时至今日,又有好几位上岗,我也相信,以后将会有更多!而我们所有人,各有各的学校,各有各的祖坟,按照大家的说法,难道都是命好吗?都是祖坟埋得好吗?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学校肯定教的好,最起码当时肯定认真学习了。当然,如果没有母校的培养,别说上岗,就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而考上的这些人当中,几乎都是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考上的一位,在被录取以后发了朋友圈,晒了一张图片,内容是写完的笔芯和复习资料。笔芯大概是一百多支,而他的复习资料,光是总结归纳和做完的试卷,摞在一起,比他高出一个头!还有一位,朋友圈晒的是体重,之前是70千克,后来是59千克!足足瘦了11千克!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朋友圈数不胜数,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的付出了,而且他们的付出也都得到了回报!但是每年只有那么多岗位,而每年毕业人数却是岗位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再加上往届生,录取率甚至在千分之一,甚至更高!那么,没有被录取的那些人就是没有努力吗?不,绝对不是这样的,他们也努力了,也付出了,只不过运气可能稍微差那么一点点,而运气也是体现在努力的基础上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努力和收获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上演,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否定的。那么,关于我,已经毕业五年的我,几乎没复习怎么就考上了呢?甚至中间有一段时间做着与书完全无关的事情,其实我后来也反复想过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对比了最近几年的题型,当年我的考题当中,常识题占比较高!就生活常识而言,我作为一个农村人,生活阅历虽然并不丰富,掌握的常识也不多。而恰巧考的几道就被我掌握了!比如骨头汤能不能补钙?天水、礼县代表性农产品等!而文学常识,其实掌握的也不算多,后来也忘记许多!上大学时,有一位学长,大学没毕业就出了几本书,后来作为他的读者向他请教,他告诉我,要多读书!他说他两年多时间,快把图书馆内文学类书籍读完了,当时他说的是他读了多少多少库,师专图书馆是按照库分的!我听了之后,十分崇拜。于是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当时师专有两个图书馆,一大一小,大的那个多是文学类,而一楼全是文学类。小的那个图书馆种类较多,教育、自然科学等!我计划在毕业之前要读完大图书馆的一楼,于是,不论刮风下雨,周末节假日,只要没课,我便去读。到了晚上,图书馆关门以后,也要借到宿舍里来读!经过我一学期的努力,粗略的计算了一下,才读了九十多本,按一百本算的话,那六个学期,最多也就六百本!据说那一库藏书二十万本!这样算下来,一学期才读了一楼那一库的两千分之一,那我得读两千个学期才能读完,先不说师专允不允许我读两千个学期,就算允许,那我得活一千岁,那不读了吧,一百年都觉得累!这样想来,计划终究是赶不上变化,第二学期来计划取消,去不去图书馆,全凭心情!不过,后来也去读了几本!而恰好,试卷上出的几道常识题,那时候被我看了,也没忘记,于是就答上了!所以,努力也并不是只在考前,也许,多年前你亲手织的一根绳子,会在多年以后,把落水的你,拉上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命运,到底是什么?谁的好?谁的坏?谁又能说清楚?也许只有真正努力过,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攥在手里,才能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此刻,窗外夜已深,月正浓,睡觉,明日早起,上山干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