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行第三天 吐鲁番--乌鲁木齐

无所谓有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有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等五大特点,素有“火州”之称,为我国的“热极之地”。来到夏季的吐鲁番,给我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一个字“热”,两个字“真热”。</p> <p class="ql-block">  早上9点,我们一走出宜必思酒店,就如同走进了烤炉,气温已达35℃。这时的太阳才出来,大地就如同烤熟了一样,炙热难耐。</p><p class="ql-block"> 好友陈提前半月在网上租的车已到酒店门前,载着我们直奔火焰山景区。据说,当年孙悟空被太上老君丢进八卦炼丹炉,用三昧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当煽火童子打开炼丹炉时,孙悟空一脚蹬倒炼丹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鲁番,形成了火焰山。</p> <p class="ql-block">  这座赤红色的山就是火焰山的主峰——胜金峰。整个火焰山及周边的山峦上,皆寸草不生,山石均为赭红色,且重峦叠嶂、连绵起伏。那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山褶皱,就像滚滚热浪,加之炙烤脸颊的体感,令人觉得仿佛置身火炉,三个字“太热了”!</p> <p class="ql-block">  据说,火焰山正午的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在沙石上可以烤熟鸡蛋。</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以《西游记》里的记叙为题材的人造景点比比皆是: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高高伫立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名叫“金箍棒”的</span>巨大的温度计……</p> <p class="ql-block">  12点左右,我们来到葡萄沟景区。这里是火焰山最大的一个沟谷,全长约7公里。景区内遍布葡萄园,各个农家小院里也种植着多种品牌的葡萄,在源于天山的雪水的浇灌下,形成了一道壮丽的葡萄长廊。与抬头可见的、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形成强烈反差。</p> <p class="ql-block">  尽管葡萄沟内的天气依然酷热难耐,但打卡任务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在农家小院门前牵手,到百年夫妻树下合影,同路边的塑像“互动”……</p> <p class="ql-block">葡萄晾房</p> <p class="ql-block">  14时左右,我们又来到坎儿井景区。这里是为了直观展示古代新疆人民建造坎儿井时的场景,由新疆坎儿井研究会系统规划、精心打造的一个人工景区,故而取名“坎儿井乐园”。</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身处干旱地区的新疆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人们将渗入地下的雨水及雪山融水,通过坎儿井的方式汇集、引流、利用。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竖井(挖掘时运土)、暗渠(汇集、引导水流)、明渠(地面输水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等四部分。</p> <p class="ql-block">挖井时有时候会利用畜力。</p> <p class="ql-block">  17时左右,因气温已升高到46℃了,我们一行匆匆结束了在吐鲁番的游玩,乘坐D8807动车,用时约五十分钟,就抵达乌鲁木齐南站,气温也骤然下降到30℃左右,迅速完成了从“酷暑”到“初秋”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  20时,我们一行相约到酒店附近的新疆国际大巴扎逛街。我知道“巴扎”在维语里是集市的意思,就以为新疆国际大巴扎就是一个大集市,到了后才发现:这里居然是一个4A级景区!建成于2003年,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p> <p class="ql-block">  大巴扎由六个楼群组成,采用土黄色为主色调,融合了希腊、古罗马、西亚等建筑因素。共有3000多个手工艺品商铺,川流不息的人群流涟其间,或购物,或美食,或观光。特别是美食广场的美食街上,人头攒动,数百张餐桌依次排开,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国际大巴扎美食广场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经典美食。我们选择了一家位于二楼的,名叫“老茶馆”的餐厅,点了几个特色的新疆美食:烤全羊、红柳羊肉串、烤包子、大盘鸡等,再来上一瓶伊力王酒和3公斤扎啤,便大块朵颐起来……</p> <p class="ql-block">烤包子</p> <p class="ql-block">红柳羊肉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