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花

枫林晓月

<p class="ql-block">  母亲爱花,无论是出差、旅游还是回故乡,最喜欢去的就是鲜花盛开的地方,带回最多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花苗。</p><p class="ql-block"> 说到母亲爱花,应源自外婆。在故乡,人人都喜养花,外婆也是其中之一。小时每次随父母回故乡探亲,最喜住外婆家。除了众多的表哥表姐,院外的老井、老核桃树,可以载着竹叶舟远行的溪流,吸引力最大的便是那些花。</p><p class="ql-block"> 回故乡多是夏季,此时外婆家院子里的花虽不比春天繁茂,却也正是盛开之时。凤仙花、胭脂扣、月季、大丽花、天竺葵……就算是在炎炎烈日下,也开满外婆家的每个角落。甚至连猪圈的墙边也会有花朵盛开,还开得格外的愉悦,格外的鲜艳。 </p><p class="ql-block"> 每次离开故乡,除了大包小包的行李,必不可少的还有花苗。那带着一大坨黑色泥土的花苗,不仅仅是一份对花儿绽放的期待,更像是一份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  外婆去世也在夏季。母亲与父亲要回故乡奔丧,临行前对我千叮万嘱:看好家,看好弟弟,照顾好前庭后院的花花草草。那时前庭的花园里种有胭脂花、月季、大丽花、向日葵,甚至还有从西藏带回的吊钟花。时值向日葵正是结籽时,母亲临行前还特意找了竹枝加固。</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从故乡返回之日正值周末,阳光明媚,也是洗衣凉被的好时机。忙碌中,调皮的弟弟不知惹了什么事,被我找来枝条追打。弟弟慌忙躲避中一脚踩进花园,碰倒了好几株向日葵。看着倒伏在地,从根部折断的向日葵,我们姐弟二人面面相觑,我忘了继续追打,他忘了继续逃避,共同的想法就是,母亲回来了该怎么办。弟弟调皮却聪明,静默一会儿,便去寻了几根细绳,从根部将折断的向日葵捆在了母亲临走时立的竹枝上,乍一看向日葵依然生机盎然,心中窃喜不已。</p> <p class="ql-block">  傍晚,父母亲从故乡归来,因时间太晚便没有发现花园里的异样。次日,我和弟弟早早地冲出家门上学去了,以此躲避挨骂。可躲得了早晨,躲不了夜晚。傍晚放学回家,脚还没进家门,便看见母亲坐在家门口,脚边除了昨晚从故乡带回的花苗,还有几根折断的向日葵。此时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和叶子都蜷成了一细条,硕大的灰黑色脸庞委屈地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你们还聪明呢,还晓得用棍棍把它撑起。你们以为这样它就可以活了?你们以为这样我就不能发现了?小小年纪还学会弄虚作假了。说,怎么回事。不说个子丑寅卯出来,小心你们的屁股。”母亲手中不知何时有了我追打弟弟的枝条。无奈之下我们一人一句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那天不知什么原因母亲没有打我们,而是指着花苗让我们按她的要求栽到向日葵折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善种花,经她种植的花都会生长的极茂盛,开得特别艳丽。至今同学相聚,去过我家的同学都会说:“你母亲种的花太好看了。”碰见熟悉母亲的人聊天也总会说:“因为你母亲我才爱上了种花。”</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的指导下,我们将花苗逐一栽进了花园。而天竺葵的花苗母亲却没有让我们碰,由她亲手栽进了几个精心挑选的花盆里。后来听舅舅说,那些天竺葵是外婆特意给母亲扦插的,只等母亲回家就给她。只是还没等亲手交给母亲,外婆就走了。我仿佛明白了当时我和弟弟没有挨打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从故乡带回的花苗都长得枝繁叶茂,花开似锦。天竺葵更像是吃了生长素一般,一直不断地冒花苞,红色、粉色的花朵犹如绣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受母亲的影响,我和弟弟也喜养花,只是我们终究少了母亲的那份执着与细腻,养的花自然不能与母亲养得花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就拿天竺葵来说,母亲种植的天竺葵总是长得枝叶繁茂,花也开得也饱满鲜艳。而我养的天竺葵就显得瘦弱许多,花也开得无精打采的。以致母亲每次来家一次就会说一次:“把自己喂这么胖,怎么不把花喂胖点呀。”我只能偷翻白眼:花是喂的吗?</p><p class="ql-block"> 母亲养花很细心,一年四季里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样的肥;什么时候换土,换什么样的土;什么时候扦插、修枝,扦插多少、怎么扦插,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养花如养孩子,除了爱,还要要细心和耐心。”</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她爱的人与花时,正值仲春。阳台上的花儿们仿佛已预知母亲即将离去,本应花开似锦的花儿们,破天荒地开得稀稀拉拉的。天竺葵更是少见新芽,花枝下是密密的一层黄叶。那年的菊花在秋风里只孤零零地开了小小的一朵。</p> <p class="ql-block">  前年那个连小草也干枯的酷夏,母亲留下的花儿们只余几支瘦弱的花枝。原以为它们也会难逃枯萎的厄运,不料一场秋雨后,它们居然又重新焕发生机,努力地开出了几朵赏心悦目的花。女儿说它们是“花坚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次年春天,我学着母亲的方法将这些经历过考验的“花坚强”们进行重新培育、扦插,如今它们已成为花园里数量最多的花,也在友人的阳台上有了一席之地。看着生机勃勃的它们,喜伤春悲秋的我突然明白,花谢花落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离去,还为了更好的绽放。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