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一种鸟儿,可以家饲,可以野生。是鸟就有窝,家饲的人工搭建,野生的自己筑巢。这种体形适中、长相温婉的鸟儿,即使眼睛清澈、羽毛洁白、翩翩起舞、识路认家甚至是和平的象征,但她的窝儿却相当狭小与简陋,即使人搭的也不过是些铁丝、纸板、枯枝、干草的集合罢了,还被用来形容人的居住空间不堪,常有人自嘲自家像“鸽子窝”一样。<br> 北戴河的鸽子窝还没这待遇,而且北戴河的鸽子本就不擅筑巢,大多栖息于海边的岩石峭壁间,最多衔些断枝、败叶作点小铺垫。可是,如此的鸽子窝却大有名气,由此而成为“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还是4A级。作为北戴河象征的自然地理载体,当然是北戴河旅游的地标,为游客观光的必选题。<br> 老夫俗人,来了北戴河,不可能不去鸽子窝,尽管收费哟。从西门检票进入,沿鸟语花园的小路漫步,但见各种鸟儿半隐于树荫下或花丛里呆卧。原来,都是些人工精雕细琢的作品,惟妙惟肖却无动感,更无鸟鸣。如果不是游人的大呼小叫,这倒是处幽静的所在。尽管掺杂些许假景,小环境满适合休闲乃至小情调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公园导览图</h3> 打破这小情调调的,是一只拦路的蓝色大鸟儿,张举着夸张的翅膀却无身子。如此“789”的艺术造型,彰显强烈而生猛的力量感以及环境的突兀感。作为“鸟语花园”的亮点无疑成功,但有失违和。弱弱地问一句:这是鸽子,还是老鹰?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鸟语花园里的造像</h3> 鸟语花园的小路尽端,是处餐饮区。门口上缘的装饰也很讲究,精致而细腻。这次老夫懂了,无论白色的还是红色的、具象的或者抽象的都是鸽子。只是,两只天使、精灵一般的鸽子,肚子上插着铁锈的色泽,生硬而惨痛。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餐饮区的鸽子</h3> 此为三岔路口,北线直达海边,我们决定南线直行,尽快寻鸽子窝去。有点强迫症,看见岩石层叠就想找出个鸽子窝来,无奈路边的假山石块勾有石灰,不给鸽子留半点机会。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北线的游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路边的石景</h3> 穿过荷无几朵的清莲池和根本无花的樱花林,来到了鸽子广场。这里有真鸽子,但白的少、灰的多,更多的是广场上的游客。为拍得自己与鸽子的亲密接触瞬间,纷纷自行投食,任凭工作人员的提示变成了呼喊而我行我素。老夫无语,只得掉转镜头对向了天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盘旋的鸽群</h3> 天空中,是大群的鸽子列队飞翔。她们飞了一圈又一圈,几欲落地又拉起了翅膀。地面上,有太多的人挥手与招唤,这足以干扰甚至吓退鸽子落地的决心。有位举着自拍杆的红裙大姐边扭边唱,“鸽子啊/在蓝天上翱翔/带上我殷切的希望/我的心/永远伴随着你/勇敢地飞向远方……”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飞翔的鸽子</h3> 盘旋累了的鸽子没有飞向远方,大部分飞到广场西南侧的一座很像教堂的欧式建筑门楼上栖息,只有很少的几只大概忍受不了地面的诱惑,而成为投食游客争相拍照的模特。一只鸽子既没上教堂也没下地面,而是独矗广场中央那组下游鱼上飞鸟的雕塑顶端东瞅西看,显得很犹豫。她是中间派,却是孤独者,这很受折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栖息屋顶的鸽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降落的鸽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雕塑顶端的鸽子</h3> 老夫不犹豫,抬脚向东,在几栋仿古建筑之间,发现一片立在地面的宋体大字于逆光中闪耀。老夫猜想,若耐心组合,或为与秦皇岛相关的某首诗词吧。这个创意不错!文字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点缀,即使有点小违合,也有点小讨喜,平添点人文小游戏及其小趣味并不给人添堵,可以要滴!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立在地面的大字</h3> 沿景观大道拐向东北,已有山丘高耸,见右手有上行栈道,知通往鹰角亭,遂拾步缓行。不缓不行,才八点多,空气已有灼热的味道。后来才知,当天的最高气温37度。<br> 上到山顶,北侧便是鹰角亭,一座临崖居高的四角单檐小亭。此亭一反攒尖形制而有歇山顶及其正脊,鸱吻的两条龙翻卷着身与尾,较常规的龙吻生动得多,但垂脊上只有垂兽而无走兽,令斜出四向的戗脊上光溜溜的,好生落寞。亭的四柱非木质而石砌,连坐櫈也是,且无楣子。亭顶的琉璃瓦深绿黛墨,与蓝天、碧水、绿荫同一色系,和谐而富光辉。那匾额上的“鹰角亭”三字乃原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所题,既富动感又具力道,古拙气息与个性魅力彰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鹰角亭</h3> 据说,公益会创始人朱启钤来北戴河修建了联峰山公园后,正准备修建北戴河海滨的第二座公园时发生了“七七事变”,当时只在这里建了一座鹰角亭。1986年,政府投资对鸽子窝公园进行修缮,使这座地标性建筑得以新生。<br> 据东汉《释名》,“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果然,亭里人员密集,尤其面海一侧层层叠叠。据说,此为整座公园的制高点,占尽位置与高度的双重优势,是观海的最佳之地。所以,鹰角亭是个望海亭,人们在忙着把自己摁进大海里,甚至不惜与众多的陌生人合影。哟!鹰角亭下也游人多多,多到与三个字合影也要排队的地步。这就是打卡式观光,起码要有到北戴河一游的相片为证。就是,光在海边留影,谁知是青岛、大连还是台湾呀?有这三字就够了,看圈的人总都认得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鹰角亭下</h3> 镜头稍一抬高,便有了大海。尽管人们并无多少看海的情怀,丢了看海的初心,甚至连起码的愿望与期待也无,只是热衷于自己旅游的履历及证据,但大海就在那里,她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童话那么梦幻,甚至连别处海域曾有的碧蓝也不谈不上。不过,这里但还算明澈,虽不波光粼粼,但还有光泽,还有涟漪,还有舒适的画面与温感。如果你不寻诗情画意不求美景大片,休闲与避暑的基本内涵,北戴河的海还能给你。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走进海水的人们(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走进海水的人们(2)</h3> <p class="ql-block"> 鹰角亭的南侧,有座伟人像。这是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所熟悉的形象与称谓,以及所熟悉的亲切感。他的视线从鹰角亭东侧的平缓脊线掠过,深邃而平和。</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伟人雕像(1)</h3> <p class="ql-block"> 据说,伟人雕像高5.9米,1992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敬立。“1954年夏,毛主席曾在鸽子窝公园目极远眺,感慨万千,写下《浪淘沙·北戴河》这一不朽诗篇。”这首诗词就刻在伟人像基座东面的大理石卧碑上,学生时代的我们多少次背诵“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句中的“魏武”,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遗篇”则指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其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也是我们所熟知的词句。但最显伟人胸襟的也令我们最难忘的句子,莫过于这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啊!换了人间,伟人的百姓们才可以幸福地生活,包括如此悠闲地观光,这应该是伟人当年所乐见的。</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伟人雕像说明碑</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18 石刻《浪淘沙·北戴河》</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伟人雕像(2)</h3> 伟人所乐见的,还有“清风”二字。老人家最痛恨腐败,最担心他和战友们毕生建立的新政权变质,所以一直倡导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他知道,吹吹海风,让人清醒,但不希望海风吹走清风。公园的“清风亭”就座落在伟人像的身后,他所引领的清风徐徐,于炎热的夏日里别样清爽。现在,伟人就矗立在海风与清风之间,一人如墙。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清风亭</h3> 这座低调的四角攒尖的小亭南侧,还建有书阁,据说专供名人名家及游客题诗作画之用,这不在老夫欣赏之列。其实,书阁西侧的碑廊和碑亭完全可以一观,错过遗憾。<br> 牵引老夫转身的,是伟人像东侧的“望海长廊”,木匾上的四个镏金大字为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所书。这长廊也该是观海的上好场所,但外侧的树枝茂盛,遮挡了廊上的视线。按说,长廊的彩绘是个看点,据说吸收了北京颐和园和承德外八庙长廊的建筑手法,绘画了北戴河24景和北戴河200多个民间故事传说,无奈坐櫈上满是休憩的游人,廊道上还有几人在不断排练着拍视频,只得绕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望海长廊,源于网络</h3> 这条长廊沿崖壁走向,西北是鹰角亭,东南有浴日亭。浴日亭还好,基本没人,想观摩尽可以细看,想拍照无人碍眼。这是座六角重檐攒尖亭,顶置黄色玻璃宝瓶;金脊、绿瓦、朱柱古朴典雅,檀枋、斗栱、藻井饰彩绘,也谓栩栩如生。一层檐下的匾牌上有“浴日亭”三个正楷大字,乃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严济慈所题写。其字体端庄古朴,一如学风规正、严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为一个亭子题字,想必不多见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浴日亭(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浴日亭攒尖藻井</h3> 此亭也如望海长廊采用了古代园林常见的借景、透景等手法,人在亭中也在画中。此亭后有人间烟火,前为沙滩大海。老夫很想在此找朵花儿,体味一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但现值盛夏,花期已过。不过,花儿还是有的,只是不知名,也不在亭边,未觉境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浴日亭西侧的花儿</h3> 浴日亭地处山坡半山腰,却是观看“红日浴海”的绝佳位置。据说,当红彤彤的太阳升出海面时,有另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紧粘下面,仿佛要带出海面,那粘劲似乎难以割舍。就在你注视的一瞬间,上面的太阳倏地向上一跃,下面的太阳便随之消匿,留在海面上的只是一片金光。眼前近九点,早过日出时分,断无“浴日”奇观。记得十三年前来鸽子窝,那次起大早观看日出来着,但那天有雾,等看到太阳时已然高挂。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曾经的海上日出,2011-8-4</h3> 人与景也是讲缘分的,无“浴日”之缘的老夫眼前的缘分是浴日亭上吹凉风。此时的太阳时隐时现,浴日亭里凉风习习,这不就是避暑的内涵嘛。有缘分的还有红蜻蜓,小时候常抓的“老红”。在我们由浴日亭沿栈道下往海滩的途中,它们一直护送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浴日亭(2)</h3> 下到海滩上,南侧有成排的简易凉亭,疑旺季售货;一辆大铲车推着汽艇下海,这可新鲜。北侧崖下有“瀛台”,半座亭式建筑下是带簪子和铺首的门,再往北有绕崖过来的栈道以及拦索。突然想起,上次可能是从洋房那边过来的,到这里接的海滩栈道,那个“鹰”字是重要地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浴日亭南侧游艇</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浴日亭南面洋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上次拍的巨石,2011-8-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浴日亭北侧的“瀛台”</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浴日亭北侧“鹰”字石刻</h3> “鹰”字是说西侧那堵嶙峋的巨大石壁,形如雄鹰屹立,故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其实,说是鹰角,全凭视角。鹰角岩下,着实不像,在望海长廊看还有几分模样。这是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断崖,高20余米。据说,鹰角岩石壁为花岗岩,年龄超过25亿岁,是新太古时期的产物,现为鸽子窝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过去,因常有成群的鸽子在此石壁上朝暮相聚,甚至岩缝为窝,故名“鸽子窝”。上次来,真见过石壁上的鸽子以及岩缝里的鸽子窝,这次怎么没了?按说这里的礁石、湿地、灌木及杂草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这里曾经出现过多达14700多只的鸟群,一年之中能见到四百多种鸟,“1999年还在北戴河举办了国际观鸟大赛”。可是,鸟儿呢?或许,是季节不对,或是天候不良,还是游人太多?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鹰角岩(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鹰角岩(2)</h3> <p class="ql-block"> 没有鸽子有礁石,也算鸽子窝一景吧。有的颇具大理石质,其纹理与色泽令人喜爱;有的附着大量的贝壳,可见曾经作过海蛎子的家;有的礁石离开海岸,入水较远,水上部分便有肖像感,作为屿的景观被人赋予了人文内涵。</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鸽子窝的礁石(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鸽子窝的礁石(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鸽子窝的礁石(3) </h3> 鹰角岩两侧的岸滩则或沙或泥当家,渐有卵石鲜见。北边的大潮坪相当于三角河口,据说这里可观潮,还是观察现代海岸沉积的良好场所,波痕、雨痕、龟裂、生物洞穴等构造就在你的眼前。然而,太多的游客在海里,她们盯着小鱼蟹、挖贝壳,或者感受脚在海水里的安逸,这是生活。上次来,这里曾有新人拍婚纱,还有人在作画,那是艺术。老夫两者都不沾,都是看看便略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鹰角岩下的游客(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鹰角岩下的游客(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大潮坪的游客(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大潮坪的游客(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上次的婚纱照,2011-8-4</h3> 无意于此的老夫,从赶海平潮至鸳鸯湖,不拍各种雕塑拍破船和风车。在亲海驿站小憩片刻,捎带拍些小时候老家的红荆树,这是编筐的好材料。几十年没影儿了,在这里邂逅了,也是缘分。邂逅的还有鸽子窝,藏在红荆树丛里,但树是真的、鸽子假的,让老夫差点儿上当啦。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鸳鸯湖北侧的旧船</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鸳鸯湖西北侧的风车</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大片红荆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红荆树里的鸽子</h3> 由红荆树勾起的那点兴致顿失,前面是大片的草坪,西侧有条浪漫花径,随手拍两张。天太热了,赶紧走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浪漫花径的花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草坪与心形廊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心形廊道上的花儿</h3> <p class="ql-block"> 鸽子窝,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wvdpqm" target="_blank">认识老龙头(长城文化体验211)</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q79mu0" target="_blank">山海关关城走读(长城文化体验210)</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86at1u" target="_blank">老虎石的傍晚时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