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28》这是一个不堪回首而又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1969年7月28日,在牛田洋大堤,553名英烈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他们用生命之魂谱写浩然之歌。</p><p class="ql-block"> 1972年立碑纪念。</p><p class="ql-block"> 1995年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7.28烈士纪念碑》选址是师部驻地的至高点,从晒场平台到碑体平台共8段。笫1到5段共69级,表示“69年”,第6段共7级,表示“7月”,第7段2级和第8段左右各8级表示“28日”,《7.28烈士纪念碑》的台阶表述了“7.28”这个日期。 纪念碑下面石壁上按部队序列镌刻的553名烈士的英名赫赫醒目。纪念碑周围,塔松庄严肃穆,四季常青。雪梅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如同553位勇士屹立不倒,永远守卫祖国的南疆,祝福祖国,在新时代,筑圆中国梦。 553名英烈中,有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团职指挥员,有风华正茂的干部战士,有才华横溢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义无反顾,英勇献身,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景仰。</p> <p class="ql-block"> 兄长谢杰东生于1951年7月12日,1968年入伍在55军219师490团当战士,部队驻汕头郊外牛田洋,执行军垦农场生产任务。 </p><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28日,牛田洋遇上百年罕见的十五级以上强台风伴海啸。强台风正面袭击了解放军用血汗筑成的牛田洋海堤。子弟兵为了捍卫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与强台风海啸进行了舍生忘死和英勇卓绝的抗争。纷纷跳入海中护堤,手挽手筑起人墙,高呼口号:人在海堤在! 但是,人墙难挡强台风、海啸,刹时身边的战友被海浪冲走。水性好的哥哥立即用尽全身力量将战友推上大堤。战友得救了,而哥哥却被海啸卷入了大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牺牲时年龄刚满18岁)</p> <p class="ql-block"> 在“7.28”抗台风30周年之际,800名全国各地的“牛田洋战友”相聚烈士碑前。缅怀在抗风抢险英勇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记者采访:在我旁边的是哥哥的教导员唐远志)</p> <p class="ql-block"> 牛田洋99相约</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八百多名牛田洋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在这里悼念30年前在抗击“七•二八”强台风、大海潮斗争中,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英勇献身的553名烈士们。</p> <p class="ql-block"> 1999年7月26曰汕头都市报头条</p> <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26日汕头都市报(5)</p> <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26日汕头都市报特别报道(3)</p> <p class="ql-block"> 记者采访“牛友”,汕头市副书记卢桂兰。</p> <p class="ql-block"> 外交部、驻外大使馆、汕头大学等10多个单位向烈士敬献🌸。</p> <p class="ql-block"> 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 首长致悼词</p> <p class="ql-block"> 2006年9月2曰悼念“7.28”烈士(录像)</p><p class="ql-block"> 策划:黄硕威</p><p class="ql-block"> 解说:谢力华(女)</p><p class="ql-block"> 王广斌(男)</p> <p class="ql-block"> 广州市、佛山市、梅州市、长沙市、香港等地150多名牛田洋老兵“重返牛田洋,”在“7.28”纪念碑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视线,却模糊不了心中那份深深的怀念。墓碑不仅仅是一块冰冷的石头,它承载着亲人的记忆,也承载着生者无尽的哀思与眷念。</p> <p class="ql-block"> 再一次带着哀伤静悄悄地向哥哥走来,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流向了九泉之下那安睡的哥哥。泪奔!!!</p> <p class="ql-block"> 从牛田洋走岀来,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苦不能吃、再也没有什么坎不能过的了!</p><p class="ql-block"> ——大学生陈树仁</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哥哥亲人们看您来了!</p><p class="ql-block"> 哥哥,如今父母已离我们远去!不知他们可曾和哥哥在另一世界相聚。聊以告慰他们的是,我和弟妹们都好,作为老红军的后代,我们会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哥哥安息吧!来世我们再续兄妹缘!</p> <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16曰,164师 师医院“战友团” 拾级而上,我们跟随着烈士的步伐;深深地致敬,我们铭记着烈士的嘱托。英雄不朽垂青史,祖国强盛再奋进。</p> <p class="ql-block">老师长叶爱群和战友们一起来到纪念碑前。</p> <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16日广州、深圳、汕头、惠州、广西、湖南、37名164师医院战友,重返牛田洋,深切纪念“7.28”抗风抢险四十九周年。</p> <p class="ql-block"> 每次去牛田洋,特别是在纪念碑前,对我是煎熬,兄长谢杰东的名字赫然在目,虽然过去已四十九载,但哥哥的音容笑貌难于忘怀。挥泪道别语凝噎,天地相隔难分舍!</p> <p class="ql-block"> 谢力华向老师长叶爱群介绍哥哥谢杰东生平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时在490团一营教导员唐远志向老师长叶爱群讲述“7.28”战台风……</p> <p class="ql-block"> 右起:姜红、赵东方、王淑媛,她们是师医院69年兵,参加“7.28”灾后抢救伤病员工作。</p><p class="ql-block"> 姜红负责陪伴一名有轻生念头大学生的女朋友(未婚夫牺牲了),经过她24小时细心地看护,足膝谈心,数天之后情绪稳定可以出院,临别时,姜红送她一套崭新的军装以示鼓励。</p> <p class="ql-block">任爱琴老护士的关爱,暖心!</p> <p class="ql-block">杨耀与郭琳瑛战友的陪伴,一辈子的姐妹情!</p> <p class="ql-block"> 致敬英烈!!!</p><p class="ql-block"> 芳华志酬,抗台风,英雄壮举惊天动地;</p><p class="ql-block"> 忠魂不泯,舞长空,热血甘洒铸丰碑。</p><p class="ql-block"> ——张凤岭</p> <p class="ql-block"> 此致敬礼目相送,表达对战友的依依不舍和衷心地祝福!</p> <p class="ql-block"> 悼念后感,师医院战友们编写了一本《丰碑•牛田洋》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目录</p> <p class="ql-block"> 序言——叶爱群</p><p class="ql-block">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副司令,中将,曾于1983年5月—1991年9月任164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 怀念哥哥谢杰东</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8日,哥哥生前部队(490团)指战员举行“接枪仪式”。</p> <p class="ql-block"> 490团学生一连五排二班大学生阳世生日记:</p><p class="ql-block">12月8日,晚上,“热烈欢迎烈士谢杰东(原一连战士)妹妹谢力华同志入伍”大会。</p> <p class="ql-block"> 后记——杨耀</p><p class="ql-block"> 作者:55军军长杨绍良之女</p> <p class="ql-block"> 164师宣传科:王善栋干事</p><p class="ql-block"> 广州美术学院牛田大学生:刘特正、彭强华、刘劲他们三位是同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 美术家彭强华为“牛田洋纪念馆”题词</p> <p class="ql-block"> 师医院杨晖战友(美国华侨)重返牛田洋瞻仰“7.28”烈士纪念碑! 巧遇牛田洋大学生,战友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红彤彤的牛田洋》歌曲的首唱表演者 陈纤 </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碑下为烈士们演唱,是一种深情的告慰,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p> <p class="ql-block"> 我与俩位牛友大哥缘于1970年全军在汕头召开“牛田洋现场会,”他们是美术创作人员,俺是解说员。</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8日,五十周年纪念日。他们代我看望亲爱的哥哥谢杰东,叩谢!!!</p> <p class="ql-block"> 敬上美酒,献上鲜花,寄托哀悼!</p> <p class="ql-block"> 编未:人们常说,时光荏苒,伤痛逐渐消散。但我的哥哥离世五十五载了,对我而言,那种感受如同刀割般铭心刻骨,永远割舍不断。</p><p class="ql-block"> 当年与英雄们一起战斗的指战员、大学生已变成了两鬓白发的老人,一群“老牛”己完成肩负重任……。岁月虽然过五十五载,但在战斗中形成的无私的,牢不可破的战斗友情是长存的,战友们每逢“7.28”从各地汇集在纪念碑前来看望你们了,抒发战友怀念之情来了!先烈们,你们虽然走了,但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人民军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你们!</p> <p class="ql-block"> 加精</p><p class="ql-block"> 在牛田洋锻炼的大学生,他们用亲身经历,信而有证,朴实无华的文笔,写下一本又一本记录牛田洋历史的书籍,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忘怀。他们将这段历史呈现给社会和后代,让牛田洋精神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0492部队学生二连 大学生 周修文</p> <p class="ql-block"> 0490部队学生二连 大学生 邓四牛</p> <p class="ql-block"> 0492部队学生二连 大学生 陈树仁</p> <p class="ql-block"> 0492部队学生一连 大学生 谢谷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