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仕钊昔日文钞3</p><p class="ql-block">透过七月雨的两面幕帘看洪水</p><p class="ql-block">——品读冰岛雪人的诗作《七月的雨》</p><p class="ql-block"> 冰岛雪人的诗篇《七月的雨》(详见文尾附录)有三个章节,前两章为人们展示了七月雨的两面幕帘。一面展示雨水过量,形成汪洋,肆虐江湖田野,阻我道路,断我来往,为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是一面阴险的幕帘;一面展示抗洪抢险的战场,映照“逆行者”值守家园的坚强,洪水帮人们检验工程质量,在泛滥的背后透视出认识假丑恶的眼光,是一面泛着光芒的幕帘。第三章,则用欣赏的目光,赞美了七月的雨,在历史的跨度中,在古今人们与洪水的搏斗中,七月的雨伴随着天道轮回,日月重光,演绎着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治水壮举,不仅有大禹的形象,女娲的神话在人们心中流传,更有现实的水利奇观让岁月静好,山河无恙。</p><p class="ql-block">诗歌是写生活的,也是反映生活的。我们透过七月雨的两面幕帘能够看到什么?很显然,是可以看到洪水。洪水,这是一个可怕的猛兽,也是一种自认现象。水流之地,有人就叫“洪水”,没有人就称其为自然现象。中国的“洪水”其实就是雨水的流动构成。从公元前200年算起,有记载的“洪水”就有1000多次,几何是每两年就有一次。这其间,有人们控制洪水,减少灾害的斗争,也有洪水越演越例如的情况。为什么人们越努力而洪水月凶猛,甚至得出难以控制的认识?窃以为,问题的关键是出在只关注堵而忽略疏上。堵,可以围湖造田,可以让人有利可收。因为水多则养分多,肥多,人们见利而忘疏了。这实际上是人在与水争地盘。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到明清时期更加厉害。及至现当代,洪水更加多见,1952年到1979年,每5年有一次洪水,80年代每3年有一次,90年代有过7次洪水,但是与1948年乃至更前比,洪水的次数多了,而灾害相对于减少了。这说明,人们认识洪水,抢险救灾的能力不断增强了。</p><p class="ql-block">而今年的洪水,人们通常称之为“庚子年洪水”,到目前止,已经遍布22个省,148条河流爆满,经济损失至少在150亿以上,人员伤亡相对较少。如果用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自然条件的比况,把中国、印度和美国作一个比较:美国人口少,经济比重大,发洪水时经济损失大而人员伤亡少;印度经济比重小,人口密度大,发洪水时经济损失小而人员伤亡多;中国则不同于前两国,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发洪水时,面临的双重损失是必然的。但是在庚子年,由于前次遭遇疫情,人们的警惕意识普遍增强,从中央到地方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最大限度地防止人员伤亡,把经济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度。从6月以来,到7月中旬,雨水不断地下,险情不断出现,国人不断在努力!这就是冰岛雪人《七月的雨》这一诗篇的写作背景,透过这个背景,透过七月雨的两面幕帘,人们可以看到“洪水”。见水思治,认识洪水,治理洪水,减少灾害,需要更客观、更科学的去对待。</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家人,是没有办法阻止的!”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5-9月为汛期,大约此时期的降水量为70-90%,而往往在某两周的时间内集中降水,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20 %。而今年七月的雨,就是这样一个强降水过程。天要下雨,水满自溢,这都是自然现象,人们唯一的治水办法是疏而不堵。古代大禹治水就是疏导河流,畅通流水以减少对人类的侵害。 </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淮河一般有梅雨季节,长江习惯于夏季涨水,汉水一般在秋季涨水。这都是因季风气候影响而至。这几大河流都是随着中国三大地理阶梯由西往东流,长江、黄河都发源于西部青藏高原,汉水、淮河都发源于川陕一带西部地区。而西部青藏高原实际上是中国的水塔所在地,冰雪、冰川融化所推动的巨大水流,成为这些河流巨大的动力源泉,再加上季风气候的影响,从东中部梅雨季节到西南地区秋雨期间,这其中难免有极端天气出现,难免有强降水过程,水满自溢,涨水成洪的自然现象就难以避免。自然规律不可违,而人们能做到的就是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科学地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p><p class="ql-block"> 诚如冰岛雪人诗中所说,庚子年七月的雨,与以往没有什么两样。但它来得持续,一个又一个强降水过程,把江湖河泊弄得锅满勺满瓢满的,长江流域的几大湖泊几乎都有险情发生。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的战斗,这个险情够忙一阵子的。庚子年是特殊年,是有诸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吸取的,无论是面对疫情,还是面对洪水,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在多篇文字中说到这个话题,此不赘述。这里想就冰岛雪人写诗谁雨水,引发一点个人的拙见:无论是在抗击疫情的的过程中,还是在目前抢险救灾的过程中,无论在不在一线,其实都是战士,都在战斗,只是战斗的岗位不同。譬如,冰岛雪人用他的诗在投入战斗。古人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说法,用以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而今的作家诗人,反其意而用之,用诗文为抗击疫情、为抗洪抢险助威,不也是“善莫大焉!”这也是笔者读诗有感而为啊!谢谢诗人冰岛雪人!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七月的雨</p><p class="ql-block">文/冰岛雪人</p><p class="ql-block">2020.7.17晨 雨中早醒•忧思随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七月的雨</p><p class="ql-block">下的放荡,来的张狂</p><p class="ql-block">河汊瀑涨,城池㥬惶</p><p class="ql-block">江湖连片,已成汪洋</p><p class="ql-block">阻我道路,断我来往</p><p class="ql-block">最可怜那冲垮的鱼塘,被泡的车辆</p><p class="ql-block">还有千万间躺水的乡村民房</p><p class="ql-block">好担心灾后庄稼减产肚皮遭殃</p><p class="ql-block">细细想</p><p class="ql-block">岂能不让人忧心惆怅</p><p class="ql-block">然而</p><p class="ql-block">七月的雨</p><p class="ql-block">也自带光芒</p><p class="ql-block">泛滥的背后,竟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冲涮窨井河床</p><p class="ql-block">荡涤沉垢肮脏</p><p class="ql-block">检验工程质量</p><p class="ql-block">横扫建筑违章</p><p class="ql-block">浇灌森林洗风送氧</p><p class="ql-block">拉开了一幕幕抗洪抢险的战场</p><p class="ql-block">见证了一批批“逆行者”的坚强脊梁</p><p class="ql-block">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死</p><p class="ql-block">一次次惊天动地的标榜弘扬</p><p class="ql-block">其实,庚子七月的雨</p><p class="ql-block">与以往没有什么两样</p><p class="ql-block">天道轮回,日月重光</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都闹洪荒</p><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的壮举</p><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的智慧</p><p class="ql-block">都是与洪水打仗</p><p class="ql-block">新甲子遭遇新考验</p><p class="ql-block">新时代面临新挑战</p><p class="ql-block">但愿人与自然和谐相伴</p><p class="ql-block">天佑人间</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山河无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注:女娲补天——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