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对比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更新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单纯性近视者不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正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儿童青少年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进展的速度、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也十分重要。对此,家庭医生报特邀眼科专家作详细解读。</p> <p class="ql-block">儿童近视主要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喜欢眯眼看远处,频繁眨眼揉眼,看书写字趴得很近,有些孩子甚至喜欢歪头、斜眼、皱眉看东西。近视度数较高时,还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等。</p> <p class="ql-block">暑假期间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用眼方法,这是预防近视最重要的手段。</p><p class="ql-block">第一,增加户外活动。青少年户外活动平均每天应至少保持3小时。</p><p class="ql-block">第二,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作业需要完成,为了预防近视,近距离用眼要遵循“20-20-20”口诀,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要将视线注视于20英尺也就是6米以外的物体上,至少注视20秒。减少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是防止近视发生的关键。</p><p class="ql-block">第三,保持良好采光、照明。不在过强、过暗光线下看书,室内照明40瓦特日光灯应距离桌面1.4米;如果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应将屏幕亮度适当降低。</p><p class="ql-block">第四,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是缓解视觉疲劳的最佳方法,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饮食。</p> <p class="ql-block">假性近视是由于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睫状肌痉挛所引起的。在儿童青少年进行验光检查前要常规散瞳,散瞳后会解除睫状肌痉挛,假性近视自然就消失了。出现假性近视后,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否则长此以往,假性近视也会转变为真性近视。</p> <p class="ql-block">近视误区</p><p class="ql-block">误区1:散瞳验光会伤害眼睛</p><p class="ql-block">对于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近视验光必须散瞳,但不少人担心会伤害眼睛。其实,散瞳验光是通过点眼药水使瞳孔散大后再进行验光,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麻痹睫状肌,防止验光过程中睫状肌调节的干扰。而对于青少年儿童,年龄越小调节能力越强,为了保证准确获取人眼调节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防止过度矫正,需要散瞳验光,尤其是12岁以下,初次验光的儿童均应进行散瞳验光。当然,散瞳前医生会检查孩子的眼部情况,确定是否能散瞳。</p><p class="ql-block">散瞳后带来的看近不清、畏光等不适属于药物正常现象,待药效散去后会自然消失,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对眼睛及视力是没有伤害的。</p><p class="ql-block">误区2: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高</p><p class="ql-block">孩子近视后,很多家长抗拒给孩子戴眼镜,认为眼镜戴了以后度数会更高。其实,孩子近视度数加深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不良的用眼和生活习惯等,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戴镜会加速近视的发展。相反,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以帮助近视儿童视物更清晰,消除眼睛疲劳,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p><p class="ql-block">目前最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人认为手术可以治愈近视。严格来说,这些手术应称为“摘镜”手术,其原理是使用手术的手段将眼镜的屈光度施加到眼球上,以匹配近视患者过度生长的眼睛。因此,手术并不能解决近视本身带来的眼球结构变化,对于近视手术后的患者仍需要每年定期散瞳检查眼底,防止出现近视相关的眼底并发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