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精神”——精神,是汉语词语,拼音:jīng shén,jīng shen,意思是描述有智动物特别是人类的内在灵魂、心理现象的名词。</p><p class="ql-block">解释: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即灵魂。</p><p class="ql-block">释义:(1) [spirit;mind]∶指意识、思维、神志等;(2) 又 俱用精神;(3) [essence]∶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4) [vigour]∶活力;精力精神饱满;(5) [lively]∶活跃。</p><p class="ql-block">例句:</p><p class="ql-block">1、指人的精气、元神;2、指人的意识;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4、精力体气;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7、风采神韵;8、精明,机警;9、神通;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以上例句略)</p> <p class="ql-block">“免疫”——免疫(Immunity), 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免除瘟疫(古代的瘟疫指各种疫病)。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p><p class="ql-block">“法”——即办法、方法,或想法、提法,免疫法。</p> <p class="ql-block">由此,涉及“精神”的范筹和含义实在太广太大,多个意思,多个领域,研究的广度和力度亦不在少数。从古至今,哲学的,思想的,灵魂的,广普的狭义的,让人目不暇接,望文生畏,望义却步。</p><p class="ql-block">但是,我这里要说的“精神”显然不是广普的,或肌体神经系统的或医学研究和临床方面的,是当为哲学的涵意和深意,即特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所谓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免疫”也不过是借助肌体免疫方法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人体“精神平衡”的假借。至于“法”可以是自身习练的一些方法或“法则”,即实际生活中应当掌握和遵循的生活处事处理原则。</p><p class="ql-block">人类生存离不开物质与精神,物质管吃管喝管用,精神管想管干管乐,谁都离不开谁。意识的形成,思想的闪光,思维的逻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之所以人为高级别动物的灵魂所在。人的思想意识或精神,或灵魂受着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可独身世外独立而域。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倾向,健康与不健康的都将对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个体产生影响和作用,无论那种制度下的个体都无一例外的都将接受和承受这一事实,这就是社会主体对人类个体影响的制约力。</p> <p class="ql-block">所谓精神的免疫,即营造和追求人灵魂的高洁和思想思维的健康性。营造是追求的前提,没有谁管得了你怎么思怎么想和怎么做,你要如何想怎么做纯粹是你个体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除社会对个体的制约平衡外,人于健康东西的吸取和追求却是人类大众的主流所在和大势所趋,不可阻挡。</p><p class="ql-block">故,精神是可免疫的,也当是可作为追求纯粹和健康的目标的。健康的精神或灵魂,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健康与平衡发展,也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长寿康健。有资料显示,人类9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所谓“情志病”,而人的情绪与人的精神及境界却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有的方面可视为不可分割的派生物和致病源。</p> <p class="ql-block">笔者不是“精神”与“免疫”理论的专家,也不是情感调停的高手,只是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到人的精神生活及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精神与物质的互换和互补性,精神的高超或高雅可以战胜许多的痼疾与弊端。而来自于当下的人的精神生活又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所谓五味杂陈,有的却是是非难辨界难分。多彩世界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当下,需要取舍,需要择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持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洁净清亮的人生。</p><p class="ql-block">人的精神层面的免疫事项会涉及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或不作为,知行或不知行等等,实际所涉及的是人的个体修为和修行问题,做正确的事情,免却不正确的事项,试举几例以佐证或商榷。</p> <p class="ql-block">1、面对“利”和“义”的免疫商榷</p><p class="ql-block">现代人重利而轻义是普遍现象而非绝对倾向,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事实是无利者皆不能生存,无功者便不能受禄。功利功利,有功才有利,功利者并非不好,利益者亦并非不雅。然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由此强调的是先义而后利,利义者并非矛盾,实际生活中重义而重利者有之,重利而轻义者也有之,兼顾尚好,而当“义”意当先时则义无反顾,策马而为知先行。</p><p class="ql-block">2、面对“荣耀”的精神免疫</p><p class="ql-block">荣耀,光荣闪耀。人之本性趋利亦趋光,所谓“光”——光荣者,增光添彩,披金甲授奉禄;光者闪耀者,金光灿烂,荣禄一身皆大欢喜,人生大满贯也!从古至今,为世人显眼的佼佼者。一般而言,荣耀(权力)紧跟而来的是义利,如义则可以主义为是,信仰为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利字当头,以权攥取,以荣具耀而高靠,骄傲四方,其下着古自有之,今下更有甚者。所以其免疫无论官方或百姓在于谦逊谨慎,戒骄戒躁,好自为之,随遇而安,安分守己。</p> <p class="ql-block">3、面对“世舆”的精神免疫</p><p class="ql-block">舆论 ,即公众的言论;世舆,即市面上的许多说法,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和开放的时代,热闹而热烈。当今世界经济复苏,科技发达,文化交融,信息灵通,国与国,人与人的距离无形和有形中被拉近了,想要的想听的想看的想干的实在是很多,路就在脚下。工作科技架桥,交流点屏即来,生活丰富多彩,美好如甜,花样如初。然而面对舆论舆情则要有所甄别,旁听不信,兼听则明,言者足戒,符合主流,迎合大道。</p><p class="ql-block">4、人类老年生活的精神免疫</p><p class="ql-block">我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8亿多人,据预测2030年后将达到3亿还更多,名符其实的老年人口大国,随着科技及医疗水平和民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其寿命增长率还将提升。然而寿高则多辱,寿长则多难却是非常地现实,人老将面临诸多问题:老龄化的心理过度承受及耐受过程;家庭角色更替主角换位置配;老有所乐乐从何取乐从何来问题;老有所为为什么如何为之问题;老有所依究竟依靠谁等问题,而老年化最大问题还在于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疾病缠身并与其不懈斗争等具象现实问题。</p><p class="ql-block">“人有当日之灾,马有转缰之症。”不要提前焦虑,不要预知烦恼,生活不过就是见招支招见招拆招。“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文章来自重庆/聊生于避暑山水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