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清韵悠扬(原创作品)</p><p class="ql-block"> 培养兴趣特长,提高综合素养。上学期开始,学校利用延时服务课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正式成立“乐器、足球、绘画、阅读写作、趣味数学、情境英语”等思维拓展班。</p><p class="ql-block"> 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教学。把握学习起点,我对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结合进度设计了一份练习,以五、六年级数学课本上的思考题为主,编写了几道趣味数学题作为点缀。题目并不难,只是比较灵活,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全班只有两人合格。纳闷之余,心想事出有因。疫情期间网课学习,考验的不只是学生的悟性和老师的水平,更有习惯养成和家庭环境的区分。一些孩子因为缺乏自律或基础不够扎实,学习难免掉队落伍。进一步了解,得知同学们从未参加过数学思维训练。将前进的阻力化作挑战的动力,我改变了以往的攻坚教学策略,从零开始进行专项练习。</p><p class="ql-block"> 简便运算是活化计算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新课标已将其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求,然而“怎么简便就怎么计算”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成为师生的一种觉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我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特点,再合理选择算法,能巧算的可不按部就班计算,形成化繁为简的思想,熟记一些特殊数据及其运算结果,掌握加法及乘法的运算定律、减法与除法运算性质,感悟凑整的思路,天堑变通途。比如,1/2+1/4+1/8+1/16+1/32+1/64。观察数据特点,分子都是1,分母依次乘2。数形结合,不难发现:将一个正方形连续对折,平均分成64份,取出63份,还剩1份。理解了题意,没有必要通分计算,直接用1-1/64轻松得到答案63/64。随着分母的不断扩大,这个等商数列的和越来越接近1。从左往右看数据,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2;观察图示,依次取出剩下的1/2,最后只剩1/2^n,即这个数列的和是(2^n-1)÷2^n(n是大于0的自然数)。培养数感,形成简算意识,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便有法可依。又如:(1)1/3+1/9+1/27+1/81+1/243</p><p class="ql-block">(2)1/2+1/6+1/12+1/20+1/30</p><p class="ql-block">(3)1-1/3 - 1/6-1/10-1/15-1/21</p><p class="ql-block">(4)(1+1/3+1/5+1/7)</p><p class="ql-block">×(1/3+1/5+1/7+1/9)</p><p class="ql-block">-(1+1/3+1/5+1/7+1/9)</p><p class="ql-block">×(1/3+1/5+1/7)</p><p class="ql-block">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懂得变通,灵活运用,看似复杂的分数四则运算都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再如:创造条件使用乘法分配律,让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方法多种多样。化整为零、锦上添花、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巧妙拆除,都是非常有趣的做法。 </p><p class="ql-block">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巧算方法,还增添了学习信心。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巧算引发的好奇让孩子们感觉意犹未尽。下课铃声响起,总有些同学舍不得离开教室,有的继续和我探讨巧算的秘密,有的还想把思路再弄清晰。求知若渴的眼神点亮砥砺前行的心灯,每次思维拓展课我们都忘却了时间,饶有兴致的继续研究。 </p><p class="ql-block"> 解决“浓度应用、工程问题、面积计算、抽屉原理、行程问题”等一系列经典数学问题的专项训练,我常采用画图、假设、列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数量关系,突破学习难点,形成解题策略。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已知条件圈一圈、画一画,把未知条件看成中间问题,找到思考的出发点或问题的突破口,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会边思考边做记录,形成思维导图,学生解决问题的每一步思路清晰可见。为使全班同学理解通透,我对反应慢的孩子总是格外关注,一对一辅导,直到他们能当“小老师”,带着自信的笑容离开教室,我才欣慰地下班回家。 </p><p class="ql-block"> 每周两次,为期半年的思维拓展训练,孩子们学会了独立思考,感悟了思想方法,增强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应用能力。鼓励一题多解,提倡同学互助,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连贯性,遇到问题同学们不再束手无策或急于求成。成立研究小团队,姜少涵和郭昱安善于挑战,将数学难题看成美妙的音符,倾情演绎动人的乐章;张莫菲携手董雅菲带领组员李雨婷和叶辰曦每天讨论几道题,整个小组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升。彭欣媛、陈美鸥、黄诗祺,课后常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理清思路、相互提点。吴俊恩和吴泓烨犹如奔驰的骏马,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周彦君认真完成专题练习,阅读写作能力更是无人能敌。郑雅宸、张艺珂、方思懿、李紫涵、李悦齐等十多位女生,上课沉于思考的样子很迷人。这次期末考试,题目灵活,关注数学思考,思维拓展班有四位同学数学得满分,取得优+成绩(95分以上)的比比皆是,其中六(4)班的同学最为突出。当然,成绩只是参考,关键是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勇于挑战自我,同学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人人都有显著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班长徐佑玲不仅管理能力强,听课效率与思考能力更是令人折服,课堂上她和郭昱安两位同学举手发言最频繁,吴泓烨、吴俊恩、姜少涵、张莫菲、江浩泽、白宇辰等同学争相作答,展示思维过程他们时刻在线。还记得,学习“行程问题(二)”的例3,关于中途提速的行程问题,题目信息繁多,思路复杂,借助画图理解,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还没吃透,而徐佑玲因事耽搁只听到课的尾声,课后竟能借助画图尝试自己整理思路,并和小组成员彭欣媛、陈美鸥相互交流,写了满满一黑板。我坐在旁边批改作业,偶尔点拨一下,弄清来龙去脉,她才高兴地回家吃饭。因为专注,因为感动,我也完全忘记了用餐时间。 </p><p class="ql-block"> 数学是诞生人才的摇篮。从生产大国到科技强国,必须创造属于中国的“芯片”。人工智能兴起,各大科研领域都需要数学人才。985高校纷纷推出“强基计划”,为数学尖子生们敞开了怀抱。6~12岁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关键时期,希望更多学校重视数学教育教学,从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开始,扎实打好理工基础,把握发展方向,播种科研人才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梦想从这里起航,同学们不畏艰难险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带着深切的感受,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开启崭新的征程,去拥抱憧憬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章写于2024年7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