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美洲——智利复活节岛(上)

xuxi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孤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这座岛屿由三座火山包围而成,形状近似一个三角形,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之所以得名于此,是因为1722年4月5日荷兰人发现该岛时恰逢复活节,荷兰人则把它命名为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意思是“经由我主复活的土地”。从此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大家最熟悉的名字。<div>而南太平洋群岛的土著居民波利尼西亚人则将它叫做拉帕努伊岛(Rapa Nui),岛上原住民被称做拉帕努伊人,他们讲的方言被称做拉帕努伊语。</div><div>Rapa Nui这个叫法颇含神秘色彩,因为直译过来就是“地球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样。下图来自网络。</div><div><br></div> 为什么复活节岛这个远离世界喧嚣的地方能吸引众多旅行者千里迢迢来到岛上呢?是因为岛上遍布的壮观雄伟神秘的巨型石像。 <div><h3><b>神秘的复活节岛石像</b></h3>1722年4月5日,荷兰航海家、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发现了复活节岛,一踏上岛,他立即被岛上的景象惊呆了:岛上耸立着许多石雕人像,它们背靠大海,面对陆地,排列在海岛的岸边上。每个石像形态不同,大小不一,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鸟的花纹。这些至少有10米高的石像都是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面部表情栩栩如生。</div><div>1723年罗格文回到国内,将复活节岛的故事公布于众,于是,一波又一波的科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踏上这个小岛考察。<br>从荷兰人发现复活节岛开始,许多问题就成了解不开的谜团,<br></div><div>这也带来了无尽的考古之谜:制作这些石像的拉帕努伊人怎样到达了该岛?巨大的石像是如何加工制作并搬运至海边的?如何将重达一吨的石制帽子戴在石像上?为何几乎岛上所有石像都背朝大海,而独有七尊石像面朝大海?岛上的神秘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些难题至今依然困扰着考古学家,为复活节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div><h3><b>石像的建造</b></h3><div>复活节岛上现存约900尊石像,这些大石像在拉帕努伊语中被称为“Moai Aringa Ora”,意为“活着的祖先面孔”,一般简称“Moai”(摩艾),而用于放置摩艾的人工打造的石头平台则称为“Ahu”(阿胡)。<br>波利尼西亚人认为,部落中重要的人在死后灵魂依然存在,会对后世产生影响。巨型石像即是这种信仰的体现,当部落领袖或德高望重者去世时,人们会雕刻摩艾石像,以制作这种具有神力的石像保佑氏族后代。</div><h3><b>石像的毁灭</b></h3><div>大约在16世纪至17世纪石像文化达到鼎盛,部落间将本为祭祖用的石像搞成了军备竞赛,谁家建的高,谁家建的大,似乎成为面子工程。当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时,胜利的一方会推倒战败方的巨石像,以此表明自己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战败方则忍辱负重积蓄力量,当战败方觉得可以报仇雪恨时,便发兵去攻打原来的战胜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推倒对方的巨石像。</div><div>与此同时,因岛民们长年对岛上资源的掠夺, 致使原本物产丰富的复活节岛逐渐荒芜, 亚热带森林消失, 动物们开始绝种, 茂密的丛林变成了草原, 岛上食物来源逐渐枯竭。另一方面树木被大量砍伐,造船的木料也越来越少,岛民们从海上获取食物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战争爆发了,部落间的争斗再不为了石像,而是基本的生存。在刀光剑影中,一座座战败部落的石像被推倒,曾经的骄傲也被毁灭。</div><h3><b>鸟人文化的兴起</b></h3><div>复活节岛上的一切食物几乎被岛民们吃光, 严重时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木质住宅也被不断拆掉用来制成小船, 复活节岛最终变得一片荒芜,除了那些庞大的巨石像和残余的原住民,岛上再无其他任何东西。<br></div><div>这时,岛民们在面对绝望时,渴望像鸟儿一样尽快逃离该岛, 他们开始质疑石像的神力,石像文化最终被鸟人文化所取代。十八世纪后期,岛民开始信奉推崇个人力量的鸟人文化,直到1866年欧洲人到达复活节岛、天主教传入才停止。<br></div><h3><b>石像的重生</b></h3><div>1888年复活节,几千公里外的智利突然宣布,复活节岛成为其领土,而后,大批南美大陆的牧民迁居到岛上,甚至成立了牧羊公司,原住民被限定在小镇生活,复活节岛再也无法恢复其本来的面貌。直到1960年,复活节岛土著居民才不被限制活动区域,1966年,他们终获得了智利公民的身份。<br></div><div>智利政府为了发展复活节岛的旅游,让游客看到更真实的石像原状,对被推倒的石像进行了大规模修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石像,其实都是重新竖立起来的,有些在推倒时被摔碎,就再也无法修复了,只能横七竖八地倒在祭台前。考古学家在Ahu Tahai祭坛上给一个石像复原了眼睛,这也是目前岛上唯一有眼睛的石像。</div><div>1995年拉帕努伊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Rapa Nui)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div> <h1><b>行前准备</b></h1><div><b>关于旅行季节</b></div><div>复活节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温度及降雨量波动不大,夏季(12月至次年3月)的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在18℃;冬季(6至9月)最高气温大约为20℃,最低温度约为15℃。因为当地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拉帕努伊狂欢节在2月举行,加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元旦等一系列节假日都在(11月-次年2月)这个时段,所以这段时间是复活节岛的旅行旺季,3月至8月当地温度相对较低,降水量较多,为旅行淡季。<br></div><div><b>关于机票</b></div><div>要去复活节岛,大多数人是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发,单程需要飞行5小时左右。从圣地亚哥出发的航班由拉美航空独家垄断(www.latam.com),每天最少往返一趟,最多往返两趟,价格波动非常大。一般情况下人民币5000-6000算正常价位,也能搜到3000-5000-的特惠机票,如果看到19000+的往返机票,也不要觉得难以理解。所以如果行程确定,建议提前半年以上开始搜索这趟机票,看到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就赶紧拿下,然后再买国际机票。</div><div>通常复活节岛旅行旺季的机票和住宿都会相应涨价,淡季的机票会便宜一些。我们买到的2024年4月26日从圣地亚哥往返的机票约合人民币2300+元(320美元),也算是价值洼地了,这个价格只是略高于当地居民的出行价格。对于复活节岛居民可以按特惠价格约250-300美元购买这趟往返航班。但也只有每个航班上的15个座位是留给他们按特殊价格购买的。</div> 这是我2024年8月上旬在携程上查询的2024年11月2至5号的经济舱往返机票价格,现在这趟机票已经卖完了。 <h3><p><b>玩几天合适</b><br>复活节岛很小,环岛一周只有60公里,如果行程紧凑,2天时间就可以打卡主要景点,或者走马观花地看完大多数景点。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建议在岛上至少停留3天才能较为完整地看完石像群和遗址,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也可以呆上5-6天,可以体验一下潜水或乘船出海等活动。但是智利政府规定,除岛民和工作人员外,所有智利及外国公民在复活节岛逗留时间不得超过30天。<br></p><p><b>关于岛上交通</b></p>复活节岛没有任何公共交通,游览复活节岛只能在自驾、包车或跟团游览中选择。镇上有两家租车公司可以租用两轮摩托和四轮摩托,也提供小型四驱越野车、普通轿车等车型。<br>我们是6人同行,自然选择了租车自驾。我们没有选择去镇上租车,而是直接联系民宿房东,以每天30美元的价格租了她家的车。应该比租车公司便宜不少。</h3><h3>目前南美各国的车辆还是以是手动档为主,6人中只有LG一人能开手动档。岛上自动档很少,据说自动档的租赁价格比手动档翻了一倍。<br><b>关于住宿</b><br>复活节岛的住宿以民宿为主,一家一个小院一栋小楼。建议提前在B&B上预订,并且选择“超赞房东”。因为这样便于提前与房东沟通租车等事情。岛上有些事情如果能得到房东的帮助会方便很多。当然如果不愿自己做饭,也可以在Booking上选择包早餐的民宿。</h3><h3>所有住宿都提供免费接、送机服务(因为没有公共交通),我们选择了带厨房的独栋小院,自己做饭。</h3><h3><b>2023年以后的新规定</b></h3><h3><b><font color="#ed2308">1、必须聘请导游</font></b></h3>从 2023 年开始,复活节岛规定,所有游客必须聘请导游,它已经成为强制性要求。如果没有导游陪同,即使购买了公园门票也禁止游客进入景点。<br>我们曾经“以身试法”,去Ahu Akivi试过,当时车已经开进景点,被随后追上来的工作人员发现没有导游陪同后拒绝放行,即使我们出示了公园门票也不行。我们之后只能在导游的陪同下才获准进入。<br>如果想获得更好的体验,建议提前锁定一位优秀的导游。从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官网 https://rapanuinationalpark.com/,进入“雇用导游”页面,可以在选定导游后,获取导游的联系方式。也可以请酒店或民宿房东推荐导游,但是这样相对被动。<div><div><br></div></div> 说说我们聘请导游的过程。出行之前,由于我的膝关节肿痛,每天需要花费3个多小时往返医院治疗,持续了近一个月之久。所以耽误了很多做攻略的时间。直到出发之前4天我在规划复活节岛的游玩线路时,偶然通过谷歌地图进入了拉帕努伊国家公官网,通过网上的介绍得知从 2023 年开始,所有游客必须聘请导游的强制性规定。虽然我将信将疑,但我还是立即在网站上找到了一位懂得四国语言,看上去非常Nice的 彼得.纳夫(Peter Naef)给他发去了聘请邮件,很快我收到了他的回信,他告诉我,他已经不做导游了,同时还给我推荐了几位优秀导游和一家旅行社。并给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div><div>Some numbers of excellent tour guides:<br>what's app number from tour guides<br>Henry Bardou<br>+56 9 7990 6190<br>Javi<br>+56 9 4095 9727<br>Tearahiva<br>+56 9 8826 7628<br>Dani Pino<br>+56 9 9799 4253<br>Vaitea<br>+56 9 6223 6154<br>Group tours<br>https://www.rapanuitravel.com/<br></div></div> 只是他留下的优秀导游的联系方式都是WhatsApp号码,我告诉他,我是中国人,无法使用WhatsApp,而且告诉他,我们的车已经没有空位置搭载导游,需要找到能自带交通工具的导游,彼得真的是非常乐于助人,他到处为我找他的熟人,直到他们那边的凌晨还在给我回信。同时我也在彼得推荐的优秀导游中找到了两位名字跟网站对得上号的导游,并给他们发送了邮件,遗憾的是这两位导游并没有回复我。不知道他们是忙呢,还是没有看邮件的习惯。最后我只能求助在美国的好友燕,让她安装一个WhatsApp后再联系导游,在她广泛撒网之后,终于有人推荐了自己的父亲,说他正好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因为这位导游可以骑自己的摩托车带着我们的车去到各处景点。而且报价也相对公平,收费是每人每天30美元。我们当即就定下了这位导游。更让我惊喜的是,在我无意间通过比对WhatsApp号码后,发现他正是彼得推荐的优秀导游中排名第一位的亨利·巴尔杜(Henri Bardou)。看来我们跟这位导游还真的是有缘分呢。尽管他既不看我发给他的邮件,也不看燕给他的WhatsApp留言,但最终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此真心感谢他的孩子给我们的推荐。<div>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回国之后,我还在官网上意外地发现了惟一一位会说普通话的导游,不过我们并没有联系过这位导游,不了解他的情况,有兴趣的同胞,建议提前联系他。</div><div>邮箱是:marcus@easterisland.travel 。</div> <b>2、可以提前网购拉帕努伊国家公园门票</b><br>目前公园门票的销售以混合方式进行。<br>(1)在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官网购买公园门票, https://rapanuinationalpark.com/。请记住,门票自开始日期起连续 10 天内有效。网上外国人的票价为72000比索。<div>(2)在位于拉帕努伊工艺品博览会的 Ma'u Henua 服务办公室购买门票(Rapa Nui National Park Ticket Office)。注意镇上的售票点不收现金,只能刷卡,(我们遇到的情况是如此),票价80美元。<br>售票处工作时间:<br>周一至周日上午 9:00 至下午 1:00 </div><div> 以及下午 2:00 至下午 5:00。<br>办公时间:<br> 周一至周五 09:00 AM 至 16:00 PM<br><font color="#ed2308">另外提醒一下,机场旁边的售票点已经关闭。</font></div> <b>3、出发之前可上网填写(FUI)表格</b><br>除了乘机例行必带的护照、往返机票之外,前往复活节岛还要在旅行前至少 48 小时填写单一收入表 (FUI),完成之后,会收到确认电子邮件。如果没有完成,将无法登机。<div>可以直接进入网站 https://ingresorapanui.interior.gob.cl/填写,奇葩的是,填表时没有修改功能,如果信息有误,可以重新填写一份。每填写一份就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div><div>注意,填表之前有一项内容一定要跟房东或酒店确认:经 Sernatur 正式授权的房源地址(只能从列表中选择,不支持手动输入)。否则就要出示拉帕努伊人或其他授权人的邀请函。</div><div>我们事先都填写了表格,并收到了确认函,亲测机场并未检查我们的确认邮件,但我们都顺利通过了,应该是系统能查询到我们提交的表格吧。</div> 在这里我也想安利一下为我的行前准备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谷歌地图。它真的是太好用了。绝对不只是一个导航工具那么简单。它其实有非常多的功能,可以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div>比如,通常著名景点都有官方网站,官网上会发布景点最新动态和一些有关景点介绍的最权威信息,在谷歌地图中定位到具体位置后,就可能出现如下图的红框内的信息(这会因不同位置而异),只要点击这个链接,就可以进入景点官网。我就是用这种方法进入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官网的。</div><div>顺便说一下,我预约参观智利总统府也是利用谷歌地图进入总统府官网的。而下面的蓝色方框内的信息则是该景点的具体开放时间,这个定位的范围越小越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你选择的是整个国家公园,因为有些景点是不收门票,随时可以出入的,所以只要国家公园中有一个这样的景点,整个国家公园就会变成24小时开放。但其实还有很多收门票的景点,这时就要准确定位到这个景点,才能了解它的准确开放时间,好处就是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行程,避免赶到景点却遭遇关门的窘境。顺便说一下,谷歌地图上的景点开放时间是很靠谱的,比某些App上的更新及时。</div> <h1><b>怎样安排游览线路</b></h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复活节岛的景点分布情况、主要景点以及从光影角度建议前往景点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景点分布情况安排顺路游览沿途景点。下图来自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官网。 <div>1、塔海仪式中心(Tāhai)<br></div><div>图中编号2,不需要导游陪同,这里是安加罗阿小镇附近最大的考古遗迹,可以从小镇步行到达,人气最旺。这里由三个经过修复的石像台组成,分别是Ahu Vai Uri、Ahu Tahai和Ahu Ko Te Riku。这个地方建议来两次,上午可以顺光拍摄石像细节,傍晚这里是最佳日落拍摄地。</div><div>2、火山口( Rano Kau)</div><div>图中编号10,不需要导游陪同。是复活节岛上最大的一处火山口,位于300米高的悬崖之沿,以其天然形成的火山湖著称。<br></div><div>3、鸟人村遗址(Orongo)</div><div>图中编号9,收景点门票,通票只允许进入一次。这里是依Rano Kau火山而建,位于约300米高的悬崖之上,视野开阔,风景壮美。当地村民将这里作为举行成年礼的场所。随着17世纪末进入鸟人时代,Orongo村落因作为鸟人比赛举办地而著名。</div><div>4、采石场(Rano Raraku)</div><div>图中编号6,收景点门票,通票只允许进入一次。是复活节岛最重要的景点之一,由于摩艾石像多在这里雕刻完成,然后再搬运至岛上各处,因此又被称为“采石场”。建议下午前往可以拍摄石像的细节。<br></div><div>5、阿胡托里基( Ahu Tongariki)</div><div>图中编号7,收景点门票,这是岛上最壮观的一组摩艾石像群,被认为雕刻于石像建造鼎盛时期。15尊石像在220米长的石台上站成一排,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其中戴帽子的石像最高有14米,生动呈现了岛上原始居民的面貌特征。这里拍摄日出的剪影和日落都很适合,下午可以顺光拍摄摩艾细节。如果无法起早看日出,建议下午前往。</div><div>6、哈扎劳/阿纳凯纳(Ahu Nau Nau & Anakena)<br></div><div>图中编号3、4,不需要导游陪同。</div><div>编号3的摩艾石像位于美丽的Anakena海滩旁边,是岛上保存最完好、最精致的石像群之一。建议上午去,可以拍摄摩艾石像的细节,七座摩艾下午逆光,不远处的另一尊摩艾下午完全逆光。</div><div>编号4是复活节岛最受欢迎的白沙滩之一,白沙椰影,海水碧蓝,与不远处的山坡、石像相互掩映,是享受日光浴、冲浪休闲的好去处。</div><div>7、阿胡阿基维(Ahu Akivi)</div><div>图中编号13,收景点门票,这是复活节岛上最神秘莫测的一组摩艾石像群。岛上的其他石像大多立于海边,背朝大海,以守护部族村落;而Ahu Akivi却是唯一一组置于内陆、面朝海洋的石像群。建议下午拍摄顺光。<br></div> <h1><b>开启探索之旅</b></h1>至此,行前准备全部完成,我们终于要开启探索神秘的复活节岛之旅了。<div>4月26日凌晨5点,事先预约好的“transvip”的Shuttle准时来到酒店门口,只花了大约20分钟就到达了机场,司机问明我们是乘坐哪个航空公司的航班后,就把车停在了T1航站楼的拉美航空公司门口。</div><div>因为做攻略时看到关于去复活节岛是到底算是国际航班还是国内航班的说法不一,所以我就特别谨慎,问了好几位机场工作人员,最后终于搞清楚了。其实去复活节岛在值机和托运行李方面跟国内航班没有区别,但是登机安检是需要走二楼的专用通道的,(穷游锦囊中的相关说法是正确的)。大家会经过一个窗口,这里会专门检查机票和证件,并给每人发放一张PDI小纸条,没有检查申报表的确认邮件(不知道没有提交表格的会不会被拦下?),反正我们很顺利地通过了。登机之前有专人收走了那张PDI小纸条。</div><div>这里的安检并不严格,酒店给我们打包的早餐也全部放行。不过我们在候机厅里没有找到饮用水,只能就着酒店提供的齁甜的饮料吃完了早餐。</div><div>早上8:25,飞机准点起飞。经过5小时40分的飞行,我们于当地 时间12:05降落在复活节岛。(复活节岛与圣地亚哥有2小时的时差)。</div><div>飞抵复活节岛时,迎接我们的是太阳雨的天气,地上湿辘辘的,看来之前应该是下过一场大雨了。哎,没办法4月的复活节岛就是降雨量偏多的季节。</div><div>飞机降落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偌大的机场只有这一架飞机,没有廊桥也没有摆渡车,所有乘客都是用最原始的步行,走下舷梯去到不远处的机场大厅,或者说小茅屋更为合适。两个多小时后,还是这架飞机又将飞回圣地亚哥。</div> 由于事先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购买公园门票的新政策,下了飞机后,我还在不断提醒同伴,别忘记在取行李之前,先到隔壁的小茅屋购买公园门票(之前的帖子都是这么说的)。但是当我们走近这个茅屋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很显然这个售票点已经关闭了。 取完行李后还需要排队进行安检,当我们走出机场时,房东早已经在外面等候了,热情的房东给我们每一位都戴上了漂亮的花环。这是复活节岛的风俗,所有来岛上的游客都会在到达时接受佩戴花环的欢迎,并且享受免费接送服务 。<div>我们在此合影留念,这也是我们6人惟一的一张合影。</div> 在去民宿之前,我们请房东带我们绕到镇上购买了公园门票,这里应该就是公园官网提到的拉帕努伊工艺品博览会的 Ma'u Henua 服务办公室吧。我们原本打算直接付现金(因为以前的游记都强调只收现金),结果工作人员坚持要我们刷卡支付,不收现金。我就不知道是岛上的强制规定呢,还是这位售票员的个人行为。 我们终于到达了民宿,这是一幢独栋小院,占地面积很大,离镇中心有点距离,反正我们有车,也就无所谓了。 放下行李,稍事休整,我们就要开始探索复活节岛了。<div>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塔海(Ahu Tahai)了。<div>在前往塔海的途中,我们经过了复活节岛墓地。墓地融合了天主教文化和拉帕努伊文化,墓碑的颜色和形态各不相同,有的装饰有手握十字架的石像,有的刻有鸟人图案,还有的则模仿会说话的木板等。这里埋葬了岛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同传统肃穆的氛围相比,这里更显多彩活泼。</div><div>其实西方人对‌墓地的看法与‌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墓地并不被他们视为避讳之地。相反,许多西方人甚至认为墓地是除了‌教堂外最接近天堂的样子,墓地通常被视为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而不是像在中国文化中那样被视为不祥或恐怖的地方。他们的墓地往往就建在城市比较中心的位置,周围就是居民区,而且有的墓地还是非常著名的景点,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雷科莱塔墓地,那里就好像是一个微缩的欧洲街区,能看到各种欧洲建筑。</div></div> 再往前就是大名鼎鼎的塔海( Ahu Tahai)了,这里地势开阔,三组石像背靠大海,面朝小镇,寓意是守护岛民。因为靠近小镇旁边,所以游客很多,散布在草地各处。 塔海(Tahai)是安加罗阿小镇附近最大的考古遗迹,由三个经过修复的石像台组成,从左往右分别是 Ahu Vai Uri、Ahu Tahai和Ahu Ko Te Riku。 其中Ahu Vai Uri立有的五尊摩艾石像中,最右边的快被磨平,最左边还有一个空的基座(所以也有人说的六尊摩艾就是指左边的基座了)。<div></div> 相隔不远还有两尊单独放置的摩艾。 其中 Ahu Tahai的石像风化腐蚀相当严重; <div>而如今岛上唯一有眼睛的摩艾,被戏称为“大眼睛”的Ahu Ko Te Riku,是根据1978年在Anakena海滩发现的石像眼睛而制作的复制品。<br></div> 历史学家认为,摩艾石像被竖立起来之后,人们会举行一场仪式安上眼睛,石像的眼睛是用白珊瑚和黒曜岩等珍贵材料做好之后给石像装上,而摩艾石像会在拥有眼睛后被“激活”,拥有投射祖先精神力量的能力,让自己的祖先看着村庄,能够保护村落,这也是摩艾石像几乎全部面对着内陆的原因。<br>遗憾的是,今天所看到的石像几乎都是没有眼睛的了,这是因为爆发的部落战争石像被推倒、环境恶化、岛民们看到石像无法保护自己,就愤怒地毁掉了它们的眼睛。 三组石像台的位置关系如下。 草地上还躺着一尊被毁坏的摩艾。 我们兴奋地在这里拍照留影,渐渐发现所拍的石像摩艾已经严重逆光了,但是太阳还挂得很高,要等待看日落时间又太早。所以我们决定开车去阿胡阿基维(Ahu Ākivi)碰碰运气,毕竟只是网上强调需要导游陪同才能进入景点,但是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不如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驱车十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Ahu Ākivi,这里是一个相对偏僻的景点,我们的车开到门口时,看到有一个岗亭,于是停了一下车,但是亭子里并没有动静,于是我们就继续朝里面开,这时已经看到了那组面朝大海的摩艾了,突然后面有人把我们叫住,并立即跟了上来,我们赶紧拿出公园门票,那人环顾四周寻找导游,我们只好如实相告,恳求让我们进去看一下,结果遭到了无情地拒绝,没有导游带领,不准进!<div>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没有导游带领,是绝对不允许游客独自进入复活节岛检票景点的,即使买了公园门票也不行。于是,我们只能再次返回塔海去等待日落了。在无聊地等待中,游客越聚越多,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迎来了壮观的日落。</div>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也该打道回府了。经过镇上一个小店,我们进去买了一板鸡蛋,已经忘记了是多少比索,只记得约合人民币130+元,每个鸡蛋的价格是6+元。不过,相对于19000+元的往返机票,鸡蛋的价格在复活节岛也不算离谱了吧。 我们在复活节岛呆了2个半天和2个整天,总共3天时间。第一天下午因为心怀侥幸,除了安排在塔海 (Tāhai)看日落以外,还打算去Ahu Ākivi看唯一面朝大海的7尊摩艾未果。所以,在目前强制需要导游陪同的情况下,这个安排是不妥的,如果再让我安排一次的话,我会选择先去镇上的一些地方及海边逛逛,稍晚一点再去塔海等待日落。<div>我们的2个整天时间则是请了导游的,这也是当初彼得给我的建议,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div><div>原本我是计划好了请导游的第一个整天去较远的东北侧的几个景点的,结果由于一场误会,导致我最终改变了主意,我们跟导游约定,第一天的第一个景点去鸟人村(ꞌŌroŋo)。</div> <div>继复活节岛部落之争、复活节岛的岛民们在历经过度建造石像造成生态失衡,岛民们认为的“祖先”也未能庇护他们之后。大约在十七世纪后期岛上开始将崇拜转向了自由的飞鸟,信仰造物主Make Make,充分表现出岛民们在面对绝望时渴望像鸟儿一样逃离该岛的愿望,并一直持续到1866年天主教传入。</div><div>祭拜的仪式中心就是位于岛西南侧的“鸟人村”(Orongo),村里一幢幢石屋环形相连,每年举办“鸟人大赛”,胜利者就是岛王。</div> 4月27日早上9点半,我们跟导游在鸟人村(ꞌŌroŋo)会合。 下图这位就是我们的导游亨利·巴尔杜(Henri Bardou)。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验票之后进入了鸟人村。由于自然原因和早年旅行者的不文明参观,Orongo村落部分遗迹受到严重损坏,199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把这里列为濒危世界遗产。所以这里是唯二的两个通票仅能进入一次的景点,查票也是最严的。 <div>鸟人村遗址(Orago)建成于十六世纪,后来成为复活节岛原住民进行鸟人崇拜仪式的中心,鸟人村遗址的门口建了一座小型博物馆,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详尽介绍鸟人崇拜的历史渊源和仪式的内容。<br></div> 这张导览地图把鸟人村的10个看点标注出来了,建议拍照保存,在参观时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导览作用。很可惜我们当时没有认真研究,因此漏掉了最远的7号景点。 鸟人村(Orongo)依Rano Kau火山而建,位于约300米高的悬崖之上,视野开阔,风景壮美。因地势险峻难以到达,加上经常有狂风暴雨,原始居民从未在这里定居过,在17世纪以前的石像时期,当地村民将这里作为举行成年礼的场所。随着17世纪末进入鸟人时代,Orongo村落因作为鸟人比赛举办地而著名。 从博物馆走向海边,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大风的威力。 鸟人村是岛民曾经聚居的地方,村中分散着许多用火山石板搭建而成的圆形建筑,是“鸟人”比赛期间供各部族参赛代表及陪同落脚的地方。这里现已发现53所半地下石屋。石室开凿于火山体内,估计也是为了应对这多风多雨的岛上气候所设计。1974-76年间修复了这里的石屋,也发现了更多庆典祭祀的遗迹。建筑的洞口通常很小,只能允许一人通过,这种设计可有效抵挡大风等恶劣天气,并加强建筑防卫。 而最大祭祀平台前的五号指示牌,值得停留一下。因为这里曾经是摩艾“失落的朋友”(Hoa Hakananai'a)的所在地,1868年被来到复活节岛的英国舰队挖出夺走,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这尊摩艾后背刻有代表鸟人文化的图案,被认为是鸟人时代的雕塑,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摩艾(Hoa Hakananai'a)的图片来自网络。 智利政府和复活节岛总督曾多次要求英国归还这尊摩艾,让它可以返回故乡。因为在当地信仰中,摩艾也是先祖和神明的化身,可惜英国以摩艾放在大英博物馆可以供全世界更多人民欣赏更有价值为由拒绝了。如今的鸟人村虽然没有一尊摩艾,但并不妨碍这里是复活节岛上数一数二的重要遗迹,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方,因为它完整展示了岛民的信仰转变过程。 再往前走,可以清楚看到不远处的三个岛礁。最远处最大的岛礁名为Motu Nui,每年9月乌燕鸥会在Motu Nui上筑巢产蛋,这时各部族会派遣“鸟人”代表和随从前往Orongo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鸟人比赛。参赛者首先需要爬下火山峭壁,接着趴在蒲草舟(用一种叫做Totora的草捆成)上划行2公里到达距复活节岛最远的小岛MotuNui,上岸后他们会在山洞中隐蔽,观察等待Manutara鸟下蛋,第一个得到该鸟蛋的人便成为了本年度的“鸟人”。获胜者会在第一时间向Orongo村落传递信号,并小心翼翼地将鸟蛋缠在头上,原路返回Orongo。他的部族会为“鸟人”的诞生隔岸庆祝,并有权支配这一年的岛上资源,成为岛王。 鸟人村建筑周围散落着许多刻有鸟人形象、造物主MakeMake等岩画的石头,据考古学家统计,Orongo村共有大约1700处石雕,是岛上石刻最丰富的地方。 下图来自网络。这一群鸟人石刻,即鸟头人身会飞行的物种,大概寄托了岛民对飞离这座困住自己的绝世海岛的期望吧。而鸟人崇拜的最集中地点,就是在鸟人村。 鸟人村外面的Rano Kau是复活节三座死火山中最大的一处火山口,位于300米高的悬崖之沿,以其天然形成的火山湖著称。湖中的淡水是岛民的主要水源之一,硕大的火山口湖被各种藻类和芦苇覆盖,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这种芦苇最初生长在玻利维亚和秘鲁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因此推测南美居民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曾踏上过复活节岛。临海一端有一个很大的缺口,是由于千万年来强风海浪不断冲击侵蚀崖壁而形成的,十分壮观。 我们的下一站是一个古老的定居点瓦伊胡(Vaihū)。这个早期的人类定居点充分体现了古代岛民的智慧。 为了防止海边的狂风吹倒植物,岛民们把植物种植在用石头垒起的圆槽里,这样既抵御狂风,又保证植物能充分吸收阳光茁壮成长。 你能猜到用来住人的茅屋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吗? 其实这是把船倒扣过来了,也称为船屋,可能是住在海边的岛民最擅长造船用于下海的缘故吧,这样是不是能一船两用呢? 每家门口都放了一尊雕像,应该是他们的保护神吧? 这是岛民垒的鸡窝,下面那个小洞口可以供鸡进出。旁边的石头应该就是“门”吧。当我们还在琢磨怎么能捡到鸡蛋时,导游说了一句“捡不到鸡蛋可以继续孵小鸡呀。”,让我们顿悟,那时候的岛民或许还不会做鸡蛋吃吧,毕竟鸡蛋不能放在火上烤呀。 不远处就是大海了,这些自由自在的马儿也不知道是被主人养来做为供游客骑马观赏岛上风景的交通工具呢?抑或只是没有主人的一群野马?总之能自由自在地在海边吃草,与圈养的马儿相比,幸福指数应该是很高的吧。 我们的下一站又是重量级的景点拉诺拉拉库 (Rano Raraku),由于摩艾石像多在这里雕刻完成,然后再搬运至岛上各处,因此又被称为“采石场”。这里是唯二的两个通票仅能进入一次的景点中的另一个。足见这个景点的分量之重。 <div>采石场其实是一座火山凝灰岩堆积而成的石头山,因此提供了雕刻摩艾最好的原料。几百年前,复活节岛的原住民就在这里开山采石建造石像,岛上95%的摩艾都是在这里开凿和雕刻的,完工后再运到海边的石台上竖立起来。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战争,各种天灾人祸,石像建造也就停止了。高大的石像运不出去,就都搁置在这里。直到如今,这里还有近400座或立或躺的摩艾石像散落在山坡各处。</div> 入口处陈列了用于制造摩艾不同部位的矿石,比如红色的是制造帽子(或是发饰)的材料,黑色的是用来制造眼睛的。 进入采石场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样漫山遍野散落的摩艾石像,立着的倒着的,面朝天的面朝地的,雕刻好的未完工的,已经被移出的,还卧在山体里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形态的摩艾,与岛上其他地方都是一排排整齐竖立着的摩艾完全不同,我觉得才是摩艾最真实的样子。 一尊半雕雕像静静地留在壁龛里 就在我们目不暇接地欣赏着各种形态的摩艾时,天空突然阴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好在大家都事先准备好了雨衣,但是穿上雨衣后才悲催地发现,由于风太大了,雨衣根本无法遮挡下半身,雨水浇到裤子上,水滴又顺着半长的雨衣流到鞋子里,我们只好背风而立,裹紧雨衣,任凭大雨击背,站立不动,聪明的净裹紧雨衣后蹲在一处摩艾后面,以减少迎风面积,无奈我的膝盖不好,无法下蹲。只能默默地等待这阵暴雨早点结束。好在暴雨没有下太久,很快天气又放晴了。这就是复活节岛的天气,经常会下阵雨,但是不久又转晴,我们在岛上遇到过好几次,这是后话。所以我这才明白了导游一直穿着一件长及膝盖的防水衣的用意。建议来复活节鸟的游客至少要准备一件结实的雨衣和一条冲锋裤,最好再带一双防水鞋,因为海边的风实在是太大了,让人难以招架。 <div>采石场有几尊有故事、有名字的摩艾石像,值得大家驻足停留。</div><div><b>1、已完工的最大摩艾——Piro Piro Moai</b></div><div>这是整个岛上最特别的摩艾石像之一,在贯穿采石场的主路径旁,是第一个迎接游客的摩艾,一尊仅头部就高达 4 米的摩艾石像,样子非常接近人们对摩艾石像的普遍印象,也是出镜率最高的摩艾石像之一。这尊石像名为 Piro Piro Moai,意思是“难闻的气味”,因为他看起来在嗅闻什么气味,这从它巨大的尖鼻子和肩膀向前突出姿势上可以看出来。</div><div></div> Piro Piro Moai 是已经完工的石像中最高大的,总长达到 11.5 米。如果您觉得他看起来没那么高,那是因为他还有一大半身体埋在地面以下。探险家 Thor Heyerdahl 曾挖掘石像下方的泥土并发现了这个秘密。以下两张图片来自网络。 <div>经过仔细检查,人们发现采石场埋葬的摩艾石像与在礼仪平台( ahu)上发现的摩艾石像存在一些差异,埋葬的摩艾石像的底座呈桩状,好像是为了便于插入地下而雕刻成这样的。即这些石像原本是打算永久“种植”在那里,而不是运到平台上。为何要将这么多雕像竖立在采石场的斜坡上,目前尚不清楚。对于一些团体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比将雕像移到阿胡更简单、更便宜的选择,也可能是因为绳索和木材等材料资源已经不足以移动它们。即便如此,家人仍继续通过竖立雕像来纪念逝者。<br></div><div>另有一种说法是采石场山坡上 14 至 19 世纪曾种植过香蕉、芋头和红薯作物。他认为,火山除了作为开采和雕刻雕像的采石场外,还是一个多产的农业区。古代居民认为雕像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因此统治阶级命令雕刻大师竖立雕像。还有考古学家认为:“采石场的直立摩艾石像被保留在原处,是为了确保采石场本身的神圣性。摩艾石像象征着生育,拉帕努伊人相信,它们的存在可以促进农业粮食生产。”</div> <b>2、希纳里鲁 (Hina Riru)</b><br>另一个明星的摩艾石像是希纳里鲁 (Hina Riru),位于采石场的斜坡上。它的重要性与Piro Piro Moai 相媲美,也是拉帕努伊最著名的摩艾石像之一。这尊下沉后的摩艾突出地面的部分大约有4米。主要特征是头部向左倾斜。也被称为“弯颈摩艾”。 事实上,希纳里鲁的形象以及他的无名同伴的形象已被广泛转载在旅游指南、书籍和旅游宣传中,成为拉帕努伊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b>3、未完工的最大摩艾——Te Tokanga</b><br>如果算上未完工的摩艾石像,最大摩艾的头衔就要授予躺在采石场斜坡上的 Te Tokanga 了,也叫“巨人 El Gigante”,他的身长比 Piro Piro Moai 还要长近一倍,接近 22 米,重量更是超过惊人的 200 吨!要知道,摩艾石像的平均高度是 4.5 米,也许照片上很难看出来,但实际视觉上非常震撼。<br> 据研究,摩艾石像的尺寸与拉帕努伊文明的发展进程有关,在岛民不断精进的石雕技术和竞争氛围下,Te Tokanga 的尺寸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可惜人们最终发现仅凭人力无法搬动如此重的石像,从此“巨人”长眠于采石场。 从这个位于斜坡上未完工的Te Tokanga摩艾上受到启发,根据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得出,这些石像的建造并不是很难,石像都是直接在山体里开凿的,先凿出一个平躺的石像,然后把石像背面与山体相连的龙骨一点点凿穿,凿穿的过程中,工匠们会堆叠很多滚石进去,到了最后一凿子,工匠们把连接山体和石像的脐带凿断,这样,一尊石像就形成了,接着,就是要把石像从山体当中取出来,这个过程也不复杂,因为有滚石的关系,用撬棍和绳索就可以完成。另外,还有一个窍门,那就是在开凿石像之前,工匠们其实已经预留好了一个非常缓的坡度,石像只需要从滚石上被撬动一点点,它就能靠自身重力往下滑,滑下去又刚好到了一个预设的坑道当中,这个时候,工匠们就可以用绳索和撬棍让它立起来,接着就可以雕琢背面了。<div>还有一个问题是数百年前在岛上运输也非易事,从采石场运到海边也要几十公里,更何况还要竖立在高大的祭台之上。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岛民伐倒树木垫在石像下运输,以至于破坏了生态平衡。但在2013年,美国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岛民们是在竖立的石像两侧套上绳索,让石像“站着”前进,走的快还省时省力。<br>石像下面的祭台被岛民称作“阿胡(Ahu)”,和建造金字塔的原理相同,将碎石垒的和石台一样高,顺着斜坡将石像拉上去竖立在祭台上。再将石像背后堆满碎石,把一个巨大的红色“帽子”沿着碎石运上去戴好。<br></div> <b>4、刻着欧洲三桅船的摩艾——Ko Kona He Roa Moai</b><br>在“巨人”Te Tokanga摩艾下方,您可以找到一对形似的摩艾石像,其中稍小的那个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他的肚子上竟然雕刻着来自欧洲的三桅帆船,带有方帆,长长的船锚底部还可以看到一只海龟的形状。<br>这尊名为 Ko Kona He Roa Moai 的摩艾是唯一一尊发现这种奇特雕刻的石像。历史学家研究猜测,这是由于岛民在见到欧洲人之后,认为他们是来世的使者,如同候鸟一般在大海中来来去去,因此刻下图案并向他们敬拜。 <div><b>5、跪着的摩艾——Tukuturi Moai</b><br>在采石场的南端,有一尊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摩艾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和周围所有的摩艾都大相径庭,甚至如果不说他也是摩艾,您一定会认为他是一尊另外的雕塑——Tukuturi Moai,全岛唯一跪着的摩艾石像。他的头部和身材较圆,与正常人相近,就算是岛民也惊讶于祖先还有过这样的作品。<br>这尊摩艾是拉帕努伊岛上最具争议的石像之一。一些学者认为他属于早期摩艾,可以追溯到 10 世纪,因为他的外观相当粗糙;另一些认为他诞生于较晚的时期,是“鸟人崇拜”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些甚至猜测他不是摩艾,而是塔希提岛居民的雕刻作品,作为两岛外交的礼品而被送到拉帕努伊岛上。</div> 不知不觉中,我们沿着石阶越走越高,从高处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海和另一处最有气势的地标景点Ahu Tongariki。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