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地门开 中元十五人间祭

清宴

<p class="ql-block">阴历七月,在这个神秘而特殊的时节,我们更应深思因果的力量,秉持善念,多行好事,远离恶事。传说中的地门开启,仿佛是上苍给予我们的一次警示,提醒着我们世间的善恶皆有回应。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抉择,但无论何时,都应坚信因果的法则。看看现在的人们,没有信仰,没有因果畏惧,什么坏事都干的出来,自媒体报道的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茫茫人世之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那便是逝去亲人后的无尽哀伤。我们常常想象着他们的灵魂或许在世间孤魂飘荡,无处安息。</p><p class="ql-block">每当夜深人静,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已经远去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也许在某个未知的角落,他们的孤魂还在徘徊,寻找着曾经熟悉的温暖。</p><p class="ql-block">然而,尽管亲人已逝,那份深深的爱意却永远留存于我们心间。那是他们生前给予我们的关怀与呵护,是每一个温暖的拥抱,每一句贴心的话语,每一次无私的付出。</p><p class="ql-block">这份爱,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泪水祭奠他们的离去,用回忆珍藏他们的存在。每一次的缅怀,都是对爱的重新诠释,都是对过往美好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 逝去的亲人或许孤魂飘荡,但他们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在这份爱中汲取勇气,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前行,让他们的爱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绽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故事,有一位阿难尊者,在林间修习禅定时,忽然遇到一位面然鬼王。鬼王面容狰狞恐怖,告诉阿难尊者,三天之后,他将命终堕入饿鬼道。阿难尊者惊恐万分,赶忙向佛陀求救。佛陀慈悲,为阿难尊者宣说了《焰口经》,并传授了“放焰口”的施食法门,以超度饿鬼道众生。通过这个法门,可以解除饿鬼道众生的痛苦,让他们得到解脱。而面然鬼王也因此受到佛法的感化,发愿护持佛法,帮助众生脱离苦难。在佛教的一些法事中,面然大士常常被描绘或供奉,传说也是观音菩萨化身,以提醒人们生死无常,要多做善事,积累功德,避免堕入恶道受苦。</p> <p class="ql-block">佛教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家弟子,实行追先、悼远的俗信旨意。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饿鬼。目连知后,很伤心,把饭菜给母亲吃,可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求教于佛。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解脱。久而久之,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就有了“盂兰盆节”。</p> <p class="ql-block">地藏王是佛教界的菩萨,曾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这体现了他无私的慈悲和坚定的救度众生的决心,无论众生处于多么深重的苦难之中,都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多做好事,就如同在心灵的田野上播下善的种子。每一个小小的善举,无论是对他人的一句温暖问候,还是一次无私的帮助,都可能成为改变他人命运的关键。这些善举会如点点繁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温暖和光明。</p><p class="ql-block"> 而作恶之事,即便能带来短暂的利益或快感,却如同埋下了恶的种子,迟早会结出苦涩的果实。恶行不仅伤害了他人,更腐蚀了自己的灵魂,让我们陷入无尽的黑暗与痛苦之中。</p><p class="ql-block"> 畏惧因果,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和对道德的坚守。当我们明白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p><p class="ql-block"> 在阴历七月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更加警醒自己,用善良和爱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以积极的行动,积累善德,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因为只有秉持善念,多做好事,才能在因果的轮回中收获幸福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在这地门开启之时,审视自我,心怀敬畏,以善行为舟,渡越人生的波澜,迎接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