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对中华文化和历史了解的越发的深入,想去近距离的触摸下黄河的冲动就愈发地强烈,有时甚至在睡梦中都被它唤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程终于定下来了。说走就走,我和妻驱车先到西安,接上儿子,直奔山西省永济市。到达永济市已是晚上十点多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永济市吃过早点,就去了本次黄河之旅的第一站——普救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救寺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原名西永清院,后更名为普救寺。因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而闻名于世。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莺莺塔,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砖塔,还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区大佛寺内的“石琴”齐名。这座寺庙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爱情故事《西厢记》的发生地,讲述了书生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普救寺内的许多建筑和景点都与《西厢记》中的情节相关联,如张生和莺莺幽会的“梨花深院”、张生寄宿的“西轩”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追寻这段千古爱情传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领略了古人甜美的爱情故事后,接着就来到了与普救寺遥遥相望的颧雀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进颧雀楼景区,迎面的墙壁上就能看到王之涣《登颧雀楼》的书法作品,灵动又略显厚重。也正因为王之涣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而让颧雀楼荣登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因战火被焚毁。于1997年重修历经五年落成。重修的颧雀楼是用钢筋水泥建成,总高度达73.9米,是我国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从外部看,三层四檐,青瓦飞甍,气势恢宏。内部有9层空间,并设有电梯和楼梯。楼内墙壁和穹顶用的是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后重新创作设计,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彩画色彩绚丽,线条圆润流畅。楼内摆有各种农耕器具及农耕劳作的场景,处处彰显着华夏农耕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颧雀楼,我们又驱车前往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邂逅的风陵古渡,追寻这对侠侣的爱情故事。相传黄帝与蚩尤在此激战,黄帝的丞相风后战死,黄帝就在此为他建了陵墓,风陵渡也因此而得名。下午一点左右终于到了风陵古渡,这是一个鸡鸣听三省的地方。这里河面十分宽阔,水流平缓,渡口有一木筏,静静地等待着游客。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触摸黄河。那黄色的波纹与岸边黄沙连在一起,要不是河两岸的绿被,还真分辨不清哪是河哪是岸。向上游望去,宽阔的河面直达天际,这时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渡口,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看到了秦康公与晋国的小将赵穿的厮杀,曹操与马超、韩遂的对决。风陵渡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注定了风陵渡的历史就是一部战马嘶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伫立良久,儿子说:“我们得走了。”我回过神来,又踏上了去往壶口征途,途经禹口(也就是龙门)。这是大禹治水的起始点,也是神话故事“鲤鱼跃龙门”的发源地。黄河在这里流出了晋陕大峡谷,突然间没有了羁绊与束缚,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河面变得异常开阔,真有“山随平野尽,江随大荒流”之势。独留了近半个小时,又沿黄河1号公路继续北上。穿行于晋陕大峡谷之中。峡谷幽深,沟壑纵横,山崖壁立,涛声阵阵。在这涛声里,隐约还夹杂着纤夫的号子声。寻着声音,我努力地寻找着黄河纤夫的足迹。我真不明白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那些纤夫们是怎样工作的。有的山崖裸露着肌肤,一层黄土一层岩石的叠加起来,颜色也是一层黄色一层红褐色,显示出被风雨侵蚀的痕迹以及岁月的沧桑,这不正是华夏民族历史的见证吗?远远望去公路就像是系在半山腰上一条丝带。岩石疏松,公路上落石到处都是,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上真让人提心吊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六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宜川县的壶口乡。住下后,吃过晚饭。听说晚上广场上有篝火晚会,溜达了一会儿后,晚会开始了。广场上的游客还真不少,晚会上有地道的陕北汉子用丹田之气吼出来的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及腰鼓表演。那圆润厚实的歌声、雄浑激昂的鼓声和着那粗犷奔放的舞姿,冲破夜空撞击到四面的山崖上,在天际回荡。又滚落到黄河水中,激起一圈圈地涟漪,最后融化在河水里,滋养着华夏大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网友说,这个季节观赏壶口瀑布,最佳的地点在山西侧。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前往山西侧,赶在第一批游客进入景点。因为太早,游客还不是很多。进入景区眼前只有开阔的裸露着岩石的河床和震耳欲聋的水声,并未见奔涌的河水。走过一个小桥,来到河床上,水声越来越大,但还不见其踪影。寻声望去,水雾升腾。来到瀑布前,瞬间就被眼前的气势给震撼了。黄色的水浪从宽阔的上游簇拥着、推搡着、欢乐地奔涌而来,兴奋中的河水还没反应过来便瞬间跌落下去。有的跌落在石头上,摔得粉碎,又被迅速弹起,再落下,又摔碎,再被弹起。这摔碎了又弹起,弹起了又摔碎,再弹起的水花又与上面跌落下来的撞在了一起,最终被撞成了水雾,被风吹起,弥散在空气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有的跌落在了深槽里,起不来了,可又不甘于被压迫,便在槽底里挣扎着,翻滚着、咆哮着,努力地奔勇向前。有的不甘于跌落,沿着深槽两边的河床怒吼着不羁地向前冲去,但转瞬又跌落下去,被深深的河槽给吞没了。就这样在跌落、挣扎、翻涌、奔突、升腾中,形成千军万马的磅礴的气势。最后都汇聚在深槽里以冲破一切的气势奔涌向前。这不正是顽强不屈、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壶口瀑布景区独留了一个来小时,我们又从陕西侧沿着沿黄公路顺河而下,再次经过龙门,从韩城上高速返回。这一路我的心平静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