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生活中,胃痞是很常见的一个病证,对于这个疾病,中医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胃痞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诸病源候论》中就提到“痞者,塞也。言腑脏痞塞不宣通也”。《黄帝内经》指出,胃痞发病原因是“脏寒生满病”。在临床上,胃痞经常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由于脾胃功能的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从而产生“但满而不痛”、“按之濡”等症状,如心下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等等症状,且常伴有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的表现。对于胃痞这一疾病,《伤寒论》中提出以泻心汤为主要方剂,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为治疗大法的治疗方法,并一直为后世医家所用。在中医术语中,胃痞又被称作“心下痞”,心下即指胃脘部。胃痞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p> <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呢?</p> <p class="ql-block">一、节饮食</p><p class="ql-block">王玉富主任认为,胃痞发病部位是脾胃,而在生活中与我们脾胃最相关的就是饮食,所以要想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首先就是对于饮食的注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此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在生活中有规律地进餐,三餐定时定量;二是指避免过饥或过饱。在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每顿饭要在20分钟以上,充分的咀嚼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此外,饮食宜清淡,少吃油炸食物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p> <p class="ql-block">二、多运动</p><p class="ql-block">坚持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半小时,运动应该以轻缓为宜,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胃痞病主要原因是胃肠蠕动功能的下降,导致胃排空过慢,而“脾主四肢”,四肢的运动,自然也可以起到带动胃肠运动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三、畅情志</p><p class="ql-block">《素问·举痛论》有言:“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绪的变化会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消化系统的疾病与我们的情志有着密切的联系,魏玮教授经常提醒患者要注意自己的心态,在生活中不要过于较真,要保持乐观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过分的、不良情绪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都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做到少生病。除了上述的几个好习惯,我们在生活中还需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因酗酒而致胃出血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侧面反映了酒精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之大。除此以外还有早睡早起等生活习惯,都可以减少胃痞的发生。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是我们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我们应该好好保养脾胃,才能有良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肝胆感染科门诊设在新门诊楼3楼321诊室,病区设在老门诊三楼东区。</p><p class="ql-block">科室门诊电话: 0396 - 8220690</p><p class="ql-block">科室病区电话: 0396 - 8220693</p><p class="ql-block">科室主任王玉富: 17603962180</p><p class="ql-block">科室护士长王娇: 17639655835</p><p class="ql-block">驻马店市中医院肝胆感染科全体人员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