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铅山有所了解的朋友,无不对这里比肩福建南武夷的自然禀赋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表示赞叹,同时又对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而惋惜。由于本人经常对我们县的旅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是有些朋友就问我,看你说的这么多道理是有的,可你只说了应该怎么做,并没有告诉我们资金从哪里来。好吧,今天这篇文章,我就重点谈谈铅山发展旅游的关键问题,钱从哪里来。</p><p class="ql-block"> " 铅山旅游资源真的很好,只可惜政府没钱去打造"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因为没钱,很多原本应该去做的事一耽搁就是几十年,几十年下来后,还是没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政府财政是有限的谁都知道,但是民间资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之所以吸引不了民间资本,应该说是我们撬动民间资本的方法不很给力。民间资本是逐利的,值不值得投资、能不能赢利自然有其理性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的前期铺垫还没有让民间资本看好。我们总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想着到哪去弄个几十上百亿的大资本进入,可是,不论大资本小资本都是逐利资本,都是奔利而来。资本看好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去全域策划,怎么样去搭建基本框架,怎么样去做基础性的打造。也就是说民资看好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且这些前期基础性的东西,也只能是地方政府去做,别人是无法代替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铅山旅游事业比作一幢政府牵头的集资大楼,那么,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之前,我们至少应该整出一块地皮,把大楼基础打下去,把规划图挂出来,哪里是门面,哪里是商用以及各楼层的功能告诉人家,这样欲出资的老百姓才知道,自己手上的钱应该投还是不投,应该怎么投吧。</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写了篇《从三级架构聊铅山旅游》,如果我们铅山要打造全域旅游,个人觉得必须首先做好全域旅游目的地策划,其次还要做到四个统一(散客除外):统一品牌外宣;统一旅行社揽客;统一游客入口;统一集散分流。</p><p class="ql-block"> 你也许会说,都没开发好,统一这些有用吗?我前面说的民间资本进入前,政府应该做基础性的打造,说的就是让游客基本可以游起来的打造,突出重点,把全县域规划出六至七个景区,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并不是每个乡镇搞了几个景点都叫景区,景区规划上一定要突破行政辖区(乡、镇)各自为政的限制,有旅游亮点的乡镇,临近的可以二合一,比如陈坊与湖坊,可规划为"两坊景区"、篁碧、天柱山、太源规划为"水墨畲乡"景区、河口古镇景区可以把叫岩并入进来,鹅湖山景区可以涵盖永平大义桥、蒋士铨故居,辛公故里可以并入石塘古镇景区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好的景点都可以纳入景区有效管理,统一安排旅游线路。</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开发旅游,每个景区都得砸个十几二十个亿,官方肯定会望而却步,但我说的民资看好前,游客可以游起来的基础性打造,并不会是天文数字。最近想到个"十百亿"想法,就是以政府的十个亿去撬动民间资本一百个亿。只要把民间资本的活力激发出来,个人认为还是有操作性的。十个亿可以做什么?我觉得足可以让五六个景区游客进出的道路更加宽畅,可以解决怎么停车,可以让重点文化得以展示,主要的景点更加靓化,可以让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游步道更加的优化,还可以安排好游客的吃喝拉撒……</p><p class="ql-block">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真心希望铅山旅游尽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也相信乡村振兴在铅山全域旅游的推动下前景无限光明,铅山再现千年荣光,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