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术家简介:班克西(Banksy 又译为班克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号称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才情的</span>街头涂鸦艺术家。1974年,生于英国的布里斯托。除了他的创作同伴,迄今为止,没人知道他的真名,目睹过他的真容。在一部介绍他及其作品的记录长片《通往礼品店的出路》中,他的形象是蒙面且做了声音的技术处理的。他的作品往往恶作剧般地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任意角落。也偶尔会以调包名作的形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博物馆。他的作品往往以荒诞不羁,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形式对重大时事给予高度关注。以对政治的辛辣讽刺,对战争超级厌恶,对权威的极度藐视及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关爱而著称。早年的班克西的街头涂鸦被贬为“恐怖主义艺术”。近年来,班克西随着他的搞怪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拍卖价</span>在苏富比屡创新高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声誉鹊起,</span>越来越多的粉丝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但他仍然保持着街头艺术家打游击式的创作方法,他的新作呈现的时间、地点总是出人意表。人们又对其冠以“艺术界的侠盗罗宾汉”的美誉。感谢班克西本人从来不对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做任何解释和说明,完全由观者凭着自己的阅历、立场、好恶去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得笔者在整理这篇观展心得时,可以天马行空地胡说八道。</p> <p class="ql-block">展览地址位于1 Yong Steet,Toronto的多伦多灯塔艺术空间(Lighthouse Artspace Toronto )。艺术展汇集了161件原版且经过认证的班克西作品。包括版画、画布、丝网印刷、纸板喷涂、手绘素描和雕塑、唱片等。在造访多伦多短短的几天里,不期地与这位神秘的街头艺术家作品特展邂逅,能集中欣赏玩味百余件他的作品,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门外的展览广告便是班克西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放气球🎈的小女孩(The Girl with Balloon )》。</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墙壁上的“鲜花投掷者”涂鸦。(Flower Thrower Gift Print)。这也是班克西另一件家喻户晓的作品。作投掷状的蒙面青年手中抓的不是燃烧瓶,而是一束鲜花。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错误的战争—笑脸镰刀死神。(纸板喷涂,Wrong War- Grim Reaper 2003 图下译文:错误的战争—镰刀死神 2003年2月,伦敦街头估计有百万人游行反对米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计划。为此,班克西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标志,比如“炸弹拥抱者”、”“快乐的牙齿”和“镰刀死神”等 。镰刀死神由滑板服装设计师Jeff Griffin 编辑和印刷,派发给了反战的抗议者。)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不是不报,时候未到。(Wrong War- Grim Reaper 2003)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愤怒的小鸟(FCK PTN -2023- 乌克兰国家邮政局已将这幅作品印制成邮票公开发行)。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反坦克装置秒变儿童游乐场。这是战争爆发后,迄今为止在乌克兰发现的班克西创作的7件作品之一。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地盘争夺战画展(Turf War ,2003)系列之—-切·格瓦拉的眼里有啥?班克斯的这幅作品解构并颠覆了我年轻时曾为之血脉贲张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大厦。图下译文:“2003年7月下旬,班克斯在伦敦东区金斯兰路的一个仓库里举办了一场名为“Turf War—地盘战争”的画展。地址直到开展前一天才透露。它以对活体动物的涂鸦为特色,引起了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愤怒,以至于一位妇女把自己锁在了仓库的栏杆上。这是班克西第一次举办的画廊作品展”。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勉强合法”(Barely Legal,2006, LA)。2006年9月,继“地盘战争”和 “原油”系列主题展之后,班克西举办了他的第三个最具争议的作品主题展——“勉强合法”。展览在洛杉矶的一处仓库举办。该展的主要画面描绘了一位著名女演员怀孕期间的杂志拍摄情形。事件背景:1991年,美国好莱坞女影星黛米.摩尔(Demi.Moore)在怀着她的第二个孩子7个月时,接受了《名利场》杂志首席肖像女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的拍摄。裸照发布在《名利场》杂志封面上后,在娱乐界、出版界引发巨大轰动和争议。开启了女明星们在孕期拍摄孕装照的先河。在这里,黛米·摩尔被班克斯改成了《辛普森一家》(美国至今热播不衰且极富预言性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女主角叼着卷烟的孕妇形象。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喷漆罐的狂欢节海报。骑着喷漆罐的蒙面女牛仔一副驾驭疯牛得心应手的模样。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被颜料罐扣在头上,作狗血淋头状的天使。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招贴画“绿色和平不要恐慌”(Greenpeace Don’t Panic 2002 Poster)。引自道格拉斯·亚当斯“科幻圣经”喜剧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封面语,也是英国摇滚乐队Coldplay 收录于他们的专辑《Parachutes 》中的一首同名歌曲。“ESSA” 可以是“原生智能电动架构”的英文缩写,也可以是“环境勘测卫星”的缩写。还可以是“小学科学协会”的缩写。大家见仁见智吧。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用涂鸦喷漆罐的盖子制作的迪斯尼米老鼠发卡。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自创词汇“Dismaland ”,以对抗娱乐界的一流品牌“Disneyland ”(迪斯尼)。令电脑世界中最流行、最著名的“微笑”图标笑到表情变形。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的“Dismaland ”系列中的T恤设计:将女米老鼠头饰戴在了真老鼠的头上。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的“Dismaland ”系列中的T恤设计:直接借用迪斯尼城堡的形象用于…公园的海报。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的“Dismaland ”系列—我有一个梦想:彩虹之下,废弃的警 用防 暴车,成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玩耍的游乐场。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被污染的小黄鸭微缩模型。班克斯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1—-门童、住客与保安。该旅馆位于巴勒斯坦伯利恒隔离墙旁边。2017年前后,班克斯借用世界顶级豪华饭店—华尔道夫饭店(Waldorf Astoria Hotels & Resorts)的英文谐音梗,创作了一系列极富政治讽刺意味的图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1—-门童局部。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Balfour Map)系列-2—贝尔福(巴以分治)路线图。阿瑟.詹姆斯.贝尔福伯爵(1848–1930)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曾任英国首相。1917年11月2日发表了《贝尔福宣言》,第一次提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家园的计划。从此开启了巴以之间迷宫般难以走出的百年恩怨。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3—鱼缸里对视的同类。应该是暗指形同水火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本是同宗同源的兄弟吧。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4—“请勿打扰”标牌。图案是戴钢盔的以色列士兵与蒙面巴勒斯坦青年之间的枕头大战。文字是:上帝啊,赶紧清理下房间吧!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5—水瓶。旅店的免费矿泉水,糖果和带旅店包装纸的肥皂并排陈列到底意味着什么?整得我一头雾水。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6——印花鼠明信片(Walled Off Hotel-Stencilled Rat 2017。)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7—身着防弹背心,嘴衔已近枯萎的橄榄叶,落在铁蒺藜上的“贝尔福和平鸽”(Balfour Dove )。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8—带着防毒面具的飞天小天使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9—隔离墙、监视器、锤子与弹弓。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The walled off Hotel )系列-10—和平之塔。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伯利恒“华尔道夫”围墙旅馆(Walled Off Hotel)创作系列海报。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实景照片。旅店窗外伯利恒隔离墙上班克西的涂鸦。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立体微缩-1— 长点儿脑子吧(Brain)!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立体微缩-2。废墟上的旗帜。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立体微缩-3。让巴勒斯坦自由的正义。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微缩-4。被狙击枪瞄准镜锁定的和平鸽。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立体微缩-5。和平的钥匙。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立体微缩- 6——隔离墙上的愿望。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涂鸦作品立体微缩-6,和平之塔。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宣传页。文字:“百无一用的街头艺术家班克斯在通过伯利恒严格安检时竟有了渺茫的希望”。上图是以色列士兵在安检门报警的红灯闪烁时,紧盯着教徒打扮的班克斯。下图是隔离墙附近的“华尔道夫”隔离墙旅馆(walled Off Hotel)英式下午茶菜单。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电影海报-1。《通往礼品店的出路》—- 班克斯出品。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史上第一部街头艺术灾难影片。3月5号在影院公映。片名后被改为《振作精神》(Brace Yourself)。这幅电影海报是班克斯送给接近乐队的礼物。2023年,以230万英镑被好莱坞Restrict Studio的老板Miguel Garcia Larios收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电影海报-2。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电影海报-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原油》画展系列之——-凯特·摩丝的展览邀请函。明信片,2006。(Crude Oil Kate Moss Exhibition Invitation)英国女演员,模特。以抽 烟 、酗 酒、吸 粉我行我素,个性张扬著称,一度因吸 毒丑闻<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次居然因嗑 药过量晕倒在T台上)</span>导致很多家大时装品牌与其解约。但最终依靠时尚界粉丝的支持和个人努力,浴火重生摆脱了白 粉妹的形象,再次登上了顶流时尚杂志的封面。班克斯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篡改世界著名油画系列-1–莫奈印象。原作中静谧的荷塘里堆叠了被遗弃的商场购物车和交通施工隔离警示用的锥桶。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篡改世界著名油画系列-2—梵高印象。原作中勃勃生机的向日葵已凋零。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篡改世界著名油画系列-3-全世界销量最好的被普罗大众所喜爱的房间装饰画中,原作沙滩上的女佣被改成了带着防 毒面 具,填埋核 废 料的士兵。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照片PS—-伦敦皇家骑兵营仪仗兵印象。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篡改集锦一览。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突破你自己!系着安全带的死神在开碰碰车。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拍卖会现场。画面右侧的拍品上写着:“令我难以置信的是,你们这帮蠢货竟然真买了这个屎货!”。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照片,“垃圾桶里的爱—2018–苏富比”。这是苏富比拍卖行历史上最轰动的一个文化事件:2018年,班克西作品《放气球🎈的小女孩(The Girl with Balloon)》上拍苏富比。岂料他在画框中提前做了手脚。在该作品以140万美元成交,拍卖师落槌的瞬间,班克西遥控启动了藏在画框中的碎纸机。众目睽睽之下,画作缓缓从画框中落下变成了碎纸条。岂料,这个在拍卖现场进行艺术创作的恶作剧,竟使这幅被绞碎殆尽的作品身价暴增。三年后,在被以“垃圾桶里的爱,2018–苏富比”重新命名后,这幅残作以250万英镑的价格起拍,只花了10分钟时间,就被一位神秘亚洲藏家以1858万英镑的价格拍走。我猜这也是班克西始料所不及的。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满脸紧张的士兵在为尚未油漆完工的和平标记涂鸦持枪警戒。曾几何时,宣示和平成了桩极度危险的事情?!其实,古今中外,和平确实是靠枪杆子来保卫的。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从天而降的礼物。炸弹拥抱者(Bomb Hugger 200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无球游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请原谅我们的擅自闯入(圣殿。天宫?天堂?Forgive us our trespassing )。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给我的爱……”。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戴潜水面具的小女孩与手中的小鸟交流爱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作品展-格拉斯哥站海报也被班克斯恶搞。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国家卫生组织”(Dear NHS 2020, Book )。向抗疫医护人员致敬的素描画作,被做成了图书封面。新冠疫情期间,为感谢医务工作者,班克斯画了个手举身着护士服玩偶的小男孩。班克西在这幅素描旁还留了个给医护人员的字条:“谢谢你们做的一切!虽然这幅画只有黑色和白色,但希望它能稍微照亮这个地方。”这幅黑白素描作品最后被拍卖会拍出了1675万英镑。所有拍卖所得都作为善款捐给了医疗机构,用于医疗事业。自此,班克西被人们广泛誉为艺术界的侠盗罗宾汉。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篡改经典电影《低俗小说》(Pulp Fiction 2003)剧照。应该是在向昆汀致敬——罪与恶,信仰与救赎,没有完美的受害者,也没有绝对的加害者。两位凶神恶煞的枪手手中凶器被香蕉替代的画面令人想入非非,忍俊不禁。班克斯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小鸟和手雷(Bird and Grenade 2002)。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巧克力味甜甜圈。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 由的向往……” 许巍《蓝莲花》的头两句歌词作为这幅作品的标题似乎很合适。花豹的鼻梁上虽然已血迹斑斑,但目光炯炯,步伐坚定。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人类劲敌—- 购物车。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疯狂原始人”,岩画。2023年至2025年期间,班克西潜入了几家著名博物馆,他在那里放置了“佩克汉姆岩(Peckham Rock)。描画了一个所谓史前人推着现代超市的购物车在狩猎野牛。直到若干天之后才被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 2018年,大英博物馆将此不速之客正式收藏。作品解说词如下:“这个保存完好的原始艺术例子可以追溯到后Catatonic时代,被认为描绘了早期人类冒险前往外地狩猎场。众所周知,这位负责的艺术家在(Banksymus Maximus )绰号下在英格兰南部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不幸的是,大多数这种类型的艺术品都没有幸存下来,被狂热的市政官员所摧毁。他们没有意识到墙壁涂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西银行“发行”的10英镑伪钞。原钞票上达尔文白胡子老头儿的头像被替换成了黛安娜王妃翻白眼的形象。他总共私下散发(行)了十万张。英国人却无视这种典型的违法行为,不惜花200英镑真钞的代价来收藏这样一张面额10镑的伪钞。妥妥地扰乱了大英帝国的金融秩序!有趣的是,大英博物馆居然也虔敬地收藏了一张。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着芭蕾舞裙,戴防 毒 面具的女孩儿雕塑。班克斯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英国警 察常用手势(Rude CooperFuckers)。2002。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照片,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原作系布面油画,权力下放的议会 Devolved Parliament,2009)黒猩猩们取代了议 员们在英国国 会下议 院辩论的场景。2019年,这件作品在伦敦苏富比以990万英镑的价格售出。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伦敦-城市周刊》杂志封面(Time Out London Cover Magzine 2010 )。着皇家卫兵正装的卡通猴,肩扛滚轴涂棍,脚下是一罐涂鸦涂料。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权 力的游戏(Queen Vic)。200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伊利发白女猴王(Monkey Queen)。200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朋克发型的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Turf War 200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呃…无语。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我并不是个笨拙无能的标签。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笑一个,总有一天我们会负责的。(Laugh Now 200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滑旱冰的列宁(Lenin on Skates 2002)。班克斯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警示标志-1,涂鸦艺术家必须在开始工作前向接待处报告。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警示标志-2,已被授权的涂鸦区。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警示标志-3,坟冢上的游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警示标志-4,前方空域,老美(武装直升机)作业中。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凝固汽油弹(Napalm 2005)。那张1972年的越战期间燃烧弹的受害者——9岁女孩潘金福——赤身逃命的普利策获奖照片的女主角被班克西改编为与迪斯尼米老鼠和麦当劳大爷携手同行的样子。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发条故障。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高尔夫促销!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两个老炮儿:朋克不死(左),终身暴徒(右)。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名牌古董留声机的小狗标志被描绘成了肩扛火箭筒的形象(Logo of <span style="font-size:18px;"> Victrola </span> An Antique Record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span></p> <p class="ql-block">玩儿火者。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猩球崛起。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唱片封套设计系列——“坏就意味着好”(否极泰来:Bad Meaning Good,Scratch Perverts合成制作)画面上是一群正在肢解监视器的渡鸦。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唱片封套设计系列——“坏就意味着好”(否极泰来:Bad Meaning Good,Peanut Butter wolf合成制作)。画面是一台被卸了四个轱辘用砖块撑着的警 车。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一钱不值”。因为街头涂鸦在英国涉嫌损毁公共/私人财产犯罪,早年街头创作的班克西为躲避警察的巡检,常以东躲西藏的老鼠自居。街头巷尾的涂鸦中,老鼠也是他时常使用的形象。他的观点是:老鼠的存在不需要得到许可。它们被仇视、追捕、杀害却生命力旺盛,能让整个文明屈膝。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老鼠也有爱心。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老鼠雕像。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班克西如是说:“如果你感到肮脏、无足轻重或不被爱,那么老鼠是个很好的榜样。它们未经许可而存在,它们不尊重社会的等级制度,它们每天会爱爱50次。”——班克西 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放气球的小女孩儿(The Girl with Balloon)。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立体涂鸦。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大惠促销。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喂毒奶的圣母玛丽亚(Toxic Mary 2003)!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拎着购物袋的蒙难基督(Christ with Shopping Bags 2004)。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危机,总会如期而至。班克西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抱歉,您所预订的生活方式已售罄。”参观结束,踱入纪念品商店,墙上赫然印着班克斯风格的戏谑警语。班克斯美术馆,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展览虽然只有一百六十多件展品,但每件都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细品会心一笑之余,往往令人击节赞叹再三!脑洞如此之大的作品,解读起来自然也就十分烧脑。本人不揣鄙陋,抛砖引玉。谨此将一孔浅见公诸同好,聊博一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