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读到北宋理学家、数学家</p><p class="ql-block">、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渔樵问对》</p><p class="ql-block">,以一种寓言的方式,经过一问一答,此一句彼一句之间,渔夫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解答这个世界的不二真理,从而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宇宙真理的探寻。既有天地万物的对话,也有诗意和趣味,又有哲理和启示!</p><p class="ql-block"> 千字文言文的《渔樵问对》原文:渔者垂钓于伊水之上,樵夫过之,驰担息肩,坐于磐石之上,问于渔者,曰:"鱼可钩取乎?"渔者</p><p class="ql-block">,曰:"然",樵夫问:"钩非饵可乎"</p><p class="ql-block">,渔夫,"否""非钩也,饵也……"这里就不通篇复读,愿把启示与理解及释文付与读者。</p><p class="ql-block"> 渔夫垂钓于一水之边,有一砍柴的樵夫路过歇息,樵夫问渔夫,鱼钩上不放鱼饵能钓到鱼吗?渔夫答,不能。樵夫问,钓到鱼的不是鱼钩而是鱼饵,可见鱼因吃食而受害,人因吃鱼而受力,都是因为吃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渔夫说: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鱼受力于食</p><p class="ql-block">,我也受力于食,因为我要钓鱼填饱肚子,我要钓鱼赚取钱财,如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无休止的索取,而鱼受害于饵,人受害于财,而与财不同,但其害处却是一样的。樵夫继续问:我经常扛柴,一百斤也没问题,但是再加十斤却伤了我,这是为什么呢?渔夫说,砍柴的事我不知道(隔行如隔山)但是我钓鱼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大鱼,我总是舍不得放弃,好几次差点被扯下水</p><p class="ql-block">,太危险了。正所谓力所之外加一毫都有所害,很多人的祸乱呢都是因为最后一根稻草。樵夫感叹道那从今以后啊,我做事就要量力而行了。樵夫又问:鱼不能生吃,你必然要用我砍的柴去煮吧。渔夫,哈哈大笑,用柴煮鱼的方法早就有了</p><p class="ql-block">,可悲的是人们吃鱼却忘记了柴火的作用。如果没有火,你的柴就是堆积如山又有什么用呢?火生于动</p><p class="ql-block">,水生于静,动静相生,水火相系</p><p class="ql-block">,水火为用,草木为体,用生于立</p><p class="ql-block">,体生于亥,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p><p class="ql-block">,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靠相互促进</p><p class="ql-block">。那么樵夫又问:你这么会钓鱼,需要什么装备呢?渔夫回答六物:鱼竿、鱼线、鱼漂、鱼坠、鱼钩、鱼饵,有一样不具备则钓不上鱼。但是,也有六物具备而钓不鱼的时候,这不是人的原因是天意,如果六物都没准备好,那就不怪天意,就是人不行了。所以有些人啥都准备好了,快成功了,却临时只差一口气,而有些人呢自身本事不到家</p><p class="ql-block">,机遇来了也抓不住。樵夫继续发问:我们求神拜佛到底有没有用呢</p><p class="ql-block">?为何有的坏人结局好而好人却结局很Liao.倒呢。渔夫说:言行善恶是的因素,跟神佛没有关系,自己做的事结果好坏都不能逃避,修善结德是君子的本分,福气自然会到</p><p class="ql-block">,而那些信与不信都是命,遇与不遇都是分,人无法逃避命与分。坏人遇福不是分是命,遇祸是分不是命,好人遇福是命不是分,遇福是分不是命。樵夫再问:八卦四象是天地的本性吗?渔夫说:八卦就是乾坤离坎对艮正巽,事物发展是衰盛阴阳的更替,先阳耗尽后阳初生</p><p class="ql-block">,春天是阳气的开始,夏天是阳气的极限,秋天是阴气的开始,冬天是阴气的极限,春夏秋冬是气的四种表现,其圣万物皆如此。渔夫又说: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回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以一世观万世,又能以心代天意,以口代无言,以手代天工,以身代天事;又能上识天时,下哓地理,中尽物情,照通人事;又能弥纶天地</p><p class="ql-block">,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责理人物</p><p class="ql-block">。古人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p><p class="ql-block">,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真乃其文也。</p><p class="ql-block"> 《渔樵问对》穷尽了天地之力</p><p class="ql-block">,将千古帝王霸业,天地自然的真理都浓缩在短短千字之中,凝聚了千年文化的智慧。天地万物之奥妙</p><p class="ql-block">,用自己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大道至简,微妙致极</p><p class="ql-block">,尽至哲理,相辅相成,万物皆生</p><p class="ql-block">,规律天成,天地万物,此消彼长</p><p class="ql-block">,相生相克,各有所道,没有境地</p><p class="ql-block">,没有境界。</p><p class="ql-block"> 通过《渔樵问对》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在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通过樵夫问,渔夫答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于之易理,并加以诠释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明朝练子宁曾作《渔樵问答》:</p><p class="ql-block"> 明月芦花被,秋云檞叶衣。</p><p class="ql-block"> 相逢两相契,谈笑坐忘归。</p><p class="ql-block"> 对于哲学理论知识,不要说没有触碰过,更谈不上天道和人道的运行规律,以及利与害的辩证关系一知半解,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与我如此</p><p class="ql-block">。但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中富有哲理的道理,还是能理解或能接授消化</p><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共存,相互尊重,自然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