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玩收藏】02 渔樵耕读

我是金姐(古韵悠藏)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3977230</p><p class="ql-block">作者:我是金姐</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藏品自拍</p> <p class="ql-block">分享 一件清末时期的浅降彩盖罐,该罐以其独特的鱼樵耕读、牧童骑牛图案,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这些图案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它们还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劳作的尊重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类盖罐器型比较大,在古代多用作送饭,或者储存食物,所以民间又称作粥罐。 </p><p class="ql-block">收藏这件粉彩罐是喜欢其绘画内容,极具观赏价值及教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洪迈《容斋随笔》“其民雅驯、其俗简易、耕为读倚”。意思是指百姓性情文雅而顺从,当地的风俗习惯朴实简单,耕种劳作与读书学习同为支撑。</p><p class="ql-block"> 盖子上绘画柳树下坐着一长一小两个人,这位渔夫的形象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身着一件朴素的蓝色衣裳,透露出他作为渔民的身份。头戴的帽子遮挡了烈日的曝晒,也添上了渔民工作过程的从容。身体微微前倾侧靠的姿态,是每一次的投竿与收线时,紧张与期盼后的完全放松。旁边那根缠绕着鱼线的钓鱼杆,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那鱼篓见证了渔夫今日的辛勤与收获。每一条鱼都是渔夫对生活的坚持与努力的回报。孩童是生生不息的希望,跟渔夫学钓鱼,是学习生活技巧。</p><p class="ql-block">罐子边上一头带窄帽的男子,背着杂乱的一束柴草,那是樵夫,边上的红色人物,从其发髻,可见也是孩童。</p><p class="ql-block">正面是一骑着老牛的孩童,牛身比例较大,这也是判断为老牛的特征,牛是古代耕田的重要工具之一,这里没有耕田的画面,但是表达出了耕作的景象。老牛回首踏步前进,配合牧童的回头张望,生动逼真。</p><p class="ql-block">目光投向的是一窗内读书人,伏案思考,虽然不用风吹日晒雨淋,但是也需要时时努力,才能高举得中。</p> <p class="ql-block">渔樵耕读蕴含的智慧是,渔夫出海捕鱼需要耐心和毅力,樵夫砍柴需要勤劳和节俭,农夫耕作需要勤劳和智慧,书生读书需要勤奋和专注。虽然读书是古代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是生活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民间谚语“半间茅棚书声朗, 放下扁担考一场”是古代真实生活写照。</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这件器物,色彩淡雅,构思精巧,内容丰富,绘画的人物传神。</p> <p class="ql-block">罐子的背面书写,渔樵耕读,宜古宜今。字体干爽是老物件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收藏此罐,是我觉得特别具有教诲意义, 也借此画,劝诫当前一些父母,他们过度聚焦于子女学习教育,却忽视了生活技能与价值观的培养,致使不少青年迷茫于生活真谛,表现出自私与抗挫力弱。他们面对挑战易退缩。其实生活意义在过程中,付出比得到的快乐更快乐。重拾生活教育,培养坚韧与同理心,实现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渔樵耕读,宜古宜今。传承传统文化,分享收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