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甘南(二) 色达五明佛学院 观音寺

刘瑞翔

<p class="ql-block">  7月4日晨起,一缕紫红色的霞光挂在窗外,赶紧拿起相机留下这美妙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坐车7小时,去色达五明佛学院附近住宿,以便明天一早去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山川湖泊景色怡人。</p> <p class="ql-block">  甘南不仅有丰富的人文特色,更有大美的自然风光,青山绿水与草地,高山流水听涛声。就算连续坐好几个小时的车也不怎么觉得累。</p> <p class="ql-block">  一群猴子在鲜花丛中撒野,想想平时看到的猴子,身边还真没有这么多鲜花。凑美吧“美猴王”们。</p> <p class="ql-block">  这只猴子好像不好色,蹲在树杈上看我们,不知道与我们看它有什么不一样,哎,没办法沟通……</p> 色达五明佛学院 <p class="ql-block">  7月5日,天亮之前到达观景平台,拍下了黎明之前的画面,璀璨的灯光好似繁星点点……</p> <p class="ql-block">  天光破晓,所有的灯光关闭之前再拍一张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以前也看到过色达五明佛学院的照片,但身临其进还是被震撼到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不知道在全世界还有没有类似色达五明佛学院这样的僧舍。可这</span>山坡上的红色房子,大小是这样的类似,一个接着一个,上上下下连绵不断,就像一首首交响乐,有律动有节奏,有序曲更有华美的乐章,似乎也能感觉到生命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  在色达一定要尊重当地的习俗,没有在对方认可的前提下,不要随便拍照,否则你看这位女士右手就拿着石子,我还亲眼看见她扔出去……</p> <p class="ql-block">  穿红袍的藏人还真不个个都是啦嘛,眼瞅着这位带黄帽子的人走近一间农舍,同时从农舍走出一位女士。感觉他们是夫妻,再仔细看看房子,哦,不是山坡上的那种红色的僧舍。</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看到他们在现金交易,当下已是手机支付的年代,这也算难得的画面哦。</p> <p class="ql-block">  我用70—200的镜头,远远的拍了几个集市上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  色达五明佛学院终于让我圆梦,几经折腾不虚此行,感慨这里的一草一木,感慨这里的文化与信念……</p> 观音寺 <p class="ql-block">  车到观音寺停车场,就看见这个巨大雕塑,没来得及问含义,就当艺术品拍下,赶紧上车去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Guanyin Temple),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宝桥村,始建于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 观音寺占地面积3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2平方米,现存毗卢殿和大雄宝殿,均位于寺院中轴线上。</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16日,观音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观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海拔3685米,观音寺依山而建,己有1300年的历史,所以这里也称第二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内的转经筒是铜做的,无论是大小做工,都很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的明代壁画和塑像,在诸多方面上,达到了和谐与统一,在中国现存的佛教造像艺术上比较少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整个大殿还在修复中,我咨询了寺内的啦嘛是否可以拍照,他说都可以拍,感动得我好像掉进了艺术宫殿,还是具有藏文化特色的艺术宫殿。</p> <p class="ql-block">  雕梁画栋,色彩纷呈,我认真的看,慢慢的拍。</p> <p class="ql-block">  室内折腾了一会,看看时间赶紧转向室外。</p> <p class="ql-block">  回头看到这个门槛也是铜做的,还很高。在古建筑中,门槛的高低就显示级别的高低。可见观音寺的级别真高。</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点来观音寺,还真是来对了,一则人不多,二则修复中管理还不到位。虽然已是金碧辉煌,但规矩不多。</p><p class="ql-block"> 行摄甘南(二)以此片结束,下篇:行摄甘南(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