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七夕”,情满小院

乐平

<p class="ql-block">作者:杨乐平</p>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0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带着深厚的学友情,我们八一级语文二班的21 位同学,在莫林小院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七夕聚会。</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是正式报到的时间,但是组委会成员的工作早已开始:采买水果和烧烤食材;打印张贴横幅,布置活动会场。他们提前来到莫林小院,迎候参加聚会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  老班长潘恩激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聚会的序幕,大家共同举杯,祝贺我们能再次兑现一个承诺。鹊桥成就了牛郎织女,两年的师范生活,铸就了我们一世的学友情缘。</p> <p class="ql-block">  张一言,举杯先干为敬。一杯酒下肚,话语滔滔不绝。忆往昔,谈今朝,四十多年的同学情,岂能“一言”以蔽之。其他同学也频频举杯,抒怀畅饮。从北京专程回来的赵锁玲大姐,依旧淡定从容,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刘玉涛同学的话,说出了在场同学的心声:“往后余生,今天是最年轻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的确如此。只有跟老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不计年龄,重回青春。情到深处,兴致最浓时,我们跟着卡拉OK纵情歌舞。酒过三巡的男同学,无拘无束地吐混话,“说段子”,只为博大家开心。当同学们把热乎乎的烤串放到我面前时,内心的感动,难以言表。四十年不变的同学情,早已融入了亲情。一句“这个好吃,你尝尝;这串不赖,给你的”。这分明是家人才有的关爱和细心。</p> <p class="ql-block">  夜色落入小院,灯火格外璀璨。小院里里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烧烤的焦香,氤氲在小院的夜气中。灯火从屋外亮到屋内,亮在我们的心底——同学同室,想说的话太多。要不是顾忌明早的活动,还真有今夜无眠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集体到南海公园游园。和同学一起,以这样的方式游园,我还是第一次。19个人的团队,在南海公园漫步,很有阵势。高大魁梧的王友宝走在前边。墨镜一卡,俨然一副好莱坞保镖的派头。王建国的白色宽边大墨镜很“文艺”,再佩个马甲,妥妥的大导演份儿。李秀莲大姐的红风衣,靓丽中不失“大姐大”的风范。赵光审视的神态,杜斌树的挥手之间,尽显领导风采。这样完美的团队,是游园,更似考察。</p> <p class="ql-block">  女同学爱美,爱拍照。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男摄影师们可谓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王摄影师跑前忙后,潘班长也是蹲下站起。连我们的“保镖”竟然也半躺在地上给大家抓怕。镜头里,不仅记录了我们相聚,相欢的友谊,更是岁月静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一行,在碧波荡漾的南海湖上乘船饱览风光,真有乐亦无穷的快慰。凉风拂面,芦苇荡漾,水鸟在空中盘旋,水面上偶有入窠的野鸭,在亲昵,嬉戏。我们欣赏它们,或许它们也羡慕此时的我们——洒脱,快乐,还有一个强大的集体。</p> <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的游园,转瞬即逝。返回小院已是中午。最震撼的“牛头宴”正等着我们。潘班长剪彩之后,我们开始下手,下口。半个牛头,不知费了多少柴碳,才炖得那般可口软烂。肉厚,皮糯,满满的胶原蛋白。“牛头宴”不但刺激了我们的味蕾,还引发了人们的诗兴。“老秀才”郭利占,从《易经》到禅宗,上天入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说:“但愿二十年以后,我们这些人还能围坐在一起,吃另外半个牛头。到那时,人生就完整了。”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期待和祝愿,也是大家的心声。为了那半个“牛头宴”我们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再活他20年!</p> <p class="ql-block">  离开莫林小院的时候。抬眼望见院子廊道的房梁上有两处鸟巢。这是安定祥瑞的征兆。燕子有巢,我们也有一个“大家”!相信我们也一定会平安地迎来下一次快乐的聚会。</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们,相约未来,下次“牛头宴”再会。</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献给有责任,敢担当,无私奉献的我的大哥大姐们;献给我有情有义,召之即来的同学们;写给当下的岁月,更献给未来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5日夜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