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杜氏家族

杜晓飞

<p class="ql-block">米脂杜氏家族</p><p class="ql-block"> 作者:杜晓飞</p><p class="ql-block">在陕北的米脂县,有一个声名显赫、历史悠久的家族——米脂杜氏家族。清末至民国年间,米脂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常一千,艾八百,高杜各占半道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凝练而又形象地将当时米脂县城的“四大家族”格局描绘了出来。</p><p class="ql-block">作为米脂的“四大家族”之一,自金正定年间(1217-1222)始祖杜钦以来,米脂杜氏在米脂已经生活了 800 余年,绵延族孙 30 世,现有族丁十余万众,分布于晋、陕、冀、鲁诸省及海外。一直以来,米脂杜氏家族都是英杰辈出,并在我国历史上书写了一笔笔的浓墨重彩,实可谓是陕北地区的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米脂杜氏始祖杜钦,字继先,廪生,为山西省永宁州离石县戴武镇(今方山县大武镇)人。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 年—1222 年),杜钦因科考不第,渡河来到了银州圁川驿(米脂上城)。他才学出众,深得乡众景仰,被奉为社学先生,遂定居于此。1226 年撤银州改设米脂县,钦公正式入籍米脂县城,立堂号为“万丰里”,这便是米脂杜氏家族也称万丰里杜氏的缘由。还有传说始祖杜钦曾再度迁回山西,在今临县兔坂镇居住数年,后又返回米脂石坡定居,并在石坡馆塾以教书为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米脂杜氏家族在当地不断繁衍发展,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地名,如杜家石沟镇杜家石沟、杜新庄、善家沟村杜渠、西杜家沟,李家站乡杜家塬,印斗镇杜家沟,龙镇杜家阳坬、杜家畔,银州镇杜家沟等。在米脂县境周边还有佳县乌镇杜家老庄、子洲县三川口镇杜家沟岔、杜石畔、杜家山等地名。这些地名见证了米脂杜氏家族七百余年生生不息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经过繁衍,米脂杜氏家族曾有一次大的分支。米脂杜氏四世祖杜敬庸的五个儿子,分别名福、万、兴、喜、广,他们构建了今日米脂杜氏家族“五支”的框架。其中长支始祖万福定居印斗镇红崖洼;二支始祖杜万定居杜家石沟镇杜家石沟村;三支始祖杜兴定居十里铺镇十里铺村;四支始祖杜喜定居今子洲县三川口镇杜家沟岔村;五世祖杜广后裔,现分布于山西阳邑、河北、山东各地。如今,米脂杜氏族人已分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北京等 13 个省、市、区,22 个县,尤其是在陕北的榆林、延安两地,每个区县都有大量米脂万宝田堂杜姓族人分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米脂杜氏家族一直以来都英杰辈出,是陕北地区的名门望族。他们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修谱建馆以凝聚族心。《米脂杜氏宗谱》创修于杜氏 16 世祖杜建南,其后 17 世祖汝南重修,清光绪二年(1876 年)杜席珍续修。民国本《米脂杜氏宗谱》修纂于 1946 年,当时的族长杜荫堂利用业余时间与族人主持续修家乘。“文革”时期家谱受损,2005 年起,杜自强等族人倡导成立米脂杜氏家族族务委员会,着手第五次重修家谱工作。族人听闻西安有完整的民国本家谱时欣喜不已,赶忙复印下来,为修谱奠定了基础。新修的《米脂杜氏宗谱》字数达 50 余万,进谱人数大幅增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杜家石沟村的长街之上,还矗立着一座杜氏纪念馆。自 2009 年 10 月 18 日举行奠基仪式以来,其施工一直在紧张进行。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陈列设计也已完成,展示内容主要包括杜氏家族历史、演变及历代名人等,预计不久后就可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米脂杜氏家族,历经数百年风雨,传承着家族的精神与荣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独特印记。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程,更是陕北地区文化传承和家族兴旺的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