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蔡泽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风筝大国,南通又是中国风筝的四大产地之一。所谓“北鸢南鹞”之“南鹞”特指南通板鹞风筝,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品种。南通板鹞风筝主要分布于南通港闸区的闸东乡、闸西乡,崇川区的秦灶乡以及通州区的李港、石港、刘桥、四安等乡镇。</p> <p class="ql-block">  板鹞风筝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扎制骨架、绘制鹞面、制作哨口、组装风筝等步骤。</p> <p class="ql-block">选材:板鹞风筝的骨架材料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弹性、韧性和强度的材料,同时要求质量轻。风筝蒙面要求材料强度大、韧性高、透气量小,一般可选用宣纸、绢等传统材料或无纺布、格子布等新型材料。</p> <p class="ql-block">扎制骨架:根据风筝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扎制骨架。传统上,风筝骨架多采用竹材,如江南笔竹或本地上乘老竹,通过文火烤直、磨光后涂上清漆。现代制作中,也使用木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或轻金属。这个过程需要确保骨架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使用蜡线固定各角,以防止骨架发霉虫蛀,保持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绘制鹞面:在宣纸上先进行白描,然后进行彩绘,采用工笔技法描绘民间蕴含吉祥如意的图案花纹。这个过程需要多次重复上色,一张鹞面绘制完成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制作哨口:哨口是板鹞风筝的关键部分,通常由葫芦、果壳(如白果壳、板栗壳、桂圆壳等)或蚕茧浸泡桐油后制成。哨口的制作要求精确控制尺寸,以确保音响效果。</p> <p class="ql-block">组装风筝:将绘制好的鹞面与扎制好的骨架进行组装,同时安装哨口。这个过程需要精确调整各部分的位置,以确保风筝在飞行时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南通板鹞风筝独具魅力之处,一旦放飞蓝天,“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扬抑”,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p><p class="ql-block">2006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