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亲们!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泽州老城东门瓮城城楼就是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大路是一条历经千载的官府大道。也是古泽州最悠久的一条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 古时城东由官府历年组织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是经此东门而出,一路到达祭祀之地。</p> <p class="ql-block"> 拱卫老城千载的东关,在最早的时候它曾是出东门的第一大关隘,担护着守护老城东门的重责。</p><p class="ql-block"> 历经漫长的岁月,关隘形成了村落,也成了老城的军事重地。同时,各种由官府组织的祭祀活动也在东门外、定时定点举行,并有地方民众共同参与。</p> <p class="ql-block"> 古时官方组织的各种祭祀活动在东关、西关和南关虽说定时定点都有,但其规模之大就数东关了。东关祭祀活动的场所分别有:先农坛、厉坛、旌忠庙、三官庙等。</p><p class="ql-block"> 历年的祭祀活动最先从东关的郡厉坛开始,每年郡厉坛的祭祀活动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参与人数也最多。由厉坛祭祀活动引发了东摊会,历经几百载,经久不衰,那么,厉坛和东摊会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就从史志中了解一二吧。</p> <p class="ql-block"> 据泽州祠庙考《州志》记载:厉坛,在城东二里,许每岁清明日、七月望日、十月朔日,祭无祀神鬼,用羊、一豖、一羹饭、冥衣。</p><p class="ql-block"> 据巜县志》所载风俗:正月十六日,城乡男女拥趋厉坛,以艾炙柏树,谓之去百病。</p><p class="ql-block"> 据巜明史》记载,明代后期定制,厉坛一年三祭,依次为清明日、农历七月十五和农历十月初一。由官方举行祭祀仪式,请城隍之神居中为主,而坛中诸鬼分居两侧,具体布置和祭品有:正坛神幕一座,羊一,豖一,米饭三器,果五器,蔬五器,羹汤五器,爵三。左右坛鬼舍二所,羊各一,豖各一,果各一盘,馒头各一笼,米饭各一石,羹汤各一桶,冥衣数百具。其它香蜡纸箔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厉坛,不但用于祭祀,也是州城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在府、州、郡以上城市都有厉坛,由于它的社会功能,在传统文化中凸显它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泽州古城历史悠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古时的逻辑,人死之后,有大德者封神,普通者则为鬼。神有职位之分,鬼有种类之别,有地安葬者,可享祭祀的“鬼”为一类,无处安身,无人祭祀的“鬼”为另一类,被称作"孤魂野鬼"。</p><p class="ql-block"> 《明史礼志》载:“泰厉坛祭祀无祀鬼神”。巜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古人迷信,认为孤魂野鬼常怀怨气,如不加安抚,容易化为厉鬼,时常作崇,干扰地方,有必要设立祭台,按期祭祀。</p><p class="ql-block"> 每逢鬼节,由官方组织,浩浩荡荡的队伍从东门出发,官员在前,人们抬着供品,鸣罗开道,参与民众,绵延数里,场面轰烈隆重。</p> <p class="ql-block"> 官方每年组织的数次祭祀活动,声势浩大,吸引着泽州老城各地民众勇耀参加,厉坛成了老城重要活动场所之一。</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十六,厉坛对城乡民众开放,成千上万的民众,不顾路远,纷纷前往厉坛,艾炙柏树,以消百病,并祈祷新的一年,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在前往厉坛祈祷的人流中,有远乡的民众趁此机缘,把自家的土产品也带来进行交易,年久日长,在东关街上形成了集贸市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东摊会"。</p> <p class="ql-block"> 据《凤台县志》记:清乾隆四十八年,在东关外有厉坛一座。每逢正月十六,城里城外,十里八乡男女,手拿艾草柏枝,来厉坛祈求平安。时间久了,这里形成了农贸市场。</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元年(1851),知县李芗,认为厉坛不应建在生旺之地(城东),遂将厉坛移至西关社稷坛北。然而乡俗相延而成,每年正月十六仍有不少百姓到旧址祈祷,农产品交易更加兴隆,渐渐成为东摊。</p><p class="ql-block"> 古时的东关,坛庙较多,有先农坛、厉坛,三官庙,土地庙,白龙王庙,旌忠庙,关帝庙等。由厉坛引发的东摊会,使其它坛庙的香火也旺了起来,也促使东摊会更加兴旺。</p><p class="ql-block"> 古时的东摊会中心就是在从东门出来向东拐弯数拾步,一个呈Y字形的大三角地方。</p><p class="ql-block"> 大三角位处东关街中心,由于交通便利,场地宽敞,平时就是个小集贸市场,东摊会在此延续数百年,兴旺不绝。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东摊会仍是轰轰烈烈。直至七十年代城市格局的改变,东摊会也逐渐消退,东关街也成了背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 泽州老城东摊会,原本是每年春节元宵节过后,第一个农事盛会,俗话说:“赶东摊,买圪栏。赶西摊,买不篮”。也就是说农事即将进入"三春"农忙时期了。</p><p class="ql-block"> 泽州老城的民间习俗,每年除夕晚上设香案要请老祖先回家过年,过罢元宵节也就是年已过完,要烧香请祖先回归阴间,正月十六早上要给老祖先做挂面汤,俗称送“爷奶奶"汤,并把送“爷奶奶”汤洒在路边,口中唸叨:“老祖先去东摊赶会吧,赶罢会就回阴朝地府去吧,你的后代之孙就要春耕忙活了”。</p><p class="ql-block"> 2018年,老城更新改造,东关村进入了历史史册,立村二千多年的东关村变成了宽阔的景忠路。相反,消退多年的东摊会,政府作为"五一二"工程重新恢复。</p><p class="ql-block"> 新建的"东滩会"将在东关历史传统文化区落成,新东滩会将继承老东摊会,由古时摆地摊的东摊会,进入新时代的“东滩会”,新的东滩会将是老城重要经济商贸区。</p><p class="ql-block"> 相信不久的将来,"东滩会"的名号在老城区像春雷一样响彻泽州老城大地!这正是:</p><p class="ql-block"> 历史传统经千秋,</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豈可丢?</p><p class="ql-block"> 政府工程顺民意,</p><p class="ql-block"> 重赶东摊慰乡愁!</p><p class="ql-block"> 图片选自网络,文字节选史志,如有侵权,即刻删除。</p><p class="ql-block"> 2024年 季夏 整理於景忠瑞园 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