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3日原广州市第36中学老师与74届高中毕业的学生,在中国大酒店欢畅相聚。</p><p class="ql-block">转眼间,74届高中毕业已经过去 50 年。这 50 年来,同学们各自经历无数,有成功,有挫折,有欢笑,有泪水。一直坚持奋斗到今天过上安享晚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师生再次相聚,让我感慨万千。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们说,36 中的老师们对 74 届高中毕业生非常挂念,陈永正老师至今都能说出我们班很多同学的名字。我们是最后一批只读了两年初中就跳级读高中的,高中也只需读两年就毕业,毕业后国家还未全面拨乱反正,就没有安排高考,多数同学都去了农村当知青。而在当时期,我们是素质比较高且读书经历较为特殊的一批高中生。在我们班群议论,同学们都还记得教我们的各个学科老师,哪位同学是科代表。在此,我们班的同学,包括在海外生活的同学,外出旅游等原因未能到场的同学都委托我向老师们问好,无比感激 36 中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以及一直以来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高中阶段,我们除了在学校学习,还有过到珠江大桥那边的拉丝厂学工的经历。那时,我们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在工厂里,我们学会了许多不同的技能,也深深体会到了工人的辛苦。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无比珍贵。 还有,我们曾经到花县的农村分校去学习,体验农村生活。那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吃的油水不多,住简易泥砖房,没有自来水,食用依靠泥黄色的井水。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丝毫没有抱怨,反而是师生与同学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这段难忘的时光。在农村分校,我们学会了种蔬菜、种番茄,知道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粮食,更加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如今回想起这些,真的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两年高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沉淀了50年,今天想起来依然让我感动,值得我用心去体验,用一生去回忆、去收藏。以往的一切,无论是对还是错,甚至是荒唐,现在想起来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足以让我一生去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50 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些不成熟的青少年。我们都是已经领了老人优惠卡的退休人员。尽管历尽千帆,我们与老师之间的师生情、同学之间的同学情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个师生联谊聚会,对我来说真的是极为难得,难能可贵。我又可以再次见到老师和同学,分享我们的故事,回忆我们的过去。虽然我们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我们的心依然是年轻的。</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陈永正老师为我们 74 届高中毕业 50 周年的题字“回首韶华五十春”,也是感慨万千。一方面是我们奋斗与成长,回味读书时的青春年华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另一方面,是陈老师的书法让我们学生心生敬仰。在这里多说几句个人感受,陈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在农村分校时曾担任过我们的班主任,那时陈老师的粉笔字、毛笔字非常漂亮,我还保留着几张当时陈老师用毛笔字写的我们班参加级组文体活动比赛获得的奖状。那些行书字像行云流水的美。而几十年后,再见到陈老师的书法已和过去大不相同。我个人觉得很有特点、很有个性,蕴含着一种文人风骨,是越看越觉得好看、越看越有味道的书法。我特别是在退休后,凡是有陈老师墨宝的展览必定去参观、去欣赏、去感受,比如今年市政协书画典藏展,陈老师题名的“文馨纸寿”岭南名家书画展。当我去到一些景点看到有陈老师的墨宝,都会产生一种意境清雅、倍感亲切的心情,我都会拍照下来,在微信班群里给同学们分享。比如番禺余荫山房的一个对联“山余受月三弓地,房荫停云一径幽”。南海里水展旗峰公园展旗楼大门对联和横批的“接武登鳌”,真是好有气势。文馨纸寿是换了一种方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源源不断的长久的终生的。我要继续好好享受这个教育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珍惜师生和同学这段不变的缘分,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虽然我们无法再回到当年,但我们可以留住回忆,留住这份珍贵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与一直关怀,感恩有您。感谢同学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希望师生情长久流长,我们全体师生都能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地继续享受这段难忘的人生旅程。我们回首韶华一定还有更多更多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欢笑情如旧,聚首已白头。尽管历尽千帆50载,归来仍是少女少男心境。今日得欢聚,他日常联系。感谢、感恩、珍惜、珍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