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车族譜序(20)

一颗书

<p class="ql-block">家之有譜,猶古今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則淑慝並陳,志則嘉懿獨著。至譜則紀年世敘,昭穆俾木本水源無相淆亂,支分派別咸凜高曾,前人傳之後人,守之其義固並重哉。余壬寅補佐樵川奉清丈之命。首其事於光澤。其山川之勝,古蹟之奇,悉得而博覽焉。偶公餘登眺相望里許,見松柏蔥翠,祠宇巍峨,隱隱有靈氣畢聚。其間因呼里人問曰:此何山也?而翠嵂若是。僉曰:此白羊山也,何祭酒之墓在焉。私謂曰:兵燹之後,桑滄盡改,而此獨蔚勃,是必代有偉人,故山靈呵護,以有今日。禮其墓讀其碑,雖風雨剝落,而鳥蹟猶存,因知為唐之祭酒公名逸者,原金紫光祿大夫也。厥後簿書鞅掌未遑溯何氏家世,越戊申,余又奉守會稽之命。家山亦適令邵武招飲話別,賓朋咸集,內一人同坐顧問月山,月山曰,此吾鄉後車何子子登詣樵醮,祖因投轄焉。予驚曰:得非白羊祭酒公之後裔乎?子登盱衡古今,今相得甚歡,爰出其族譜欲余序其端。粵稽何氏,肇自浙之瑞安,唐末祭酒公建言忤旨,謫龔州刺史,徙邵武而家焉。後丁丑五季之亂,徙居金溪後車,聚族而處,其間名公巨卿未可僕數。宋淳熙考亭朱夫子、陸象山、劉玉田諸先輩皆有敘。余思後車何氏一姓,環匝櫛比鱗次,今九百年所矣。茂苞昌熾,媲美荀竇,豈非人傑而地靈者哉。則斯譜也,敦本也,實紀盛也。考前有介伯尋源溯流作之於先,今有羽儀修廢舉墜述之於後,非惟可以冠洪州,直可以甲海內與郡邑之志並傳古今之史不朽矣。至若導揚敦本之忱,前賢已,余不贅,予惟紀其拜白羊遇子登,質言以授何子。</p><p class="ql-block"> 時康熙七年戊申歲長至前一日</p><p class="ql-block">賜進士出身奉憲大夫邵武府同知升浙江中憲大夫知紹興府事古漢陽張三異拜譔。</p><p class="ql-block"> 翻译</p><p class="ql-block"> 家族有族谱,就如同从古至今有史书,郡县有方志一样。史书会善恶一起陈述,方志则专门记载美好的事迹。而族谱则按年代记载世系,明确长幼辈分,使家族的根源像树木和水源一样不被混淆,各个分支派别都敬畏祖先。前人将族谱传给后人,守护它的意义本来就同样重要。我在壬寅年辅佐樵川执行清丈土地的使命。首先在光泽开展这件事。那里的山川美景、古迹奇观,我都得以广泛游览。偶然在公务之余登高远眺,大约一里左右的地方,看到松柏青翠,祠堂庙宇巍峨耸立,隐隐约约有灵气聚集。于是叫来当地人问道:“这是什么山呢?如此苍翠。”众人都说:“这是白羊山,何祭酒的墓就在这里。”我私下里想:战乱之后,世事沧桑巨变,而这里却依然繁茂,一定是每代都有杰出人物,所以有山神呵护,才有今日的景象。我拜谒他的墓,读他的碑,虽然碑上的文字因风雨侵蚀而剥落,但字迹仍存,由此知道这是唐朝的祭酒公名叫何逸,原本是金紫光禄大夫。之后公务繁忙,没来得及追溯何氏家族的历史。到了戊申年,我又奉命担任会稽太守。家乡也正好让邵武的人邀请我去饮酒话别,宾客朋友都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坐在旁边,我询问他,他说自己叫月山。月山说:“这是我们家乡后车的何子子登,来樵川祭祀祖先,所以在这里停留。”我惊讶地说:“难道不是白羊山祭酒公的后代吗?”子登纵论古今,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于是他拿出他的族谱,希望我为它写序。查考何氏家族,起源于浙江的瑞安,唐朝末年祭酒公进言违背皇帝旨意,被贬为龚州刺史,迁徙到邵武并在这里安家。后来在丁丑年五代之乱时,迁居到金溪后车,聚集族人居住在这里。其间有名的公卿大臣数不胜数。宋朝淳熙年间,考亭的朱夫子、陆象山、刘玉田等先辈都为他们写过序。我想后车的何氏一族,房屋环绕紧密排列,到现在已经有九百年了。家族繁荣昌盛,可以和荀氏、窦氏相媲美,难道不是因为人杰地灵吗?那么这个族谱,是敦厚根本的体现,实在是记载了家族的兴盛。考查以前有介伯寻根溯源创作在前,现在有羽仪修复荒废、传承家族历史在后,这个族谱不仅可以在洪州称冠,简直可以在全国称雄,与郡县的方志一起流传,和古今的史书一样不朽。至于弘扬敦厚根本的情怀,前人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再赘述,我只记录我拜谒白羊山遇到子登这件事,真诚地把这些话传授给何子。</p><p class="ql-block"> 康熙七年戊申岁夏至前一日</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奉宪大夫邵武府同知升任浙江中宪大夫知绍兴府事古汉阳张三异撰写。</p><p class="ql-block"> 评价</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以族谱与史书、方志类比,强调了族谱对于家族的重要性。通过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引出对何氏家族历史的追溯和对其族谱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从文学角度来看,文章语言古朴典雅,运用了不少典故和对仗的句式,如“史则淑慝並陳,志則嘉懿獨著”“支分派别咸凛高曾”等,体现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同时,描写山川景色和人物对话也较为生动,如“偶公馀登眺相望里许,见松柏葱翠,祠宇巍峨,隐隐有灵气毕聚”,使读者能感受到当时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价值角度,文章详细记载了何氏家族的起源、迁徙历程以及家族中的名人,为研究何氏家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特别是提到宋朝朱夫子等先辈为何氏家族写序,更增加了其历史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是一篇兼具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佳作。</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三异是清朝顺治年间的进士。 他是湖北汉阳人,为官期间政绩较为显著。曾担任过绍兴知府、邵武府同知等职务。 张三异文学造诣也颇高,他视《廿一史弹词》为读史的津梁,因该书独缺明史部分,便综合明代二十四祖十四宗三百年之事,撮要敷陈,续著了《明纪弹词》。该作品曾和《廿一史弹词注》合称《廿二史弹词注》,在他逝世十九年后,由其子张仲黄出刊传世。 在金溪后车何氏家族的族谱序文中,有一篇由张三异撰写的文章。文中提到他在壬寅年(推测可能是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辅佐樵川执行清丈土地的使命时,在光泽的白羊山见到了何祭酒的墓。后来戊申年(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他又奉命担任会稽太守,与后车的何子子登相识,何子登拿出族谱请他写序。他在序中追溯了何氏家族的历史,并对何氏家族及族谱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公元917年,我辉始迂后车,也就是后车建村之始。这年值得后车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