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6. 阿克塞博罗转井影视基地</font></h1> <font color="#39b54a">自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阿克塞县”)县城向南爬坡行驶约28公里,在G215国道当金山北出口检查站前数百米处,有一条岔道直通掩映在一片废墟之中的几栋白色圆顶建筑。那里就是被废弃已有25年的阿克塞老县城所在地。现今因在2002年到2022年间先后拍摄了《英雄》、《西风烈》、《鸿门宴》、《天将雄狮》、《九层妖塔》、《沙海老兵》、《江湖儿女》、《特战荣耀》等8部电影而被命名为“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成了有名的旅游打卡景点。“博罗转井”,是原来旧县城所在地“博罗转井镇”的名称和地名。</font><div><font color="#39b54a"> 这是一个特殊的县城,它于1954年4月26日成立,至今正好70周年。至1994年前,老县城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由于博罗转井镇的饮用水源中,放射性元素铀、钍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6-8倍,居民癌症患病率居高,不适合居民长期饮用,不利于该地的长远发展。遂经国务院于1995年1月批准,决定将位于海拔2800米处的老县城从博罗转井镇搬迁到山下28公里,海拔为1600米的红柳湾镇;建设工作于1996年初启动,搬迁于1998年至2000年间全部完成。新老县城间的距离虽然只差了28公里,但海拔却降低了1000多米,因此自然生态条件也天差地别。<br> 阿克塞县地处甘、青、新省(区)交汇处,是甘肃省唯一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县域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辖3乡1镇共14个行政村和社区,生活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1个民族约1.1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700多人。境内主要山脉有党河南山,属祁连山山脉组成之一,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于阿克塞县境内,东至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马雅雪山,长约900公里,宽250至300公里,地势自南向北倾斜,缓慢降低,最高海拔5327米。山间分布许多峡谷和小盆地,水草丰茂,是良好的牧场,分布有许多雪山,是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野牛脊山,地处党河南山南部。党河南山东南脉与野牛脊山东北脉相连,最高海拔4904米,东南部连接青海省。喀克吐蒙克山,地处野牛脊山和土尔根达坂山中部,最高海拔3592米,在本县建设乡东南。还有塞什腾山、土尔根达坂山等;主要河流有大、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苏干河、旗里克河等8条内陆河,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2亿立方米。其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金、铜、铁、石棉、水晶、蛇纹岩、云母、硭硝等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境内还设有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大小苏干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和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font><br></div> <font color="#39b54a"> “博罗转井影视基地”,一个被废弃了25年的老县城旧址,却因几部电影的拍摄而再次回到人们视线中。</font><div><font color="#39b54a"> 这里基本上可以用荒凉和破败来概括,是一个被世人所遗忘的活脱脱的“鬼城”。遍布于地面、塔台、车上、房檐、屋角、门楼、道路边的怪兽,发出低沉的嘶吼;废弃的小车、大巴,军用吉普、坦克、战斗机,高悬空中的火球,标志着这里所发生的毁天灭地的灾难和战斗;破败的房舍、闲置的空楼、颓废的院落、幽暗的小屋、消失的人声,处处透露着阴森恐怖;枯枝败叶、荒芜的街道、丛生的杂草、濒临死亡的树林、惨烈的阳光、呜咽的风声,让人头皮发紧,毛发倒竖;到处的残垣断壁,倒塌的房屋、倾倒的墙壁、兀立的大门、冰冷的路牌、夸张的雕塑,让人真实的感觉到这里是一个生命的真空地带。人去楼空的县府和县委大院、幼儿园、咖啡屋,虚位以待的桌凳、挂着红布的盘羊头,处处透露着诡异和死寂。这就是这个影视基地给我的印象,真的很怀疑当我一个人时,有没有胆量在这里闲庭信步。资料显示,该影视基地,是一座旨在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等资源打造的影视拍摄基地。占地面积约1200亩,包括拍摄基地、特种车辆道、饭店、住宿等设施。基地以沙漠、戈壁为主要拍摄场景,同时也提供多种小型场景和道具,方便影视拍摄。自建成以来,除完成了前述8部影片的拍摄外,近年又有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唐荣耀》、《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等影片制作到此拍摄取景。</font></div> <font color="#39b54a"> 至于现在还将此地称为“石油小镇”,则即不是博罗转井镇原来的别名,也不是因为此地盛产石油而得名。因为曾经盛产石油的西北重镇名叫“冷湖”,位于阿尔金山南麓、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西北边缘,距博罗转井镇有上百公里的距离。那么何来“石油小镇”之名,何来带着“石油”标识的建筑名称,比如石油俱乐部呢?<br> 那是因为电影《九层妖塔》在此处拍摄时,一些以假乱真的“假象”,也就是电影的道具布置所致。在电影《九层妖塔》故事情节中,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石油开采商不顾当地居民反对,将油井开采发掘到了一片传承久远的家族墓地群落,于是灾难很快降临;开采商所建立起来的石油小镇遭到不明怪物毁灭性袭击,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本来繁华的小镇遭到袭击后转眼沦为一片废墟。于是,博罗转井镇,也就因这部电影中石油小镇的名称而被人们叫成了现在的“石油小镇”。<br> 至于说有关我对阿克塞的记忆,则可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 末期。</font><div><font color="#39b54a"> 一是在90年代中期,我随单位领导一起到阿克塞县检查工作时,首先看到的不是人,而是几只盘桓于岔道口的山羊。到下属单位所在的大院内时,先看到的也不是人,而是一头小毛驴;之后才看到的是在门前玩耍的,分配到此地工作的同事那2、3岁的小孩;进入办公室时,看到的则是办公室门上裂开的手指都可以伸进的口子,以及漆黑的办公室及里面和居家一样的摆设(那时我们的很多干部被分配到基层县市后,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都是这样的)。一直记得我们系统省上一位领导说过,“把我们的干部派往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即使什么也不做,只要他们能坚守在那里,都是好干部……”,深以为然。晚上住的是政府招待所,二层;此外,县城以平房为主,楼房较少;至于当时具体的工作任务,现在已是记不清了。</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二是在1998年到2000年间,因为阿克塞新城的建设,我常被派去对新竣工的综合楼、宾馆等建筑进行竣工验收或对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于2001年被告交流到嘉峪关市工作后,便再没有去过,想想已经二十多年的时光了。</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三是我那位同事本是陇南人,却因长期在阿克塞县工作的原因,过早的掉光了头发,失去了青春的容颜,本来年龄不大,却一直被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误以为是老同志而常称为“老哥”。算是笑话,也是事实,其中饱含着多少付出和艰辛;无异,他也是一个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br> 一个旧县城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而废弃,却又因几部电影的拍摄而复活,何其悲,又何其幸;愿这里作为影视基地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后,能给全县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font><br> </div> <font color="#39b54a"> 结束博罗转井之行,沿G215国道,于中午12时40分前往瓜州县。路过七里镇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跨过党河大桥,进入市区中心,于15时到达旅游名城甘肃省敦煌市,将车停在了市政府旁侧的停车场。因此前在酒泉工作时经常接待、检查的原因,对敦煌市颇为熟悉,市区感觉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变化不大;至于城区范围的扩大及周边旅游配套设施、新兴人造景点的开发建设等,则不在考虑之内,这些都是近年全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大势,也在情理和意料之中;至于那些著名景点和古迹,则想必还是当初的样子。步行径直去沙州市场吃了当地即解暑又解渴的名吃“浆水面”后,还遍游市场门点,最后买了一顶非常牛逼的西部牛仔帽后,又继续接下来的行程。<br> 由阳关大道、阳关东路进入S314省道,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于傍晚前到达瓜州县城。是晚扎帐于县政府斜对面公共停车场,本想饭后几人一起喝点小酒,奈何几个女人狗肉包子一般,只好做罢;在同行扎帐的“雨”、“素颜如水”处,喝了几杯“老牛”(牛栏山),海阔天空胡侃一会后,便入帐与周公相聚了。<br> 一夜无话。早起后,竟发现同行的“秋暮”也在此扎帐,便小有惊喜。同时发现,其时一个不大的城市,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然是绿树成荫,碧水环绕,公园绿地广大,广场众多,高楼林立,街巷整洁,规划有致,路面宽阔,旧貌变新颜的规模城市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