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美龄舞厅

快乐仙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龄舞厅原为英国华昌洋行1918年前所建,位于鸡公山南岗中心地带,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96平方米。建筑独特,室内宽敞明亮,四周有回廊,1米以上全装玻璃,采光极佳,又称“玻璃房”。片石墙体,铁皮屋面,木地板,内廊地坪为水磨石,铁皮封沿,落水管排水。1937年和1938年夏,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两次来山避暑,曾在此跳舞,故称“美龄舞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美龄生平图片展,借宋美龄曾经的跳舞地——鸡公山避暑官地南岗鄂7号,以图文的形式,力求展示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宋美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宋美龄简介</b></p><p class="ql-block"> 宋美龄,广东文昌人。1897年3月5日出生于‌上海,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106岁。她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小妹。宋美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宋氏家族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宋美龄早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法语、音乐、天文学、历史学、植物学、英文写作、圣经史和讲演术等。她的聪明和才华使她在威尔斯利学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了“‌杜兰学者”头衔和文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人于1927年结婚,婚礼分为基督教西式典礼和中国传统式婚礼。尽管宋美龄一生无子,但她对中国的贡献不可忽视。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支持‌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p><p class="ql-block"> 宋美龄精通六国语言,包括英语、法语、汉语和俄语等,这使得她在国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她曾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中国人,也是第二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晚年,宋美龄移居美国,过着宁静的生活,直到2003年在纽约去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美龄舞厅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永远的公主</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战中的宋美龄。1937年,蒋介石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邀请陈纳德将军整顿中国空军,并且成为名义上的中国空军总司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最艰难的年代里,宋美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场直播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共赴国难</b></p><p class="ql-block"> 抗战前,由于宋庆龄支持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剿共政策,导致姐妹不和。抗战中,鉴于一致的国家利益,宋庆龄从香港赶回重庆,宋氏三姐妹共赴国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鸡公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鸡公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北魏郦道元的《水注经》,称“鸡翅山”,距今1400余年。明时称“鸡头石”,诗云:“鸡头石在千山里,芳草诗传亦有名”。清时,“鸡头山”和“鸡公山”并呼。1935年,河南省省长李培基题刻“报晓峰”,“鸡公山”从此正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20年的鸡公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鸡公山南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35年鸡公山全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1936 年齐光著《鸡公山指南》,到1935年鸡公山建筑活动臻于高峰,避暑官地、森林区、教会区总计房屋不下500幢。1935年秋鸡公山管理局户口调查,全山总人口3292人,外国居民2201人。计有道路30条,学校5所,医院1所,运动场2处,网球场14处,游泳池5处,碉堡8处。</span></p> <p class="ql-block">1913年夏,由四个教会,即为泛美信义会、鸿恩会、信义路德会和奥克斯塔纳路德会共同出资建成鸡公山美文学校,分别派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该校建校41年,在鸡公山25年,时间最长。因战乱曾迁至信阳、武汉、庐山、香港等地,被称为“流动的国际学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会区北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颐庐</b></p><p class="ql-block">颐庐,1921-1923年,为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陆军第14师师长靳云鹗所建,四层,中西混合结构,高山21.15米、长18米、宽21.150米,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宏伟壮观。1923年出版的《鸡公山竹技词》载:“楼阁连云看不尽,堂皇毕竟让颐庐”。1925年颐庐全部竣工时,北京及各地军阀均发来贺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颐庐全景</p> <p class="ql-block">颐庐落成典礼。居中西人是豫鄂信义会总监督兰大德,其右侧即为靳云鹗。</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一进门的这块大理石上镶嵌的花形图案是用真金勾勒的,目前也就门这块儿的这八个花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记:她有一颗中国心</p><p class="ql-block">宋美龄生前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理念,反对“台独”。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不料美国的“两个中国”的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搞“两个中国”。</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接任“总统”。看不惯李登辉分裂主义倾向的宋美龄反对李出任国民党代主席。李登辉于当年7月出任国民党主席后,宋美龄随即宣布赴美长住,淡出岛内政坛。在美国,凡是国民党元老去看她,她都热情接待,但“台独”分子去看她,她一个也不见。陈水扁多次过境纽约,表示要“顺道拜访”,都被宋美龄谢绝。</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31日,陈水扁想借为宋美龄遗体盖旗的机会,增加一个露面的节目,但蒋家后人蒋方智怡说,宋美龄不会欢迎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的人为她盖旗。《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说:陈水扁主张“台湾独立”,而蒋氏家族仍希望中国统一。</p><p class="ql-block"> 知名人士陈香梅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不管世界形势怎样风起云涌,美龄一直坚持中国不能分裂,她对“台独”政策很不满意,她反对“台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秋功过,自有评说。不管如何评价,宋美龄一生共跨越了三个世纪,是中国20世纪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肯定无疑的。由于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史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摄影/快乐仙子</p><p class="ql-block">文字:摘自展介及网络</p><p class="ql-block">地点/鸡公山美龄舞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