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启示录

菘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曲美妙的歌词,把我们又带回难忘的同窗集会。时至今日,记忆中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心中的感受越来越强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回忆集会的情景,每个同窗的音容笑貌一直是那样的鲜活生动。国范的大气,赵敏的从容,印子的机敏,会晶的聪慧,承延的勤谨,盎然的笃实,子英的真诚,沛成的担当,必学的坚毅,尹为的坦诚,颖民的亲切,福珍的重情,书新的敦厚,松芝的良善,国义的宽怀,王竞的随和……至今犹历历在目。当然,仅用两个字远不足以概括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但却足以说明我们的同窗,包括没有到场的王富、孟庆珍、金国安、张明月等诸位,个个都是金子,一点闪光足以耀人眼目。个个都是爱心的使者,生活的强者,人生的智者。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首诗,一曲歌,一篇传奇故事,一部精彩的长篇自传体小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细想想,这次集会,我们不仅享受了游览风光的惬意,欢聚一堂的快乐,更深一层的收获是开阔了生活的视野,增长了人生的智慧。第一,我们要为生活歌唱。尽管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它毕竟没有亏待我们。正如有句名言所说,假如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很多同窗对此都有深切的体会。回首七十多个春秋,尝尽了酸甜苦辣之后,我们都还健在,这就足以成为我们要歌唱生活的理由。第二,我们要为自己鼓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这是必然的。但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没有沉沦,都没有失去做人的尊严。上不愧祖宗,下不愧父母。远不愧江海山川,近不愧夫妻儿女,能无愧无悔地直面人生,这就大可以肯定自己。“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古人尚且如此奋发,我等岂能自甘人后乎?所以,我们要为自己鼓掌的含义有二:一是为自己的过去喝彩,二是为自己的未来加油。第三,我们要为同窗祈福。当年的少男少女,已不可能再回到青涩的年华。但我们毕竟一同度过了那个成长与彷徨交织,奋斗与艰辛并存的年代。用一凡先生的话说是“不容易,要珍惜”。此话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确,我们大家都不容易。忆及六七十位同窗已经离世(没做准确统计),心中不免凄然。珍惜同乡同窗这段美好的经历,是我们共同的心声。特别是古稀往耄耋乃至期颐之年的过度,还有很长的路,此时来自同窗的精神慰藉就显得特别金贵。因此为同窗祈福,是我们大家发自内心的愿望:愿上苍保佑各位同窗,美岁遐龄,安康幸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同窗”一词源出何典,无人考证,也无须考证。社会伦理学把“同窗”列为“较亲近的社会群体”一类。那么“同窗”究竟意味着什么?茫茫人海中为什么你我能成为“同窗”?这次集会给我们的启示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同窗”是一种缘分,值得庆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同窗”是一种资源,值得保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同窗”是一种财富,值得积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同窗”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永远珍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仲喜识于快然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5年5月9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