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2-2025) 教育理论素养提升集中培训

金光大道 道法自然

<h3>为了深化学习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学与教的心理学理论等模块课程,提升理论素养,形成教育主张,凝练教育思想;通过论坛、党性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涵养教育理想和教育价值追求。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于8月14至19日组织开展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2-2025)教育理论素养提升集中培训活动。</h3> <h3>8月14日上午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师训部主任王凯主持简单的开班仪式并对培训要求做出强调。</h3> <h3>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魏薇教授布置了两个作业<br>讨 论<br>1.从《抓娃娃》这部电影,谈谈促进人的发展的要义是什么。<br>2.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宣传的“教育改变命运”到目前的提法“教育产生希望”,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试着用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理分析。<br>各个小组通过讨论选题,进行汇报</h3> <h3>14日下午魏薇教授做教育理论专题培训</h3> <h3>教育的概念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质的特点是什么。<br>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体质的活动。<br>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人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br>1.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br>2.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br>3.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h3> <h3>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看结果,结果符合预期,教育就办得好、办得对,结果不符合预期教育过程再怎么好看,也没有用。当结果符合预期时,自诩是草根,认为不知道教育规律为何也做的不错。这都是一种短视的认识。<br>学习教育理论的价值<br>反思日常教育经验<br>科学解释教育问题<br>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br>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基础</h3> <h3>二、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我们认识教育内部规律的基础<br>教育的基本要素<br>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br>受教育者:承担学习责任,接受教育影响<br>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对象<br>教育活动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教育真理。“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这是教育工作的常识,也应该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内心的坚定信念。</h3> <h3>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律则是属于人的,教育活动中的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深深地打上了人及其所在社会的烙印。<br>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是反应教育内在规律的活动在很多的情况下还反映人们对教育活动的动价值认识。比如社会各界人士、千千万万个家长、精英、教师总会把自己”为“教育应该是什么”强加在教育活动中,引领和规范教育轰动,这些价值认识与教育规律有一致性,更有差异性,甚至是相悖的,因此这就使得教育活动复杂性、挑战性增强了。由于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总是会受到很多其他社会因素如经济因素、管理因素、文化因素、资源因素等制约,教育规律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支持条件,如果这些支持条件不具备,那么教育活动也不可能沿着教育规律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展开。</h3> <h3>如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同时还有教育活动或教育过程总是由一些基本的要素组成,资源保障、教育评价等。各种各样的教育要素指导、规范和支持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这些系统如何运行,影响到最终教有成果(学生组成一个由大大小小、相互影响的教育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发展)产出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这些系统如何运行,直接取决于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发生什么样的联系,联系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性关的性质与方式是不是符合教育工作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比如,指导、支持学生,学生信任、尊重教师并虚心向教系,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爱护、关心、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师请教,接受教师指导。这种关系体现了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要求。间的关系不是这种关系,异化为商业性的关系或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那必然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同样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师生关系上如此,其他各种教育活动要素之间也都存在制约该种活动目的实现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由此我们能够理解,一个班级在一位班主任手里管理混乱,换了另外一个班主任就变得秩序井然;一个学校在某位校长手里死气沉沉,换了另外一个校长则充满活力。教育活动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还比如“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反映人自身特点和规率。</h3> <h3>三、教育系统结构与教育学科知识结构<br>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开放的系统<br>教育目的<br>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宏观)<br>学校教育工作的总方案(中观)<br>教师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解国家、学校教育的政策,了解学生并有效地落实)(微观)<br>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h3> <h3>1.人的发展的含义<br>人的个体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br>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br>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也就是儿童成人的过程。教育学关注的是儿童的发展,但应当坚持广义的发展观。</h3> <h3>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否则,人拥有的知识越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就越大。</h3> <h3>生理的发展<br>机体的正常发育体制的增强<br>心理的发展<br>发展认识的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br>意向的形成:需要、兴趣情感、意志<br>个性的完善:能力、气质、性格<br>社会性发展<br>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个体,能适应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h3> <h3>2.人的发展特点<br>(1)人的未完成性需要教育<br>人的未完成性是与人的未特定化密四相关的人如何实现自身的需要,都有待于后天的建<br>立。</h3> <h3>未特定化给人以巨大的开放性和自我塑造能力的同时,使人面临艰巨的选择:<br>一是巨大的开放性使人难以作出恰当和准确地选择,需要教育的引导;<br>二是人类自我塑造能力只是一种潜能需要教育的启迪</h3> <h3>(2)人的能动性与教育<br>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表现出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自主和自觉上因此,未特定化一方面使人软弱易受伤害另一方面却赋予人以同化信息,自我编制行为程序,自我确定存在和活动方式,<br>人的能动性是教育的基础,一方面为教育者提供教育的可能,使教育按人类未来的需求,把儿童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另一方面对人的塑造不是随意的,即“教育不是万能的”因为,人的内部精神可能会抵消教育的影响,接受其他的外在影响,成为另一种人。</h3> <h3>教师需要具有教育的限度意识,知道教育的能为和不为,不能为与不可为。教育一旦超越了这种限度,就可能成为一种控制和规训。教育只不过是一种影响,能否真正塑造和改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教育者自身。</h3> <h3>教育的最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教育者摁着“牛头”吃草,一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牛”吃草是它的本能。如何彻底转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学生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h3> <h3>(3)人的差异性与教育<br>学习能力不同。每个人的能力彼此不同,加德纳把智能分成八个基本形态,绝大部分人都有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能力。这入种智能形态是:语言智慧型;音乐智慧型;逻辑数学智慧型;空间智慧型;身体动觉智心型;内省智慧型;人际智慧型;自然观察<br></h3> <h3>心性取向也不尽相同,指人的人格类型和道德状态是否倾向于学习,形成了渴求教育的态势。马卡连科区分了两种孩子,即被当成花业的孩子和被当成果树的孩子。那些被当成花朵的孩子,受到爱护可恣意开放。而被当成果树的孩子则需要适度的修理。</h3> <h3>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他整个的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br>有研究表明,人本理念决定着教育数字化必将走向高度个性化和精准定制化的发展道路,这将推动“大规模的标准化教育”转向“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大规模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h3> <h3>教育与社会发展<br>教育与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人口)<br>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br>一方面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不受到社会的制约。<br>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br></h3> <h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br>教育为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受社会的制约,具有对社会的依存性;但是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之性。<br>所谓教育的相对独主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h3> <h3>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受教育权、内部因素等,教育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h3> <h3>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r>在当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前所未有的密切。表现为: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越来越雄厚的物质条件,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另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度也越来越大,主要是通过培养高科技人才实现的</h3>

教育

发展

活动

社会

规律

智慧型

教育者

教师

学生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