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西游记

<p class="ql-block">位于海丰县海城人民南路中段,是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夺取政权,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主要革命场所。于1961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了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重要红色场所。</p> <p class="ql-block">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记录与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斗争到底的伟大事迹与精神,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革命领导家彭湃同志。红宫、红场的革命史迹与彭湃的革命功绩日月同辉,彭湃同志的革命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主要由红宫、红场组成,红宫为五进院落式布局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红场西面与红宫相邻,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两个大字,为彭湃手书。海丰红宫、红场旧址遗存有日文教科书、海丰县总工会印戳、中国共产党党旗等。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中国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海陆丰革命斗争的重要见证,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大成殿的两厢配殿开辟为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一一海陆丰苏维埃政权</p><p class="ql-block">海陆丰农民运动史展览</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一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农运前的政治经济情况</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新思想进入海丰,知识青年们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怒潮;而军阀及其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日益严重,各种矛盾尖锐而复杂。</p> <p class="ql-block">传播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留学归来,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0月,为了从教育入手改革社会,出任劝学所长(后叫教育局长)进行了许多教育创新和改革。1922年5月,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组织,创办了《赤心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受到进步青年学生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农会旗织</p> <p class="ql-block">农民运动的兴起</p><p class="ql-block">1922年6月起,在日本留学期间便主张“中国农民占多数,中国革命更依靠农民”的彭湃开始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历经磨难,他相继成立了“六人农会”“赤山约农会”和“海丰总农会”,会员达10万人。后来农会影响扩大,改组为“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p> <p class="ql-block">彭湃送给大嶂村农会的留声机喇叭筒(复制品)</p><p class="ql-block">1922年,彭湃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农民运动,经常带着留声机在赤山约一带播放音乐,吸引农民们过来聚集。后来,他把留声机带到了六区梅陇大峰村宣传革命工作,并将此机送给了当地农会。1959年莫汉碧将留声机捐赠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收藏。文革期间,留声机遭受破坏,仅剩喇叭筒。</p><p class="ql-block">胡口笠</p><p class="ql-block">是海丰当地妇女日常戴的物品,此物为1925年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会员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1926年,陆丰县农民协会彭秋朋的会员证,纸质。</p> <p class="ql-block">海丰县六区农民协会沙港村曾珍启的会员证,布质。</p> <p class="ql-block">海丰县二区协会黄羌下寨乡丘仁周的会员证,布质。</p> <p class="ql-block">东征和农民运动的发展</p><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由许崇智、蒋介石、周恩来率领的东征军抵达海丰。在周恩来的指导下,海丰建立中共党支部和农民自卫军,恢复团组织和农会、工会等活动。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进一步加强。1927年3月,中共海陆丰地委下辖14个部委,有党员4000余人。海陆丰己形成“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浩荡气势。</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海丰农民协会证章,铜质。</p><p class="ql-block">海丰县第三区新厝乡农民协会印章(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木质、圆形,阳刻隶书“海丰县第八区湖阳乡农民协会”</p> <p class="ql-block">李春涛著作(原件)</p><p class="ql-block">1924年1月30日,中国大学主办的校刊《晨光》2卷1号,刊载李春涛《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文章。</p> <p class="ql-block">工会利益(十六条)</p> <p class="ql-block">农会秤(原件)</p><p class="ql-block">海丰总农会为了农民免受商人大秤入小秤出的剥削,在市场设置农会秤。</p> <p class="ql-block">1925年海丰县总工会印戳(图片)</p><p class="ql-block">原为国家一级文件。2021年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借调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早在农民运动兴起之时,工人群众就以各种形式投入革命运动。1923年,有盐业、理发、染布、船业等行业工人500多人加入农会,与农民团结奋斗。后因农民组织解散,工会也随之停顿。1925年,东征胜利后,海丰的农会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海丰县总工会成立后,各行各业的工会组织也得到完善,此印戳为1925年海丰县总工会的印戳。</p> <p class="ql-block">海丰县行业工会证</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形成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态势。同时,各行各业的工会也迅猛发展,展品为海丰木匠工会、梨园工会、山货店员工会等工会证,布质。</p> <p class="ql-block">工会证章(原件)</p><p class="ql-block">古鸿江烈士生前佩戴的海丰布业店员工会、职员会员证章。</p> <p class="ql-block">1928年党徽</p><p class="ql-block">王火双,海丰梅陇大峰村人,1925年加入海丰劳动童子团,1926年加入农民自卫军,1928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王火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农历九月五日,授予此党徽。1956年4月,王火双将此党徽捐赠于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赞扬海丰农运</p><p class="ql-block">1924年7月,彭湃倡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编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成为历届农讲所的教材,并通过《中国农民》杂志连载和印发单行本而传播全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运动最早、最有影响力的重要论著。到1926年8月,海陆丰的“政治中心不是县政府,而是农民协会,一切的行政都要察看农民协会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少年先锋》(复制品)</p><p class="ql-block">1926年8月上旬,(少年先锋)记者杨白、箫楚女等人带领的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318人到海陆丰农村实习,考察后,写下一篇题为《小莫斯科纪游》的通讯,把海丰誉为“小莫斯科”。</p><p class="ql-block">《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复制品)</p><p class="ql-block">1927年春,彭湃被毛泽东聘请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中央农讲所再版彭湃《海丰农民运动报告》。</p><p class="ql-block">《海丰农民运动》(复制品)</p><p class="ql-block">1926年,彭湃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讲所的讲稿,由省农民协会出版,周恩来题写封面“海丰农民运动”。</p> <p class="ql-block">1925年海丰农民协会会旗(复制品)</p><p class="ql-block">1927年党旗</p> <p class="ql-block">第二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三次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海陆丰的党组织没有消极等待和被动观望、毅然领导海陆丰人民于1927年4月、9月中旬、10月底举行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反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p> <p class="ql-block">海丰三次武装起义使用过的部分武器</p><p class="ql-block">匕首</p><p class="ql-block">农会会员王火双参加三次武装起义用过的匕首。建国后,他捐赠给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政权的建立</p><p class="ql-block">根据192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决定“打红旗,建立苏维埃”的方针,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在彭湃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于11月13日和18日,在陆丰和海丰分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没收土地案》等八个决议案,宣布成立海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统称海陆丰苏维埃。紧接着,在海陆丰实行土地革命,从此,揭开了中国土地革命的伟大序幕。</p> <p class="ql-block">《会场特刊》</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红宫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出版了《会场特刊》,这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完整的记录。</p><p class="ql-block">少先队证章</p><p class="ql-block">1927年海丰少年先锋队证章。</p><p class="ql-block">团县委奖章</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海丰县委奖给少年先锋队的铝质奖章。</p><p class="ql-block">古鸿江烈士的笔记本</p><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中共东江特委在海丰开办党校,这是东江党校学生古鸿江烈士在该校学习时用的笔记本。</p><p class="ql-block">艺术院校证章</p><p class="ql-block">海丰苏维埃时期的海丰苏维埃艺术院校证章。</p><p class="ql-block">笔筒和大毛笔</p><p class="ql-block">苏维埃时期,开展宣传工作的笔筒和大毛笔。</p><p class="ql-block">《过新年》刊物</p><p class="ql-block">1928年元旦,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宣传科印发的《过新年》的宣传歌谣。</p> <p class="ql-block">图文展示</p> <p class="ql-block">工农革命军臂章(原件、布质)</p><p class="ql-block">海丰县工农革命军臂章。</p><p class="ql-block">解放捷胜城纪念章(原件、铜质)</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19日,反动派踞守的堡垒一一捷胜城,被我工农革命军攻破,这是解放捷胜城的纪念章。</p><p class="ql-block">赤卫队证章(原件、铜质)</p><p class="ql-block">1927年,海丰第二区公平赤卫队员吴亚进同志的证章。</p><p class="ql-block">赤卫队部木条印(原件、国家三级文物)</p><p class="ql-block">1927年,海丰县第三区谢厝乡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部木条印。</p><p class="ql-block">步枪子弹十发</p><p class="ql-block">由原赤卫队的后人捐赠。</p> <p class="ql-block">袋表</p><p class="ql-block">红军四十九团罗坦烈士在指挥战斗时用的袋表。</p><p class="ql-block">子弹头</p><p class="ql-block">1928年王瑞同志就义时,头部、腹部和胸部各中一弹,此子弹是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革命同志的罪证。</p><p class="ql-block">铜纽</p><p class="ql-block">游树春同志牺牲时随葬衣服的铜纽。</p> <p class="ql-block">红二师、红四师会师</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前委领导及起义军余部陆续到达海陆丰,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聂荣臻、恽代英、谭平山、林伯渠等领导,在海陆丰党组织和民众的掩护下,先后安全转移到香港,保护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起义军余部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参加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1月,红四师抵达红场,与红二师及海陆丰地方武装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两支早期红军,转战海陆丰、潮普惠等地区,巩固和扩大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红二师、红四师使用过的武器</p><p class="ql-block">这是红二师、红四师抵达海丰后,配合农民武装打击国民党军队,在战斗中使用的部分武器。</p> <p class="ql-block">兵工厂机器零件</p><p class="ql-block">1927年红二师到达海丰后,在中峒建立兵工厂,自制枪支、子弹,这是该厂遗留的部分机器零件。</p><p class="ql-block">子弹头</p><p class="ql-block">在大革命时期,战争年代的子弹紧缺,儿童团经常到战场拾弹壳,把它集中送到兵工厂复制,这是兵工厂遗留下来的子弹壳。</p><p class="ql-block">炮弹头</p><p class="ql-block">1928年初,在苏石战斗中,缴获敌人的炮弹,把它送到兵工厂取出弹药,制造子弹。这是兵工厂遗留下来的炮弹壳。</p> <p class="ql-block">建立红色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标志着海陆丰根据地正式形成。1927年12月底,中央和省委要求海陆丰极力帮助附近各县,扩大海陆丰根据地范围。海陆丰县委选派了70多位骨干力量去领导和加强各县组织建设,彭湃率红四师和海丰部分农军、妇女粉枪队、宣传队、白话剧团东西惠来、普宁,颜昌颐率红二师到紫金、五华,掀起东江大暴动,建立了一批县、区苏维埃政府。鼎盛时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达1500000。</p> <p class="ql-block">单针长枪</p><p class="ql-block">这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单针长枪是赤坎下围村赤卫队员张伍烈士在大革命时期,参与攻打赤坎城等地用过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斩首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把</span>斩首刀是梅陇仓刀村赤卫队旗手佩带的,曾参加1928年初的赤石战斗。</p><p class="ql-block">海螺与火药角</p><p class="ql-block">1927年,举行三次武装起义时,作为军号用的海螺和用来装火药的牛角。</p> <p class="ql-block">印刷机零件及铅字粒</p><p class="ql-block">1928年初,中共东江特委宣委会在中峒出版《红旗报》《布尔什维克》刑物和印刷大量的宣传品。这部印刷机零件和铅字粒是钟二婶在中峒寓所发掘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印油</p><p class="ql-block">1934年,海陆惠暴动委员会在多校石岩内出版《暴动报》时遗留下的印油,这是宋超同志保存的。</p> <p class="ql-block">烈士英名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在海陆丰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中,一批批革命志士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舍身取义赴汤蹈火,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名垂青史、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海丰农民运动期间,彭湃写了许多歌曲,宣传革命道理,揭露社会弊病,其中最有名就是《田仔骂田公》。</p> <p class="ql-block">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陆丰一大批仁人志士追随彭湃这位“农民运动大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海陆丰受迫害群众达5万多人,牺牲3万多人。他们的英名及功勋与他们创造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一起,己被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不朽丰碑上。</p> <p class="ql-block">澎湃在捕房的登记表</p> <p class="ql-block">彭湃、杨殷等就义前致冠生(周恩来)信,希望党中央负责同志“要为党惜身”,不要为他们的牺牲而哀痛。</p> <p class="ql-block">彭湃(安)、杨殷(揆)在狱中联名致信党中央,报告狱中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