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池塘芦苇

阿日阿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暑假,我回到了故乡——濮阳。离开老家已二十多年,我家在村最西头,一进村口便看到池塘,仿佛回到童年小伙伴们一起在池塘边玩耍,“捉小鱼去喽!捉小鱼去喽!”中午,三个发小池塘边,每人一个玻璃罐子(盛水果的罐头瓶),细绳一头拴着罐,另一头拴在小木棍。馒头渣做鱼饵,放在罐子里,不大会儿,一群柳叶条形状的小鱼,荷叶丛叶游来。闻到馒头渣而来,清澈可见鱼儿钻进玻璃中。还仿佛水浅时,许多大人和小孩在水塘,来回趟混水摸鱼捉虾。我家房前有池塘长约50米,宽约20米,池塘东面有荷叶叠连成一片,西面有蒲草伴随芦苇,有水的地方而生芦苇,芦苇那摇曳在池塘畔、而优雅身姿,引起我无尽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夏天一到,苇丛蒲丛就开始热闹起来,野 鸭、鹭鸶秧鸡和布谷鸟。还有我不知道名的鸟,这简直就是鸟儿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苇丛伴蒲丛里有多种鸟儿,似乎早到晚唱个不停,它站那苇梢,时而纵情高歌,时而婉转对答。</p><p class="ql-block"> 时而此起彼伏的余音悠扬,藏于蒲,嬉于苇,更流水潺潺。也包罗万象的。聆听它的歌唱,赞美夏日百花盛开。它是天生的赞美者,以歌赞美自己的幸福生活,相约结伴临水而居,蒲草把幸福结成飘逸长发。让流畅的日子风,幸福愉悦地徜徉。</p><p class="ql-block"> 蒲草芦苇旁有一条小河流,小河西边有一个池塘,芦苇不是一簇一簇的,而是像一堵绿墙,无边无际,伸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两个池塘相连有鱼、有虾,秋季水浅时,又是捉鱼好时节。艳丽多姿的莲荷。</p><p class="ql-block">久违了,朋友!我喜欢野芦苇,更喜欢它顽强的生命力。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花左右摆动像在招手。无人没人施肥,它还顽强生着。</p><p class="ql-block"> 艰苦奋斗时期(50——80年代),芦苇是村里上一种生活的材料。芦苇更幸收割于深秋,而余下的枯枝断茎逐渐枯黄,收割芦苇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邻居弟兄俩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可谓是村中的能人,生生不息的芦苇。</p><p class="ql-block"> 只有芦苇,它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就描绘生命的多姿多彩。它们像一群绿人,伫立在河畔边,它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听它们的悉索絮语。</p><p class="ql-block"> 酷暑过去,金秋来临,芦苇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在绚烂的晚霞里。</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知,芦苇还活着,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尽的芦笋。</p><p class="ql-block"> 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童年时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一阵风吹拂过芦苇在风里飘摇、起伏着,像是正在翻涌的身影。人亦是枝脆弱的芦苇,有高世之才,必有脱俗之累。人惟经受住磨难,方能超凡。芦苇生生不息。昔年移柳,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漫漫人生路。 经冬日的沉寂,又个春天里期待新生。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