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

酸石榴

<p class="ql-block">7月28日至8月13日,随旅行团去了一次新疆。</p><p class="ql-block">这是“新疆专列”的旅行。原定是从成都东站集合出发,坐的硬卧,到新疆的南北东西走了一大圈,辅以大巴车,把主要的景点似都走到了,最终回到成都东站,历时17天。临行前,稍有点改动,即从成都东动车到德阳,在德阳上“专列”。</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发的通知。如想知道详细的行程表,可在后面的图片中找到。</p> <p class="ql-block">“旅游专列”,应该是近几年开发的旅游新形式。坐着有固定座位(床位)的火车(当然都是比较老旧的绿皮车厢),去一些比较远比较辽阔的地方旅游,白天看景,晚上赶路,省时省力又省钱,很受欢迎。因为时间一般都稍长,所以更适合中老年游客。</p> <p class="ql-block">天山天池、喀纳斯景区、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赛里木湖、喀什古城、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帕米尔高原、博斯腾湖、阿勒泰的夏牧场…这些是新疆的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看这张图,标注了黄色的是我们到过的。应该说,新疆的南北景区的主要景点景观,差不多都走到了。</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旅游景点都不但漂亮,而且很大气,走进景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被誉为中国的“塞外江南”。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1. 天山天池:被誉为“人间仙境”,天池如同一块镶嵌在天山山脉中的碧玉,湖水清澈,四周雪山环抱,景色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2. 喀纳斯湖:这里的湖水碧绿如翡翠,湖畔的森林和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秋天的喀纳斯更是层林尽染,美得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3. 那拉提草原:广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春天的野花盛开,夏季的绿草如茵,秋天的金黄一片,冬季的雪原辽阔,四季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4.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沙丘连绵起伏,沙漠中的胡杨林更是生命力的象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p><p class="ql-block">5. 喀什古城:这里是新疆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充满了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6. 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湖水清澈见底,湖边的草原和远处的雪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p class="ql-block">7. 巴音布鲁克草原:这里是中国第二大草原,草原上的天鹅湖是天鹅的栖息地,每年春季和秋季,成千上万的天鹅在此栖息,场面壮观。</p><p class="ql-block">8. 吐鲁番葡萄沟:这里的葡萄甘甜如蜜,葡萄架下是游客品尝美食、体验维吾尔族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每一处景点都如同珍珠般璀璨,它们共同编织成了新疆这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一直有去新疆的冲动。听说新疆这几十年变化很大,现在的新疆很美很美,所以很想去那里看看。2019年初,我们曾报了名参加去新疆的旅行团,费用也付了,日期也定了。但同时接到女儿的邀请,计好团去非洲一个小岛上旅行,时间冲突,于是只好便退了团。</p><p class="ql-block">年轻时,我对新疆也曾经向往过。那时是在高中,年轻幼稚,人家说什么都信以为真。学校、社会一直在动员年轻人去新疆参加建设,报刊杂志上、电影画报上,有许多宣传资料。</p><p class="ql-block">高考前,学校和老师教导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说白了就是:如果考上大学,那就去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就去新疆建设兵团,不能挑三拣四,另辟蹊径。</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徐老师是一位传统的旧知识分子、民主人士,经历过各种思想改造运动,尤其是整风反右运动,谨小慎微。不知道是学校有“指标”,还是对我不看好,几次三番要我填去新疆的“报名表”,他觉得据我的成绩,八九不离十应该属于新疆。也难怪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年月,大学很难考,录取率也在5%左右。据我所知,我们整个学校往几届每届毕业生能考上的人数也就3、5个。</span></p><p class="ql-block">他生怕我家里会不同意,他甚至亲自跑到我家里,要找我家长,当面明确表态和承诺。那天他来家时,我母亲没在家,上班去了。徐老师就问 :她什么时候下班?说一定要等她下班回来,还真等了好一会儿。我估计老妈回来还早,就非常干脆地告诉他,你不用等了,放心,我一定会去的,我母亲也不会阻拦的。他才走了,走前还给我一句话:“我还有好几家要走…你一定要落实”。</p><p class="ql-block">我说的是真心话。我母亲一直对解放后的一切政策都很支持,对我和姐姐的教育也是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而我当时听了读了许多关于新疆的宣传也很激动,尤其被那首《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迷住了,那醉人的轻快活泼的旋律,还有那歌词:“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简直让我冲动到想马上背上背包踏上征途。</p><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后,因为我考上了大学,归到了第一种“准备”,没有去成。而我们班上有10多位同学归到第二种“准备”,被动员去了新疆,他们大多是家住在上海市区的。</p> <p class="ql-block">后来知道,新疆其实没有我想像中那么浪漫。去那里的城市青年大多都被分配到新疆建设兵团,成为穿黄军装但没有帽徽领章的“兵团战士”。</p><p class="ql-block">那是这是一种既不像工人,更不像兵的职业,干着艰苦的农活,担负着卫戌边疆的重任,生活和工作都非常艰苦,而且报酬很低。</p><p class="ql-block">好在改开后,有了一系列的政策,我的同学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从新疆返回到了上海,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他们为国家的西部边疆的建设和保卫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同团去旅游的人中有不少人是去新疆“怀旧”的:他们中有的在兵团生活过,有的在那当过兵。</p><p class="ql-block">我同一车厢的一位邻座84岁的沈老先生和我聊起他的1960年代的新疆旧事,让我记忆深刻,那是一段了不起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他在新疆当了几年兵。他部队的番号是“ 8342”!大家都知道8341是保卫党中央的部队,1976年一举粉碎“ 4人帮”就是他们干的。</p><p class="ql-block">沈先生说,8342部队是工程兵部队,当时是是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做前期的建设工作的。包括道路、掩体、发射台…都是他们做的。他说,那时候太艰苦呀…。</p><p class="ql-block">前不久,他得到了一枚纪念章,背后还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8342部队”的字样。我让他佩戴上纪念章,拍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0年代前往新疆建设兵团的知青主要是上海知青和天津知青。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记载,从1961年至1966年,上海知识青年为9.7万人。1963年至1966年,累计有10万余名上海知青来到新疆,其中45000多人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此外,60年代有1.1万天津知青到新疆建设兵团。</p> <p class="ql-block">现在,“新疆建设兵团”已经解散了,一些残留的人员组成了一些“公司”,专做旅游者的生意。我们在一家号称“兵团”的旅游纪念品公司看到了兵团的“光荣”历史。我相信,那些在兵团待过、生活和战斗过的昔日朋友,看到这些更会感概万千。</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以前并没有去过新疆,但我还是深深地感受到这几十年来新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包括像我的同学们、沈先生们那样,成百上千万人的艰苦努力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说,今年是新疆的“旅游年”,各地来旅游的特别多。前些年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风暴和波折,旅游业受了巨大的影响。幸好国家有力,而且新疆地域广褒,景点也多,容量很足,所以尽管人不少,玩起来仍然很爽。</p> <p class="ql-block">在帕米尔高原,我联想到了古兰丹姆,那位《冰山上的来客》里的角色,耳边仿佛响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谢谢导游的悉心安排:旅途中,团里为我庆生!</p> <p class="ql-block">新疆游,屈指一算,行程恐怕不啻有4、5千公里;17天起早摸黑的奔波,爬高爬低,也考验了我们的体力。这个年纪还能跟上节奏,一点儿也不拉稀摆带,这么一想,心里挺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