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说说前秦的苻坚!说起苻坚,我们想到最多的与之相关的可能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的确,历史上的苻坚是一个活脱脱的失败者的典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苻坚字永固,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思维,他8岁的时候向他的祖父提出要找个老师学习,他的祖父非常惊讶,专门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教他读书。苻坚长大后世袭为东海王。当时一个叫苻生的人做了皇帝,这个苻生非常残暴,经常在朝廷上杀人。对于苻坚兄弟,苻生一直心怀戒意,担心他们兄弟二人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有一天,酒后的苻生对他的一位侍妾说第二天要杀了苻坚兄弟。听到消息的苻坚和他的哥哥符法连夜起兵杀了苻生,苻坚由此自称为天王(没有称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即位后的苻坚虚怀若谷,广揽人才,将当时的一代名士王猛招揽到了门下。在王猛的帮助下,苻坚先后平定了北方大部分割据势力,如前凉、前燕等割据政权,十分的天下前秦已占据了七分,只剩下了南方的东晋。当时东晋掌握实权的是谢安、谢玄等豪门望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辅佐苻坚的王猛在公元375年病死了。临死前,他劝苻坚不要轻易征伐东晋。但王猛死后,面对着国力的日益强大,苻坚有些心高气傲了,他不顾朝廷上下的一致反对,执意调动90余万大军发动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则出动了约八万兵力进行对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单纯从参战人数来说,双方的兵力对比是非常悬殊的。苻坚自己就说,我这九十万人,别说打仗了,就是把马鞭投入淝水中也会让河水断流!但是战争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人数对比,东晋人数虽然不多,但八万兵力中有五万余名历史上著名的精兵“北府兵”。虽然总兵力有九十余万,但我们也知道,正面战场上其实是容纳不下九十万兵力的,就比如说东汉初年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率领不到两万人的兵力击败了王邑带领的四十二万新莽军,其实真正参加战斗的新莽军也就是十余万,击败了在一线作战的一两万人,后面的部队基本就做鸟兽散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苻坚这九十多万人也是这样,当时真正到达一线的作战部队史书记载是二十余万!但即便如此,八万对二十余万,也是以少胜多的范例。苻坚的军队人数虽然众多,但由于是各地的割据势力与多民族组成的联合部队,大家各想各的事儿,因此军心较为涣散,而东晋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上下一心,战斗力十分的强悍,而且苻坚的军队中有东晋的内应,加上双方交战的初期,苻坚一方的前敌总指挥苻坚的弟弟符融因混乱中马倒被践踏而死,使得前秦部队军心大乱,前方的军队一触即溃,后面的部队也无心恋战,乱战中苻坚也中了流箭,单人独骑逃回了淮北。从此历史上就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淝水之战后,很多原本依附苻坚的割据势力纷纷反戈,加上苻坚战败后失去了方寸,他的政治阵营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战后不到两年,苻坚就被他原来的部下姚苌勒死在陕西彬县的新平佛寺中(今天陕西彬县南的佛光寺)。一代英豪就此倒在了黎明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纵观苻坚的一生,可以以淝水之战为分水岭,淝水之战前,苻坚一路凯歌,统一了北方,如果打败了东晋就可以实现他统一全国的目标,只可惜功败垂成!就好比拳击赛一样,一直压着对方打,眼看马上就要取得胜利的时候,不想被对方一记偷拳得手,英雄就此倒下,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