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舍农索

亦真亦幻

<p class="ql-block">“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我国约3000年前就开始传唱的《诗经》中的一段,曹雪芹在红楼里,借贾宝玉之口也说出“女人是水做的”。中国自古至今,形容女人常用“温柔似水”。</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在法国,这座以浪漫著称的国度,有座跨河城堡,人称皇后堡,江湖传言女士堡,她的开篇是女性,她的风云激荡也是女性,兴衰荣辱都离不开住在这座城堡里的女人,五百年来,城堡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的我们走进城堡,去试着揭开这里的历史面纱!</p> <p class="ql-block">1513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财务大臣托马斯·博伊尔Thomas Bohier,利用手段,买下了当时的已重建了80多年的约.马尔克城堡。</p> <p class="ql-block">到1515年,城堡的第一位女主人卡特琳·布里松內Catherine Briçonnet隆重登场。拿到这座城堡后,开始时,她和先生一起设计,后来,托马斯.博伊尔跟随国王出征意大利,卡特琳.布里松内独自继续施工,城堡的装潢设计都是根据女性的审美眼光而成,6年后的1521年,舍农索堡建成雏型。女士堡就此横空出世。</p><p class="ql-block">1517年时城堡示意图,撷自参观城堡时。</p> <p class="ql-block">这座最初建造在老磨坊两个石墩上的城堡,周边用护城河圈界,右侧圆形的塔楼称马尔克塔楼,是舍农堡之前马尔克家族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布里松内良好的出身和高尚的品味,城堡完美地体现像文艺复兴宫殿样的设想,建于1515年的前厅拥有哥特式尖肋交错的拱顶。</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彩绘双扇橡木大门的左扇门上,是托马斯.博伊尔的徽章:一左一右两头狮子,上方有带翅像鹰的大鸟,下方是一头家族雄狮。</p><p class="ql-block">橡木门头上有夫妇二人的铭言:“S'il vient à point, IL me souviendra如果我建成了舍农索城堡,人们将永远记住我。”照片用红圈标出。</p> <p class="ql-block">在右扇门上,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卡特琳·布里松內Catherine Briçonnet的印迹~徽章,当中也是一头家族特有的狮子,周围绕着一圈植物花卉。</p><p class="ql-block">两枚徽章对比,夫人卡特琳的徽章,有鲜花果实,假以锻带飘荡围绕主题,女性的温婉柔美已显而易见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城堡,最先看见警卫室。图右侧是座白色的大壁炉,壁炉上可见金色的托马斯·博伊尔Thomas Bohier的家族纹章。</p> <p class="ql-block">近看纹章,金灿灿中带着一丝妩媚。卡特琳·布理松内打理城堡,成了第一位守护舍农索堡的女主人。</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有间绿色书房,屋顶是带垂饰的意大利式橡木藻井,刻有托马斯·博伊尔和卡特琳·布理松内名字的首字母T.B.K。这个修造于1525年的屋顶,是法国最早的天花藻井之一。</p> <p class="ql-block">布里松内将原本防御的螺旋梯,改为直式楼梯,考虑到当时的女性多着长裙。就这样,女士城堡最早是由女人参建。</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博伊尔和卡特琳·布理松内去世后,他们的儿子因欠债,只得把舍农索抵给债主——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p><p class="ql-block">城堡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的门楣,留下了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标志:当中是蝾螈,还有拉丁文铭言:遵从上帝的旨意,弗朗索瓦成为法兰西的国王,克洛德成为法兰西的王后。</p><p class="ql-block">从此,舍农索堡成为法国皇室城堡。</p> <p class="ql-block">时光年轮转到了1547年,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将舍农索赠给他的宠妃~狄<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娜·德·普瓦捷Diane de Poitiers,城堡的第二位女主人就此登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这是绘于1556年、现在还挂在城堡里的一幅画《猎人,狄安娜·德·普瓦捷》。</p> <p class="ql-block">由法国枫丹白露画派画家普里马蒂乔 Primaticcio创作,画中打扮成猎人的是普瓦捷。</p> <p class="ql-block">普瓦捷比亨利二世大20岁,却深受法王的宠爱。她精通音律,酷爱舞蹈和打猎,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一位女子。</p> <p class="ql-block">1547年,普瓦捷让人在谢尔河上建起长桥,因为这杰出的点晴一笔,舍农索成为卢瓦尔河谷唯一带桥梁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狄安娜.德.普瓦捷设计了至今还在用她名字命名的狄安娜花园(Jardín de Diane Poitiers),12,000平米面积,紫衫、黄杨、卫矛、荚迷形成灌木丛,像艳丽的缎带,把草坪分割成几何图形,再用薰衣草棉围成的螺旋图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这样建造了一座当时最时尚,最具艺术色彩的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1559年,亨利二世在比武中,被蒙哥马利刺穿头颅负伤而死。这样,城堡的第三位女主人、享利二世的遗孀王后卡特琳·德·美第奇走进了城堡。</p><p class="ql-block">这间狄安娜曾经的卧室里,枫丹白露派雕刻家古戎建造的大壁炉,挂上卡特琳的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大壁炉刻上了亨利二世 Henri II首字母“H”,卡特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首字母“C”交错的图案,且都带上了王冠。</p><p class="ql-block">而狄安娜被王后打发去了肖蒙城堡,寂寞地度过余生。</p> <p class="ql-block">1559年舍农索堡设计图</p><p class="ql-block">1576年,卡特琳·德·美第奇在狄安娜留下的桥上建起双层长廊,舍农索又一次华丽转身,变成意大利式宫殿。水火不容的女人各自的杰作竟这样完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看长廊,这里曾经灯光璀璨,莺歌燕舞,卡特琳为她年轻的儿子树立国王的威望,成了最奢华的庆典中心。</p> <p class="ql-block">前面所说过的有橡木藻井的绿色书房,是卡特琳皇后当摄政王时的办公处。</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挂毯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一是因为它的颜色由绿色会逐渐转变成蓝色,极具魅力,这幅16世纪布鲁塞尔的挂毯式样是马兜铃式,抑或是挂毯上的绿色,暗喻这种天然的药植。</p> <p class="ql-block">二是因为挂毯的主题反映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图案上有银色的秘鲁野鸡(白鹇),还有菠萝,兰花,石榴,这些植物和鸟类在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前,欧洲人还从未见过。</p> <p class="ql-block">从绿色书屋看向窗外,卡特琳可以看见谢尔河中的小岛和狄安娜花园。从在狄安娜留的长桥上盖长廊,到站在这里看她建的花园,这两位本应势如水火的女人,在这座城堡里,不知不觉中如影似随!</p> <p class="ql-block">花园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卡特琳设计的花园(Jardin de Catherine de Médicis)面积仅仅是狄安娜花园的一半,却小巧精致,花园中心有喷泉,和狄安娜花园(东)一东一西,两位纠缠半生的女性,创造的园艺杰作,就这样分别立于城堡两侧。</p> <p class="ql-block">我选一段站在城堡二楼前厅俯瞰卡特琳花园和马尔克塔楼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走出城堡,看看当年摄政皇后卡特琳.德.美第奇在占地一公顷的花卉园中还留下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保存完整的16世纪的农庄。</p> <p class="ql-block">美第奇的王后药剂师房</p> <p class="ql-block">满眼望去都是柜子。王后的药剂师们曾在这里用蟾蜍,鼻涕虫,蜗牛和一些植物制药。</p> <p class="ql-block">里面还摆着阿拉伯彩釉药罐,青花陶药罐和药臼。</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酒窖</p> <p class="ql-block">卡特琳·德·梅第奇的十六世纪的马厩,展示的马车却是十九世纪的。</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花园,刚开放不久。</p> <p class="ql-block">舍农索堡有一间卧室特别地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五位王后的卧房(Chambre de Cinq Reines)。这里曾经住过卡特琳·德·美第奇摄政王太后的两个女儿和三个媳妇。</p> <p class="ql-block">女儿是玛戈皇后(亨利四世)和法国伊丽莎白公主(西班牙腓力二世);媳妇是玛丽·斯图亚特(弗朗索瓦二世)、 奥地利伊丽莎白公主(查理九世)和洛林路易丝公主(亨利三世),括号里注明她们各自的夫君。</p> <p class="ql-block">卧室毕竟住过五位皇后,装饰房间的名画名饰众多,美仑美奂!王后堡也因这间卧室更是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卧室门的上方,是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的画作《贤士的崇拜》。这位来自比利时(当时称弗德兰地区)安特卫普的大画家,曾经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官,这幅画是从西班牙国王处购得,同时是马德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一幅作品的细部。</p> <p class="ql-block">挂毯一旁是米尼亚尔(Mignard1612-1695)的画作《奥洛纳女公爵》,1657年,画家受法王路易十四相邀,作了宫廷画师,他是那个时代法国著名画家。</p> <p class="ql-block">画作《奥洛纳女公爵》</p> <p class="ql-block">画像下方是一尊彩色木雕胸像。15世纪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墙壁挂有系列十六世纪佛兰德(Flandres )挂毯,卧室因此更显华美。</p> <p class="ql-block">内容多为传说和神话:特洛伊战争和抢劫海伦,斗兽场的马戏团表演和大卫加冕。</p> <p class="ql-block">卡特琳去世后,她的儿媳、亨利三世的妻子路易丝·德·洛林(1553-1601)继承了城堡,成了舍农索堡第四位女主人。现在我们走进了露易丝·德·洛林的卧室,探访着一个悲情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1589年8月2日,36岁的路易丝皇后在舍农索堡得知了丈夫遇刺身亡的消息之后,在此地退隐。身边只留下一些随从,且始终身穿白衣服丧,故人称“白衣王后”。</p> <p class="ql-block">卧室里这座头戴荆棘冠的耶稣雕像前,摆着一条跪凳,白衣王后终日在这里虔诚跪拜!静默祈祷与住在城堡阁楼上的修女们的祷告声,遥相呼应。丈夫去世后,她一直居住舍农索堡达十一年。</p> <p class="ql-block">雕像背景是象征劳苦的尾羽,掘墓人的铲子,遗孀的束腰带,房间装饰的色调呈现忧郁的黑色和银色,和王后一起,诉说哀伤。</p> <p class="ql-block">露易丝·德·洛林去世前一年,将城堡转赠她的姪女。皇后去世后,所有的财产都用于拍卖偿还债物,就此,舍农索城堡结束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鼎盛,法国皇室再未踏足舍农索。</p> <p class="ql-block">路易丝·杜宾(Louise Dupin 1706-1799)</p><p class="ql-block">此后,城堡几经易主,百年后,舍农舍城堡等到了第五位闪耀的女主人。</p><p class="ql-block">时间的年轮,转到了法国启蒙运动的1733年,富裕乡绅杜宾买下舍农索城堡,他的妻子露易丝·杜宾风华绝代,美艳动人。</p> <p class="ql-block">因为杜宾夫人,舍农索堡又恢复了元气。</p><p class="ql-block">杜宾夫人常在舍农索举办沙龙。城堡聚集了当时最著名的作家 、诗人 、科学家和哲学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达朗伯、丰特奈尔、贝尔纳丹等等等等,卢梭在舍农索写作《爱弥尔》,且担任她儿子的家庭教师。杜宾夫人还积极地保护了百科全书的编撰者,</p><p class="ql-block">这间屋红墙布上挂了三幅画,从左至右分别是《男人肖像》(Portrait d’Homme),《罗昂公主》(La Princesse de Rohan, 1704-1780)和《杜宾夫人》(Madame Dupin)。</p> <p class="ql-block">舍农索堡的小教堂</p><p class="ql-block">法国大革命时期,城堡当时的女主人杜宾夫人,机智的将教堂用来存放木材,掩盖了宗教色彩,挽救了这座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安放圣器的主祭坛</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杜宾夫人用善良、慷慨和智慧,保住城堡,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免遭祸殃。</p><p class="ql-block">在杜宾夫人手上,沉寂多年的舍农索城堡重放光彩。她去世后,也安葬在舍农索。她的孙女,是乔治·桑。冥冥之中,这位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也得到来自祖母的舍农索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玛格丽特•贝露丝 1836 - 1902</p><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浮云苍狗,转眼到了19世纪。</p><p class="ql-block">1864年,出生工业资本家的玛格丽特·贝露丝接手了舍农索,她斥巨资,大肆改造城堡和花园,想将城堡恢复到狄安娜·德·普瓦捷时文艺复兴时辉煌。</p> <p class="ql-block">城堡三楼大厅里,贝露丝夫人19世纪进行的修复工程至今仍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16 世纪的奥德纳尔德挂毯,大厅里的桌子和地砖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皮埃尔·查士丹·乌法尔的画作《舍农索城堡》。</p> <p class="ql-block">只是天不遂人愿,一桩政治阴谋让贝露丝破产,舍农索只得转卖,后又再多次易主,直至1913年。</p> <p class="ql-block">西蒙娜·梅尼耶(1881-1972)(网图)</p><p class="ql-block">这位舍农索女主人,又演绎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精彩故事。</p> <p class="ql-block">1913年,梅尼耶家族买下舍农索城堡。这个一心救国的巧克力大王,在一战时,将城堡变成战地医院,各厅堂改成医院的不同科室。</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长廊里不再歌声绕梁,而是摆满了病床。(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到了二战时,谢尔河成了沦陷区和自由区的分界线。舍农索城堡的入口在河的右岸——纳粹占领区。</p> <p class="ql-block">这个长廊的南门则通往左岸——自由区。西蒙娜·梅尼耶多次勇敢地救助抵抗组织成员,让他们从舍农索长廊走向自由。</p><p class="ql-block">长廊的南门,看起来像一座壁炉。</p> <p class="ql-block">建在谢尔河上两个最早的桥墩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着巨大底座的厨房,用来存放当时最先进的医疗设备。</p> <p class="ql-block">西蒙娜·梅尼耶是这个家族的儿媳。这时的她,已变身为护士长,夜以继日地救护伤兵。仅仅一战期间, 西蒙娜·梅尼耶管理的舍农索城堡军事医院,就救助了2254名伤员。</p> <p class="ql-block">城堡最底层的橱房,最接近谢尔河,傍着潺潺的流水,见证了二次大战的峰火硝烟。</p> <p class="ql-block">现在,舍农索堡依然属于梅尼耶家族。</p> <p class="ql-block">谢尔河,多少年来,一直是这么静静地流淌,温柔似水,在水一方,舍农索堡,以独有的魅力,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成就了女士城堡独有的传奇!</p><p class="ql-block">本文有参考公开资料处,致敬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