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读书人绝对不能读成烂好人,读成伪君子。该严肃,该有原则,该呵斥,就不能省,不然是会坏事的。所以“不以煦煦为仁者”,那种什么都不敢得罪,都好,不叫仁慈。尤其在这个时代,想把事做好,不得罪人,几乎不可能。但是那个得罪,不是去跟人家发脾气,是你讲原则,可能人家不高兴,伤了人家的意。这个时候你也不能挂碍,只要是为大众好的,哪怕几个人看自己不顺眼,也不挂碍。所以孔子在《论语》一开始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你,你也不难受,这样才有君子之风。你不要跟他对立,也不要跟他有情绪的冲撞。讲原则,平常该怎么关心他还怎么关心他。人家瞪你一眼,讲一句风凉话,你可别把它放心上,该怎么样对他还是怎样对他。两次、三次了,他会觉察到你不是看他不顺眼,你是讲原则,他就不好意思了。日久见人心,何必急于一时?可是你若不讲原则,整个团体就没规矩,整个就乱了。不以人情做公家的事情啊!都是看谁顺眼、看谁不顺眼,看谁喜欢、看谁不喜欢,那就不用办事了。【6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