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征程】茅台镇三渡赤水

悠闲篱笆院

<p class="ql-block">昵 称:悠闲篱笆院</p><p class="ql-block">美篇账号:5657967</p> <p class="ql-block">  茅台镇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卓越的酿造工艺和品质而驰名中外。<b>“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b>茅台酒,被尊称为“国酒”,以其独特的风韵、透明的色泽、醇厚的口感、入口的绵延、悠长的回味,让茅台镇成为我国酱香酒的发源地,被誉为<b>“中国第一酒镇”</b>。</p> <p class="ql-block">  据清代嘉庆年间<b>禺坡的《仁怀草志》记载:“城西茅台村制酒,全黔称第一。”</b>茅台镇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冲,是孕育酱香美酒之地,因酒文化而闻名;赤水河流域因其典型的丹霞地貌,旖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俗生活,以及独具特色的古老民居让赤水河享有盛誉。同时,茅台镇这里还发生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央红军第三次渡赤水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5日走进了千年酒文化古镇。沿着茅苑路,过彩虹桥后顺着长征路到达红军四度赤水纪念园。这里有着红军三渡赤水河的茅台渡口,红军桥、红军长征过茅台纪念馆,以及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走入期间,不但能闻到空气中浓浓的酱酒香,吹一吹赤水河畔的风,更能品味到中央红军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奇迹。</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继四次“围剿”失败后,又调集百万军队对井冈山、闽西、赣南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而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让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伤亡惨重。为摆脱敌人、保存力量,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以及响应抗日救亡运动,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八万多红军从江西的于都、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从1935年1月29日开始一渡赤水,5月9日渡过金沙江,历时三个多月,红军在川、黔、滇三省境内,两江(乌江和长江)之间,迂回穿梭,两次入川,两占遵义城,大战娄山关,四渡赤水河,巧妙地摆脱敌人,跳出合围圈,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展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2日,苟坝会议后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3月15日毛泽东和朱德率军围攻鲁班场未克,向茅台地区机动。</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过茅台纪念馆所展览的内容并不算多,主要展示了遵义大捷、进军仁怀;鲁班战斗、攻占茅台;四渡赤水、摆脱强敌;红军笔下的茅台酒四个部分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6日清晨,为了调动敌人,打乱敌军部署,在中渡口、下渡口及银滩三处搭建浮桥,至17日夜间,红军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做出北渡长江的佯攻态势,蒋介石急派重兵前往川、滇、黔边境,导致乌江空虚,为四渡赤水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茅台镇早在古代濮獠部落时期,因这里遍布马桑树,被称为“马桑湾”。后来,濮獠人在赤水河发现一股泉水,砌有四方形水井,慢慢地马桑湾被“四方井”所取代。乾隆十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开凿赤水河道,茅台镇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商贾云集,市场繁荣,<b>“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b>,<b>“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b>,茅台镇慢慢地演变成为一个以酿酒业为主的繁华集镇。</p> <p class="ql-block">  顺着台阶走到赤水河畔,有青石铺成的一个平台,平台边上用1米高的水泥栏杆护围。石砌台阶旁,立着一块巨大的水泥混砂材质纪念碑,碑高11.7米,正中雕刻有“茅台渡口”四个大字,寄托了茅台征人民对红军的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红军桥,是一座铁索桥,桥身很宽、铺设着木板,大桥横跨赤水河,连接着赤水河两岸的1915广场和四渡赤水纪念园,是为了纪念红军三渡赤水,在当年横渡赤水的地方修建,因桥栏上缀挂着很多的红色五角星,故此又叫“红星桥”。</p> <p class="ql-block">  <b>“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b>红军桥,桥身护栏杆上镶贴着一颗颗五角星,有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同社会阶层,共同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而齐心协力,将中国革命带入一个新的转折点。红军桥是连接茅台千年酒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桥梁,悠悠赤水河见证了茅台镇为红色岁月所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到了茅台渡口朱砂堡顶,山顶上静静地矗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纪念塔通体为赤红色。塔高25米,寓意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型柱重叠而成,象征着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丰功伟绩;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了中国革命有如乘风破浪般航行;正面镶贴有江泽民提名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几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茅台酒与红军战士有着很多的难以割舍之缘。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实施战略转移,由于长途跋涉,有不少红军战士浑身是伤,带伤行军。茅台酒不仅酒香醉人,且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功效。红军战士到了茅台镇后,打土豪没收的茅台酒疗伤、擦脚。</p><p class="ql-block"> 据萧劲光将军回忆说:“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在路上擦脚解乏。”</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人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黄炎培先生驳斥,挥笔写下《茅台酒》:“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里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1952年,陈毅与黄炎培会晤,提起旧话,赞佩黄先生仗义执言,题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几杯。金陵重逢饮茅台,为有嘉宾冒雪来。服务人民数十载,共祝胜利饮一杯。”</p> <p class="ql-block">  茅台镇不仅是拥有着香醇多彩的酒文化史,更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这里不仅传承和发扬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更是让中国的酒文化香飘万里,享誉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13y8q5?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657967"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军旗在我心中】征文启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