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重庆行

baohua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山门。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梵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 ,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地块主体变质岩于10亿年前梵净——武陵运动形成,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喀斯特逐步被剥蚀,变质岩出露,形成穹窿状变自然孤岛和放射性河流,新构造运动彻底使梵净山巍巍屹立于周边喀斯特地区,成为被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围的变质岩穹隆状孤岛,且至今仍在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其核心地区于四周、山上和山下的地貌景观都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蘑菇岩是贵州梵净山的一个标志性景点,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遭受风化之后,受到风、水、生物等外力的破坏作用,最终形成蘑菇形状。</p> <p class="ql-block">老金顶整个山体比新金顶大,海拔也高出一百多米。山顶也建有一庙,供奉着燃灯佛。</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新金顶还是老金顶,都是山路陡峭,想要攀登到顶,行人必须在绝壁危岩中,拉着旁边的铁链,通过狭窄的石缝,一步一石梯地爬上山顶。既需要毅力和勇气,也需要体力。关于梵净山的由来,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相传在唐朝时期,一位名叫法明的僧人来到此山,打算修建一座寺庙。他四处化缘,感动了当地的居民。大家纷纷捐出钱财,帮助他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万米睡佛:万米睡佛是梵净山的一大景观,由山顶的岩石构成,形态逼真。据传,如果有人站在睡佛的脚趾上拍照,会带来好运和吉祥。</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看,又是人像石。</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金顶,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又叫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新金顶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的惊叹号,奇险无比。攀登金顶,需由右侧沿从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倘若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金顶是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景盆”,品位高,绝世仅有。</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弥勒佛的道场,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早在汉代就以三山谷的名字载入史册,明朝因风光神奇和佛教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梵净山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山,还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被誉为“地球绿洲”和“动植物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承恩寺是梵净山的一座古刹,位于红云金顶与老金顶之间。这座寺庙建于明朝时期,香火鼎盛,是信徒们朝拜的重要圣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可以看得出来金顶分开处及连桥。</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下的侗族寨子。寨沙侗寨处于神奇的梵净山山麓,清澈的太平河从门前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整个寨子青山环抱,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犹如世外桃源。寨门、广场、钟鼓楼、农家乐、64栋二层吊脚楼为该寨的典型建筑。</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是侗寨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聚会议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寨中广场望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侗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寨沙吊桥</p> <p class="ql-block">罗汉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p> <p class="ql-block">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12日,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筹建纪念碑。1941年12月30日,纪念碑正式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抗战胜利。1945年10月,重庆市第二届第五次临时参议会决定,为纪念重庆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并确保这种地位能在战后继续延伸下去,决定在“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1947年8月,抗战胜利纪功碑主体完工。同年10月10日10时,重庆各界数万人于都邮街精神堡垒广场举行“抗战胜利纪功碑”落成典礼。1950年3月2日,重庆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要求批准更名“纪功碑”。同年7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布告改变市区部分街道名称中,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9月18日,时任重庆市市长陈锡联正式向西南军政委员会请示,抗战胜利纪功碑究应改为“西南解放纪念碑”抑或“重庆解放纪念碑”。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了碑名</p> <p class="ql-block">重庆美术馆成了网红打卡地。重庆美术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1号国泰艺术中心,是一座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美术馆于2013年10月建成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大桥夜景。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大河。</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秦张仪灭巴国后修筑巴郡。三国蜀汉时期,李严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筑城。当时重庆人烟稀少,大规模开采山石困难,所以为土城。南宋时期,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由条石堆砌而成。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此地曾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记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四次筑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为闭门。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洪崖门,历来为军事要塞,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洪崖洞在洪崖门外岩下崖边,是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p> <p class="ql-block">小说《红岩》描述了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他们也是我童年的偶像。今天到此参观,是瞻仰江姐等共产党人崇高人格和信仰的力量,也是感谢他们舍身给我们带来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岗亭</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受难烈士</p> <p class="ql-block">女子牢房</p> <p class="ql-block">许建业烈士塑像。小说《红岩》许云峰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监狱岗楼</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附庸风雅用诗人的字号“香山居士”前面二字,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而附近老百姓还是习惯性的按照当地的习俗称为“白公馆”。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白公馆关押人员最多时达100多人,并且关押的都是军统局认为案情比较严重或是级别比较高人物。</p> <p class="ql-block">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原防空洞被改为刑讯洞。</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内小萝卜头塑像。他1941年出生于江苏邳州,他的父亲宋绮云和母亲徐林侠都是共产党。</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宋绮云作为杨虎城将军的秘书,为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奔走,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徐林侠也积极筹备妇女救国会,协助宋绮云开展革命活动,后被捕。小萝卜头成为白公馆最年轻的革命者和烈士。这条红领巾是少先队员们给他佩戴的。</p> <p class="ql-block">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大声》周刊停刊号、周恩来亲笔批示的介绍信等大量珍贵文物,及革命烈士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由白公馆监狱旧址、渣滓洞监狱旧址、中美合作所总办公室旧址、松林坡大屠杀尸坑遗址、“11.27”烈士公墓等组成,1999年建红岩魂广场。醒目的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小先队旗拾梯而上,庄园肃穆,寓含深意!</p> <p class="ql-block">西南政法大学校址就在旁边。</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面积1.5平方公里,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被赞誉为"小重庆",是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磁器口古镇(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据说: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仓皇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浪迹天涯。当他流落到巴蜀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后来,世人知道事件真相,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如此这般,白岩场</p> <p class="ql-block">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磁器口古镇(6张)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p> <p class="ql-block">离开磁器口</p> <p class="ql-block">重庆中共南方局旧址。大门前是周恩来塑像。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位于重庆市红岩村。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人生活、战斗的地方,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中共南方局领导成员</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住处。</p> <p class="ql-block">南方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是1939年秋至1946年5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地。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秦邦宪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办公和住宿。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住宿40多个日夜,成功指挥了上党战役,作出了向东北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于此地重书了名篇《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曾家岩书院就在南方局旁边。其前身可追溯至清末,最初为本地望族书院。1915年,书院被改建为新式学院,成为法国天主教加尔默罗苦修院的修道院公学堂。1937年,此地被国民政府警察局购买,设立为国民政府警察局第六署,后改为上清寺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这里曾作为房管局公房,居住过近百户人家。2018年4月,曾家岩书院重新开放,成为一个集阅读、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书院内珍藏有大量的抗战、统战书籍,建筑风格融合了民国与法式建筑元素,展现了中欧混搭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一个集传统文化体验、国潮文创体验、国际交流中心和生活方式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区域。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1号,南临解放西路,北临中兴路,坐落于长江江畔。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占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分为A、B、C、D、E五个地块,包含了四大功能区域:传统文化体验区、国潮文创体验区、国际交流中心和生活方式中心。此外,该区域还划分为南北风貌景观带和东西旅游拓展带,共打造了“十八景”,涵盖了自然风貌景观、艺术景观和历史展陈等,展现了重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防空洞是‌重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与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紧密相关。这个防空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是从重庆山顶的繁华商业区通向山脚老城区的老街道。十八梯防空洞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简陋的条件,没有进水、通风、防火、防毒设施,导致在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中,由于人数超过容量和隧道内通风不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同样迷人,其夜景视觉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筑山墙面、建筑顶部、建筑檐口和梯步上,充分体现了重庆的3D城市属性,为观景台视点及行人视点带来了极佳的夜景感受,使得十八梯在夜晚同样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街全铜制品博物馆。这是民间的一个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美轮美奂的18梯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俯瞰十八街。</p> <p class="ql-block">重庆古城墙,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滨路,切山为墙、辟峡为门,是世界建城史上最具特色的城墙之一,历史上曾4次大规模筑城,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重庆古城墙加上新城门共有18门,就是民间所说的“重庆城,开九门,闭九门”。重庆古城墙现存城墙共17处56段,总长约4404米,包括40米独立存在的宋代城墙。现状能完整显露的城墙段约为1295米,通过保护实施重新显露的城墙段约为2103米,共34段,</p> <p class="ql-block">现存城门和瓮城遗址共7处,包括东水门、太平门、通远门等3座现存开门,人和门等1座现存闭门,千厮门、南纪门、储奇门等3处部分瓮城遗址。现存炮台1处,位于通远门城墙段。</p> <p class="ql-block">城楼。</p> <p class="ql-block">攻城再现。</p> <p class="ql-block">防守英姿</p> <p class="ql-block">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于1919年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被称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1919年4月10日,流亡上海的韩国志士经李光洙、孙贞道提议,同时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在位于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22号的玄楯住所召开由来自韩国各地和海外的独立运动代表29人出席的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临时议政院,作为最高民意机关。抗日战争时期迁往重庆。</p> <p class="ql-block">金九塑像。大韩民国在上海正式确立废除君主制,成立民国;1919年4月11日,召开了大韩民国临时议政院第一届会议。选举李东宁为议长,孙贞道为副议长,李光洙、白南士为书记。在上海选举出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任国务总理李承晚和第一任所有部长级长官;在上海召开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代表会议;在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议会;在上海通过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韩国政府亦以在上海成立临时政府的1919年作为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年,20年代后期金九成为临时政府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1940年9月17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成立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李青天将军出任总司令,李范奭(音shì)将军出任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书,正式对轴心国宣战,并宣布重庆为大韩民国“借地办公”的临时首都,重庆成为中韩两个国家的政府办公地。韩国游客到重庆旅游,都要来这里参观,游客在留言薄上留言。</p> <p class="ql-block">当时除了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外,在朝鲜半岛和苏联还有大韩民国议会政府、朝鲜民国临时政府、汉城临时政府、大韩民间政府、新韩民国临时政府等等。</p> <p class="ql-block">韩国参观者留言签名。</p> <p class="ql-block">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p> <p class="ql-block">巴蔓子之墓。春秋、战国约公元前4世纪,巴蔓子时期巴国内乱,国君遭受胁迫。蔓子将军曾向楚国国君求援,并许巴国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楚国使臣来求践约。他委婉、慷慨作答:“许诺,为大丈夫之言。然,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言毕,自刎,满座大惊。</p> <p class="ql-block">使臣无奈,捧蔓子将军头颅归。楚王唏嘘:“如得此忠臣,又何需几座城池。”遂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巴举国悲痛,于国都厚葬巴蔓子将军无头之遗体。常璩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评价说:“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成都</p> <p class="ql-block">酒店旁广场</p> <p class="ql-block">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距市中心10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众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作为“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示范工程”,</p> <p class="ql-block">以保护和繁育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0年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15只,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且种群遗传质量、种群内个体健康状况和行为健康状况均良好。</p> <p class="ql-block">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大熊猫长期国际合作研究的单位,先后与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德国、丹麦建立了“大熊猫长期国际合作繁殖计划”。</p> <p class="ql-block">未成年的小熊猫<span style="font-size:18px;">室内</span>培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旨在展示‌古蜀文明。博物馆依托三星堆遗址而建,展示了从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古蜀文化。博物馆的展馆分为两部分,展示了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其中,‌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反映了古代蜀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截至落成开馆时,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现有展馆的5倍。除了青铜神树等1986年出土的珍贵文物移步新馆,还有近600余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数量为原展出文物的3倍。</p> <p class="ql-block">进入“时空螺旋”序厅,螺旋楼梯环绕放大6倍的青铜大立人雕塑,让游客切实感受古蜀文明“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商铜立人像:此文物为商代的青铜器,立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与底座两部分。人像浓眉直目,高鼻阔嘴。头戴花状高冠,身着三层窄袖半臂式右衽上衣。人像双臂抱握于胸前,双手环握中空。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现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立人像通高2.62米,重约180公斤,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之最”。人像体态修长,面容庄重,双眼炯炯有神。其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件套衣,衣上纹饰繁复精美,显示出古蜀人独特的服饰风格。双手握成环状,置于胸前,似乎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馆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p> <p class="ql-block">商戴金面罩铜人头像:此文物为商代的青铜器,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和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高41厘米,面部贴有金箔,金箔轻薄如纸,光滑细腻。人头像的面部轮廓清晰,双眼微闭,神态安详。其头顶戴有高冠,冠上饰有精美的纹饰。金面罩与青铜人像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古蜀人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旧馆,前几次参观是在这里进行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考古人员将几件铜器组合起的铜具。也可能根据新的考古证据的发现,会有新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人物和神兽造型。整体造型繁复而精美,上面的人物和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青铜神坛的表面还铸有云雷纹、鸟纹等图案,显示出古蜀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铸造技艺。</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p><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高达3.96米,由基座、树干和树枝组成,整体呈现出巍峨壮观的气势。基座呈圆形,饰有精美的云雷纹。树干笔直,表面铸有繁复的纹饰,显示出古蜀人精湛的铸造技艺。树枝弯曲自然,错落有致,上面还挂有果实和神鸟,果实小巧玲珑,神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