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四载,首次踏上归家之旅,思念之情如同离弦之箭,急切而热烈。 列车上,身着军官制服的我,感受到周围不时投来的目光,心中不禁有些得意。<br><br>只是这份得意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被回家的喜悦所淹没。<br><br>时光荏苒,如同白驹过隙,探望家人的日子转瞬即逝,宛如昙花一现,虽美却短暂。<br><br>也曾期待与旧友重逢,然而岁月匆匆,终究未能如愿。<br><br>短暂的相聚犹如一场梦,让人回味,却又不得不面对离别的苦涩。<br><br>转眼间,便到了告别的时刻,心中的不舍如同秋天的红叶,一片片悄然飘落在心间,化为无尽的思念与眷恋。 身为军人,知道不能长久陪伴家人身边。<br><br>但是,这份深深的眷恋如同藤蔓,紧紧缠绕在心头,难以割舍。<br><br>3千多公里的归队之路,绿皮火车需要耗费漫长的三天四夜。<br><br>按规定,干部探亲可享受卧铺待遇。<br><br>可在80年代,乘坐火车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坐位票已是一票难求,卧铺票更是遥不可及。 经过短暂的思考,我决定搭乘从省城贵阳始发的Z149次“直快列车”,放弃了昆明至北京,中途停靠贵阳的T61次“特快”。<br><br>做出这样的抉择,原因是起点站或许有希望购到座位票。<br><br>虽然“直快”没有 “特快”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却也晚不了太多的时间。<br><br>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中途站出售的都是站票,上车后找不到座位,便只能在车内站上几天几夜,这种经历,我实在不愿去尝试,“特快”只能望而却步。<br><br>不出所料,正确的指导思想,换来了意外的收获。<br><br>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排队后,我手中拿着的,不但是一张两座的坐位票,而且是靠窗的好位置。 它仿佛是一个移动的观景台,不但可以尽情欣赏窗外流转的风景,还可以将头枕在座椅间的小桌板上,享受列车上的睡眠时光。<br><br>这真是意外之喜啊,原本以为漫长单调难熬的旅程,瞬间变得轻松而愉悦。<br><br>夜幕低垂,趴在小桌板上的我,随着列车轻轻的摇曳,不知不觉沉醉在了梦乡之中。<br><br>现实与梦境的悄然转换,我浑然不觉。<br><br>突然间,车厢内人声鼎沸,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br><br>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惊醒,睁眼一看,原来列车即将到站,部分旅客收拾行李,准备下车。<br><br>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听到人们谈论列车已经到达湖南,具体是哪一站我不清楚,也不想去打听。<br><br>这一站下车的人不少,但上车的更多,车窗外人头攒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急切和期待。 未等列车完全停稳,心急的年青人和学生已经开始行动,他们不顾车内旅客的抱怨和抗议,将行李从半开的车窗扔进车厢后,便一个接着一个的攀附着车窗向里爬,全然不顾进来后踩到了谁或是撞到了谁。<br><br>倘若靠窗的座位是女子,爬窗的人只能从女子的腿上翻越,然后引发阵阵惊叫声。<br><br>一时间,我所在的车厢变成了一个热闹的舞台,不少座位都在上演着一幕幕“鸡飞狗跳”的喜剧,让人忍俊不禁。<br><br>好在大家都能相互理解,场面虽然混乱,并未引发大的纠纷,反而给旅途增添了几分乐趣。 早在火车进站之前,我身边的车窗便被对面的女子提前关上了,显然女子经常坐火车,提前预见到了这一幕。<br><br>虽然窗外有人拍着窗户求开窗,但在对面女子的示意下,我只好装着没看到。<br><br>身边的旅客也要下车,提前离座等在车门前。<br><br>不久,一名爬窗进来的青年来到我面前,询问坐位是否有人?我是否去北京?<div><br></div><div>得知坐位空置,我的目的地也是北京后,青年欣然坐下,看上去似乎很高兴。</div> 又过了一会儿,两名从车门上车的中年夫妇,还有一名看上去很是憔悴,却非常漂亮的女孩来到了我们的坐位前。<br><br>原来,这名青年和中年夫妇都是用站台票进站,中年夫妇是女孩的父母,送女孩上车。<br><br>那不知是女孩兄长还是弟弟的年青人,翻窗上车,提前为女孩抢到了坐位, 起身让女孩坐下后,年青人向中年夫妇介绍道:“爸!妈!这位解放军也是去北京。”<div><br></div><div>中年男人立即高兴的说道:“太好了,解放军同志,我女儿病了急着回学校,这一路能不能麻烦你照看一下?”</div> 这样的请求,我当然不能拒绝,待女孩父母下车后,便热情的邀请她坐窗边,我坐外侧,以便照看这位柔弱的旅伴。<br><br>谁知女孩谢绝了我的好意,让我很是尴尬,都不敢去看周围的旅客。<br><br>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窘迫,女孩取出了一些药片,然后将茶杯递给我,暗示自己要吃药,让我去打水。 这一举动既巧妙又体贴,立即化解了我心中的尴尬。<div><br></div><div>找到装有锅炉的车箱后,水还未烧开,锅炉前,已经排上了长长的队伍。<br><br></div> 队尾中的我,因着急便在队列中晃来晃去,还时不时伸长脖子,查看水是否烧开。<br><br>一位排在我后面,看起来像是地方干部的中年人,见状便关切的问道:“解放军同志,您是有急事吗?”<br><br>我不经意的回答道:“是啊!我得赶紧打水给病人吃药。”<br><br>听了我的回答,这位干部模样的人离开了队伍,快步走到锅炉前,向排队的人们高声说道:“解放军同志有急事,大家让他排在前面好吗?”<br><br>话音刚落,人们便纷纷后退,为我腾出了第一的位置。<br><br>那一刻,我是真的被感动了,觉得当兵的艰辛和付出,值了。<br><br>女孩服药后不久,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便开始了查票。 突然查票的原因想是翻窗进来的人太多,车方担心有人逃票。<div><br></div><div>女孩在身上寻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票后显得有些慌张,让我帮她从行李架上取下一大一小两个提包。<br><br>80年代,没有现代的拖箱和背包,人们出行都是用提包。 女孩自己翻小包,让我翻大包。<br><br>当我拉开手提包的拉链,映入眼帘的是一堆衣物和零食,夹杂着几本书籍和一些杂物。</div> 当然,还有内衣什么的,让我有点尴尬。<br><br>不待我翻找完毕,女孩已经在她的小包里找到了车票。<br><br>从她不满的嘟囔声中,我明白了女孩的父母下车时,忘记告诉女孩车票放哪了。<br><br>这场意外的小插曲,将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br><br>一场虚惊过后,车厢内恢复了平静。<br><br>女孩背靠座位,边咳嗽边打盹。 我注意到她的脸颊通红,显然病情有所加重,但这飞驰的列车上,我也束手无策。<div><br></div><div>时间悄然流逝,在咳嗽与睡意间徘徊的女孩,渐渐的将头靠在了我的肩上,这是睡着了。<br><br>为了不惊醒她,我只好挺直身体坚持不动,默默地支撑着她那柔弱而疲惫的身躯。</div><div><br></div><div>突然,女孩的身体滑落,掉到了我的怀里。</div><br>我心中猛地一紧,担心她会从座位上跌落,便本能地伸出双手,抱住她的双肩,将她固定住。 惊醒后的女孩睁开眼睛看了看我,很快又将眼睛闭上,心中担心的我这才将心放下,暗自庆幸没有被误会。<br><br>倘若女孩因误会喊上一嗓子,这丢人可就丢大了。<br><br>不忍心叫她起来的我,此刻也是非常的无奈,只好继续抱着她,让她在我的怀里休息。<br><br>第一次拥抱着一名女孩,而且是一位非常迷人的女孩,凝望着她那美丽而安详的睡颜,心中的爱慕悄然触动,我意识到自己动心了。<br><br>只是,车箱内不经意间投来的目光,让我感到有些足促和不安 。<br><br>随着晨光的来临,我小心翼翼地扶着女孩走向洗手间,然后匆忙回到座位为她取来洗漱用品。 待她洗漱完毕,又细心的将她扶回坐位上坐好,这时的我感慨万分,想不到自己还能做到这般的细心周到。<br><br>不久,列车开始供应早餐,我坐火车从来不带零食,都是车上买盒饭。<div><br></div><div>当餐车停在我们的面前,我取出钱包准备买上两份的时候,被女孩制止了,她要我陪着她一起吃零食。<br><br>零食种类很多,现在只记得吃了许多香脆的饼干、鲜嫩的煮鸡蛋。<br><br>最让我无语的是,女孩居然还带着水果糖,可无论她如何相劝,我都坚决不吃,身着军装的我,众目睽睽之下,实在不好意思当众吃水果糖。</div> 为此,她还生气了一会儿不理我,让我颇感无奈。<div><br></div><div>自那晚起,每当夜幕降临,女孩都会小鸟般依偎在我的怀里入睡,白天则坐在窗边欣赏窗外的风景,偶尔也会和我聊聊天。<br><br>交谈中,我也逐渐了解到,女孩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暑假结束不顾家人反对,带病长途返校。<br><br>女孩的坚强,让我对她敬佩的同时也更加欣赏。<br><br>这趟旅程,犹如一场奇妙的邂逅,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相知,编织出一段段美丽的回忆,难以忘怀。<br><br>或许是身边有女孩相伴的原因吧,时间似乎变快了,不知不觉间,旅途中的最后一天悄然而至。<br><br>这时的女孩看上去好了许多,也精神了不少。<br><br>终于,汽笛声中,播音员通知火车就要到达北京站,我们的旅程也即将画上句号。<br><br></div> 在女孩的指挥下,我将女孩和自己的提包一并取下放在座位上,起身站立准备迎接下车的时刻。<br><br>就在列车减速的刹那,女孩突然从包内取出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迅速写下自己的联系地址,撕下后递给我,嘱咐我回到部队后给她写信。<br><br>由于马上就要下车,我匆匆地瞥了一眼地址,这才得知她是北京昌平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br><br>考虑到昌平不远且我还有空闲时间,便提议送她回学校。 女孩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眼中有喜悦和信任的光芒在闪烁。<br><br>下车后,我提着自己的包和女孩的大提包,与她并肩而行,缓缓步出车站。<div><br></div><div>出乎意料的是,车站外竟有三名男孩在等候,他们是女孩的同学,特地前来迎接。<br><br>看到他们,女孩很高兴,立即和他们谈笑在一起,仿佛忘了身后还有一个提着包的我。<br><br>这一幕,和多年前家乡的一幕惊人地相似,让我想起了一桩难以忘怀的往事,也是后来我决定参军的重要原因之一。<br><br>那时的我,还是一名知青,上山下乡刚满两年,达到了家乡知青回城安置工作的所有条件。<br></div> 某天黄昏,请假回家的我,因事路过家乡举办各类活动的大操场,看到操场正前方的大礼堂灯火辉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div><br></div><div>猜想大礼堂内可能在演戏,学生时代经常设法溜进去的我,也想尝试一下运气。<br><br>然而刚靠近人群,就瞥见了前方不远处的一道倩影。<br><br>那是自己一直喜欢的,当兵后还经常出现在梦中的同桌。<br><br>此刻的她正和3名男同学谈笑风生,非常的开心。<br><br>我默默地站立了片刻,将这一幕永远的定格在了记忆中。<br><br>见同学们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谁注意到近在咫尺的我,便转身悄然离去。<br><br>第二天,童年时代便怀揣着军人梦的我回到知青点后,目光不由自主的被知青点墙上那醒目的征兵标语所吸引。<br></div> 想到小道消息,今年是汽车部队征兵,兵种优越,心中的军人梦瞬间被点燃。<br><br>然而,想到就要安排工作,难免有些犹豫,在现实和梦想之间,难以决断。<br><br>就在自己摇摆不定的时候,大操场上的一幕突然浮现在脑海中,心中立即涌出一股强烈的冲动,渴望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远离旧日的同学。<br><br>报名与否的犹豫,在这股强烈的冲动面前,如同阳光照晨雾,当即消散得无影无踪。<br><br>也不和家人商量,毅然踏上了前往公社的道路,找到公社武装部的彭部长后,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报名参军的决心。<div><br></div><div>公社离我们的知青点很近,步行仅需两三分钟。<br><br>公社我也很熟,原因是公社小卖部的售货员,以前也是知青中的一员,岁数大我不多。<br><br>上山下乡没多久我们便成为了朋友,没事经常去他的小卖部中相聚。</div> <div><br></div><div>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和小卖部中经常遇到的书记、社长、武装部长等公社干部混了个脸熟。<br><br>他们之中不乏幽默之人,有时也会对我开玩笑:“等你上山下乡满两年的时候,大学名额我们第一个推荐你。”<br><br>在我们充满青春的年代,高中毕业后都要上山下乡,体验别样的生活。<br></div><div><br></div><div>大学的门槛,不是冰冷的试卷,家乡的政策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两年后,由知青点所在地层层向上推荐。<br><br>遗憾的是,就在我上山下乡界满两年之际,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br><br>见我完成了报名参军表格的填写,彭部长收好表格后,突然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br><br>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想,或许是部长在告诉我,有志当兵,好样的,我支持你。<br><br>谁知体检时听不懂本地地名差点弄了个不合格。<br></div><div><br></div> 原因是测试听力的医生是本地人,念的都是本地地名,而本地地名多为少数名族语言的音译,对当地人来说,耳熟能详,可我就不行了,虽然努力倾听,十多二十个地名中,就听清楚了波嘎、姑鸡这两个自己已经知道的地名。<br><br>眼见听力测试要黄,彭部长便对测试听力的人说道:“他是知青,你得说些他熟悉的才行。”<br><br>闻言,测试听力的人重新来过,这次改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共产党、无产阶级” 等等,这些熟悉的词汇,我自然不会听错,顺利过关。 拿到入伍通知后,父母因当兵这么大的事都不与他们商量,心中不是太高兴,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便又对我说道:“即然想去,去了就不要回来了。”<br><br>我想这话的意思是鼓励我好好干争取进步吧,也和我的初衷不谋而合,便点头表示同意。<br><br>想不到,多年前的一幕,居然又在此刻重现,顿时心中一股股的怨气不断上涌,让我无法抑制,便将女孩的提包重重的往地上一放,掏出她的通信地址往地上一抛,转身就走。<br><br>身后传来女孩呼喊声,我不回头也不搭理,可当自己走到公交车站台前,准备乘坐公交车前往西直门火车站购票的时候。 女孩温柔的身影,火车上一幕幕温馨的画面,突然在心中浮现。<br><br>刹那间,自己就后悔了,转身一路狂奔。<br><br>当我气喘嘘嘘跑到车站大门前,入眼全是陌生的旅客,女孩已经离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四下里转了无数圈也没有找到。地上空空如野,通信地址显然也被女孩捡走了。<br><br>悔意如同波涛汹涌的潮水,汹涌而来,将我淹没在无尽的懊悔与痛苦之中。<br> 我渴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有机会挽回那一切,然而现实的残酷却无情地告诉我,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br><br>车站大门前,我呆呆地站立了很久很久,任由旅客洪流从我身边经过,散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