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风车村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到达海牙<span style="font-size:18px;">(The Hague),这是荷兰第三大城市,位于荷兰西海岸。</span>荷兰的王室居住地、中央政府、大使馆、国际组织等都设在海牙。自13世纪以来,海牙一直是荷兰的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到海牙就一定要到莫瑞泰斯皇家博物馆打卡,这是与阿姆斯特丹的国立美术馆以及梵高美术馆齐名,收录了荷兰17世纪以来诸多的艺术杰作。</p><p class="ql-block"> 馆中收藏了荷兰黄金时代以来最卓著的画作,包括维米尔 (Vermeer) 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伦勃朗 (Rembrandt) 的《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法布里蒂乌斯 (Fabritius) 的《金翅雀》(The Goldfinch) 以及波特 (Potter) 的《公牛》(The Bull) 等等名作。</p> <p class="ql-block"> 莫瑞泰斯皇家博物馆,也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海牙国会大厦一角,</span>是荷兰驻巴西总督、荷兰王子约翰·莫里茨于1636-1641年所建宫殿,这是一座建于水面之上的宫殿建筑,带有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其镇馆之宝是著名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的。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该画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轮廓,似乎她是黑夜里的明灯,微微的光彩,不夺目不耀眼,十分温和。画面之中构成强烈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维米尔 的另一作品《代尔夫特风景》 </p><p class="ql-block">这是荷兰黄金时代最著名的城市景观。维米尔把建筑物画得比它们实际上还整洁。</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之所以被公认为杰作,是因为画家对光影间相互作用,以及多云天空和水面微妙反射的精准捕捉。</p> <p class="ql-block">维米尔的第三幅作品《狄安娜和她的仙女们》</p><p class="ql-block">是其作品中比较少见的神话题材</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的早期作品《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p><p class="ql-block">描绘得是当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最负盛名的外科医生扬·杜尔普博士。曾经研究过人像学的伦勃朗,准确的捕捉到杜尔博士的微妙表情,让他十分满意。当时流行的这种群像画往往是人物的罗列,缺少艺术构思。伦勃朗却与众不同,他把这幅群像处理为既有一定的情节,又让每个人的肖像能够清晰展现,使作品更富于表现力。</p><p class="ql-block">由于这幅《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肖像画的成功,使得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一举成名,并确立了其在画界中不可动摇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伦勃朗</p><p class="ql-block">这幅自画像创作于伦勃朗在世的最后一年,很可能是他最后一张自画像。酣畅自由的表现力证明,即便在生命尽头画家依然精力饱满。</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沐浴中的苏珊娜》</p> <p class="ql-block">《西蒙的赞美之歌》伦勃朗</p> <p class="ql-block">油画《索尔与大卫》 伦勃朗</p> <p class="ql-block">《一个戴着羽毛贝雷帽的男人的头像》伦勃朗</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两个非洲男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一位老人的肖像》</p><p class="ql-block">伦勃朗用他日益娴熟的粗犷笔触勾画出一位歪戴帽子、领口松散、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的老人。看似笔法随意,实则真切传神。</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肖像画</p><p class="ql-block">黑色衣服,白色领子,在黄金时代的荷兰很常见的打扮,但鲁本斯还是把他标志性的红色放进了画作之中,为这对夫妇的肖像画增添了温暖的颜色。这对夫妇可能是安特卫普的商人,画中的夫人是鲁本斯第二位妻子的姐妹。</p> <p class="ql-block">《欧内斯汀•约兰德肖像》杨•安托尼兹</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约翰、抹大拉的玛丽亚三联画》</p><p class="ql-block">扬•普罗福斯特(Jan Provoost)</p> <p class="ql-block">《弗洛里斯•范•埃格蒙德的肖像》</p><p class="ql-block">扬•戈塞特(Jan Gossaert)</p> <p class="ql-block">《来自莱斯皮内特家族的一个男人的肖像》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p> <p class="ql-block">《厨房场景和在以马忤斯的基督》约阿希姆•比克莱尔(Joachim Beuckelaer)</p> <p class="ql-block"> 《画室》威廉·范哈克特,</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实际上是一个所谓的画廊。 画家将著名的佛兰芒、德国和意大利古典大师创作的虚构艺术作品集,全部放在博物馆中,从而创造了他梦想中的收藏品。 以圆顶为背景的圆形房间以鲁本斯在安特卫普的房子为基础。</p> <p class="ql-block">扬·斯泰恩《老人怎么唱小孩就怎么吹》,这个标题实际上是荷兰的一句谚语,意思是上梁不正下梁歪。</p> <p class="ql-block">《锥角球形酒杯、表静物画》威廉•克拉斯•赫达(Willem Claesz Heda)</p> <p class="ql-block"> 《冰上乐趣》亨德里克·阿弗坎普</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典型的荷兰冬日景象:冰上乐趣。人们在冰封的河面上滑冰、玩雪橇和烧瓶游戏,肆意嬉闹。 </p> <p class="ql-block">《西蒙颂歌》阿伦特•德•格尔德(Arent de Gelder</p> <p class="ql-block">《木屋景观》迈因德特•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p> <p class="ql-block">《本特海姆城堡景观》雅各布•凡•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p> <p class="ql-block">《摩西和法老的王冠》扬•斯特恩(Jan Steen)</p> <p class="ql-block">《乌得勒支的马里亚普兰人和马里亚克人》彼特•萨内顿(Pieter Saenredam)</p> <p class="ql-block">《写信的女人》杰拉德•特•博尔奇(Gerard ter Borch)</p> <p class="ql-block">《代尔夫特聂乌街上的威廉之墓》杰拉德•虎克吉斯特(Gerard Houckgeest)</p> <p class="ql-block">《静物:花、钟表》威廉•凡•艾斯特(Willem van Aelst)</p> <p class="ql-block">《静物:水果、贝壳、郁金香》巴尔塔萨•范•德•奥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p> <p class="ql-block">《牧羊人的崇拜》扬•德•布雷(Jan de Bray)</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收藏的其他作品,为人们全面展示荷兰黄金时代的人物、风景、风俗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海牙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大拱门上两只狮子护着一面盾徽,盾徽中央是一只红色的小狮子,顶部是一个王冠。很有中世纪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海牙国际法庭所在地——和平宫。和平宫建于1907—1913年,占地约7公顷。1945年6月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联合国国际法院,以此为驻地已经有将近80年了。</p> <p class="ql-block">和平宫外,有一永恒“和平之火”纪念碑,于2002年被放置在和平宫的入口大门旁。</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被来自196个国家的196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组成的世界和平之路所包围。</p> <p class="ql-block">海牙唐人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