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假期中阅读的第三本书是《凭什么让学生服你》。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和管理经验,用平实的语言、丰富的案例,讲述了作为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如何用脑、用情、用心,让学生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更好助力孩子们成长。</p><p class="ql-block"> 当我拜读完著作后,我心如明镜,深感受益匪浅。想要让学生信服,老师需要练好内功。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最好的说服是示范</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主旨是“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不是亲情、亲近、亲爱,更多是指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由衷佩服。而真正赢得学生佩服的,正是老师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当代社会发展是动态的,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都在持续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俗话说“学高为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这些变化,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它们,不断地努力,与时俱进,用我们的学识和智慧启迪学生,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接受新事物新信息也会使我们与学生拉近距离,促使教与学之间矛盾的解决。</p><p class="ql-block"> 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师德是立业之本,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工作认真、关爱学生。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可以真正地让学生信服,这种敬仰之情不仅仅因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品格、修养以及对学生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因此,改变课堂的第一步,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心中设立一把判断标尺,塑造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做新时期的“四有好老师”,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让学生成为有品质、有修养、有担当的人。</p> <p class="ql-block">二、最佳的沟通是共情</p><p class="ql-block">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凭什么信你所传之道?为什么同样的“道”有些却不被学生所接受?关老师在书中说,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特点是“先信其人,后信其道”,只有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与理解,才会对你所传之道有发自内心的信服。</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特殊生,好动、好静、逆反心理强、冲动爱打架等,他们常遭受异样的目光以及不友善的对待,甚至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性格。我们总是习惯了对其讲道理,即便教育的语言娓娓动听,他们却总是明白道理而情感对立。这需要我们从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倾听循循善诱,耐心启迪、激励、感染,做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让他们心灵畅游于真诚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我对教育的真谛也有更深的领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跟孩子们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求,用真诚和爱心去感染他们,做到一视同仁。正如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都记下来,走到每一个同学的面前,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慢慢的影响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平等的对待、真诚的心。</p> <p class="ql-block"> 三、最美的发现是个性</p><p class="ql-block"> “亲其师,信其道”,为师者,让学生亲,让学生信,靠的是内功,而深厚的内容又一定表现为高明的,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方法得当,即使是批评,他们也会心悦诚服。</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我们尊重个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激发他们的潜能。关老师高明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艺术性处理学生问题”、因人而异强刺激”、“响鼓也要重槌敲”,都告诉了我们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针对性地给予指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只关注好学生的光鲜亮丽,忽略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将会失去对他们的真正了解和认识。同样地,如果我们只关注后进生的缺点和弱点,而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和潜力,那么我们也会错失帮助他们成长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发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四、最暖的链接是情感</p><p class="ql-block">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师恩、师爱。书中提到对教育过程的品味和思考:只有用心血去浇灌那稚嫩的幼苗,才会获得幼苗长成大树后那种成功的喜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学生在我的语文课上表现各异,有的积极举手发言,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遇到难题才举手。我时常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解读,洞悉他们的心理。班内有个上课约束不了自己随便说话和乱动的学生,科任老师一管还会顶嘴。我接纳他的情绪宣泄,为了了解其所思所想以及需求,课下我从家常话题切入与该生谈话。渐渐的,他开始听我的话,纪律好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师爱蕴涵在为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就需要我们对其用心观察。如果学生的表情、动作神态、衣着等稍有异常或者变化,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如果家庭出现变故,如果心理发生了偏差,这些情况更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疑惑和问题,用爱温暖和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我们每天忙着教学工作,往往容易忽略了对学生感情的培养。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细微变化,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真正为学生考虑。正如一个微笑,对于失落无助的学生来说是温暖的阳光;一声鼓励,对于犹豫不前的学生来说是前行的燃剂。</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和兼任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将继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更好的学习方式,就像关老师在书中讲到:“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理解学生,用情去滋润学生。”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点亮他们前行的道路,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美好的青春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