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深研解读</b></p><p class="ql-block">了解一个概念,做一件事情,爱一个人,都要从了解它的前生今世开始。不是单单的仪式,而是表达对此的尊重,以及对自己的尊重</p><p class="ql-block">例如本期深研课程《对话与沟通,通向语言与人的沟通》,杨老师用了一天的时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言语与语言的区别;我们的语言系统;以及在这个语言系统下我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在这个语言背景下,我们再来说“语言和人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意识觉醒的标志,语言不仅赋予了人生命的意义,同时也桎梏着人超越现有的语言系统。</p><p class="ql-block">如何在现有的语言系统里照见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我今天要着重表达的主题,也是杨老师带我们领略桂林攀岩的意义所在。虽然没能参加深研游学,但是在大家分享的故事里,已然能够深受鼓舞。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爱能创造奇迹》。</p> <p class="ql-block"><b>二、生活印证</b></p><p class="ql-block">从去年六月参加深研到今年再一次来到无锡深研班上,中间经历的这一年是我重新认识自己的一年,这一年儿子高考结束,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儿子号啕大哭。我说着言不由衷的言语,被儿子指出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你学了家庭教育那么多年就是想看到我今天这个熊样吗?</p><p class="ql-block">听到儿子的话,我撕心裂肺。想到自己从儿子六岁我单身带着他,到他自我意识萌醒所谓的青春期到来,我不顾一切的学习家庭教育,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春节假日,对孩子的教育我认为就像给他的翅膀一样,我可以不给孩子留下任何财富,但是在他个人的生命成长上我要不顾一切的给他插上翅膀,只为了等到有一天我走了,我能够坦然的离开。但是我真的给他插上了翅膀了吗?听到儿子的话,我意识到我错了。他的翅膀是自己长出来了,不是我想插上就能插上的!幸运的是,我今天理解了儿子的话,问题不在于答案是否对错,而在于提出问题本身。儿子是懂他的妈妈的!</p><p class="ql-block">如今从去年的那场经历中跳脱出来,再来看那时的自己。虽然学习家庭教育有几年了,也认为懂得了一点教育的皮毛,无论是从对人的认识,还是从高考的角度看待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是当真正面对高考的不如意,面对孩子对自己的否定,我嘴上说的巴巴的,硬硬的,但是身体知道答案。</p><p class="ql-block">我突然在一个周末晕倒了,晕的天旋地转,躺在床上,心里空空的,身体无力的摊平了。天旋地转,想用手找个支点站起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手在哪里。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几分钟,也可能半个小时,踉踉跄跄的起身,摇晃的扶着床沿,沿着墙上了一趟厕所。回来躺在床上,双眼模糊,泪眼横流,没有缘由。后来公司一次体检,我把自己的症状说给大夫听,最后诊断是耳石症。问我最近有没有受过刺激,我说没有。医生让我再想想,我想了一圈还是说没有。唯一的就是儿子高考不理想我心里不舒服,但是道理都懂,我感觉没有受到刺激。大夫说这就对了,感觉不代表真实。潜意识里的东西,就是让你不知不觉无意识的发生了,同时控制着你的身体,你的命运。一身冷汗警醒!这就是言语和语言的差别。言语代表着情绪,代表着无意识,就像泥石流一样,最后导致着一泻而下,无法控制。而语言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意识,有规则,理性的意识系统。就像泄洪的闸门一样,可以有张有驰的开闸关闸,保持水流的平稳。</p><p class="ql-block">我就是在固有的语言系统中把自己禁锢了,我认为儿子成绩不理想,我这些年的学习就是白费了,同时也给自己定义了我是个不成功的人,干什么都不成。家庭生活经营不好,孩子教育不好,工作也不成功,我什么都不是,那一刻我的信念坍塌了!越是认为自己不优秀的人,越会假装坚强,越会嘴硬,越想证明自己。同时封堵了自己和外界的沟通,封堵了自己和自己的沟通!</p><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儿子又和我语音通话了,说是下个周一想带着国内的同学出去旅游。舅舅和他说现在日本都下了地震预警不让他出去,儿子问我的意见。我听了儿子的话,和他说,在他选择专业,以及他将来的就业问题上我会尊重他,也会全力支持他,唯独面对生命安全时有底线,希望他能够明白。儿子听我说话说的这么坚决,过了有十分钟给我发信息说,再等一周看看,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就会和他同学约定再出去旅行。听了儿子的话还是蛮欣慰的。不仅思考,当你对孩子说话还有一点点影响力的时候,教育就发生了!而这点点的影响力可能就是在这些年的陪伴中,经历中你能够给予孩子的信任吧!</p><p class="ql-block">所以成长的发生从来不在于言语的表达,不在于理论的高深与否,在于你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在于你能否把日子过好。面对顺境不骄傲,面对逆境不气馁。有风起浪,无风休养。敬天爱物,臣服于每一个当下,过好每一天日子。</p><p class="ql-block">我感觉大自然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它会想尽办法启动一个叫做命运的砝码去拯救任何一个生灵。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要去识破这个馈赠,知道它是你的礼物,如审美,去辩识你人生的贵人。确实这一年我的贵人出现了,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我心目中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人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他不仅给予我人格的尊重,学习的认可,个人魅力的确认,他同时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这我重新评估了自己的信念系统,确实如此。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在他眼中我都是如此优秀,我可能是真的很优秀。那一刻我又重新站立起来了!我又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成长,旅行。所以疫情过后我去了泰国旅行,看到了最自然本性之下的人类如何生活表达,又到了日本见识了高度文明发达国家的人们如何谦卑本性的生活。回到我的国,知道了别人,认识了自己,我生命的意义是由我自己赋予的,我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三、只陪伴不评判</p><p class="ql-block">杨老师讲到桂林攀岩,讲到去往各地游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然风光要美,一群有爱的人在一起,大家只陪伴不评判,共同塑造一个有爱的场域,大家在这里边想干嘛就干嘛,随心所欲!在这个场域里永远看到对方行为背后的合理性,合理性背后肯定的是人。视域融合的背后就是理解尊重。</p><p class="ql-block">孩子不需要榜样,他们对生命的看法越是不拘一格,他们就成长的越好。滋养,是他们所需要的。我们不是照着样板种植花园,我们只为他提供营养,他们就成长了。</p><p class="ql-block">喜悦的环境,就像孩子茁长成长所需的肥料;有爱的氛围,就像孩子生命所需的新鲜空气。榜样是一种固化,我们不想固化一切,我们必须学会欣赏一切,向一切鞠躬。</p><p class="ql-block">对于陪伴的人来说,不需要你懂什么技术,会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我们要的只是一个氛围,一个场域,一个一看到这群人,一进入这个圈子就被赋能,就被加持,就被开光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荣格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你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人觉得刺眼,有的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p><p class="ql-block">孩子特别敏感,无论父母的话说的多么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被拒绝。</p><p class="ql-block">不改变别人,并非因为别人不可改变,而是改变的念头会阻碍别人成长,当我们觉得别人应该变得更好的时候,就已经看不到真相了,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投射。每个人当下的体验就是他最需要的体验,而只有无评判的觉知和关注才会点亮对方的心。正如早答疑时,有位高中老师提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孩子回答的特别接地气,他们喜欢真心对他们好的老师。所谓的真心就是看到学习背后,孩子这个人吧!</p><p class="ql-block">最后寄语,把语言变成经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