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冠县武训祠堂 文

春雨

<p class="ql-block">  那年去山东冠县出差、在天津八里台长途汽车站上的车,经沧州南下、进山东境内、未经乐陵县向西拐去奔向冠县。</p><p class="ql-block"> 在去冠县途中有个柳林镇、我向长途车的售票师傅打听好了去武训祠堂的路线、于是在榆林镇站下了车后奔向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到了祠堂一看:满目疮痍、丛草杂生、好不凄凉。</p><p class="ql-block"> 武训是清中期人士、以乞讨要饭为生、攒钱兴学,先后办了三所学堂。 </p><p class="ql-block"> 以后、尤在民国时受到何思源(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陶行知(教育家)等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因《武训传》电影受到批判、武训名声狼藉 ,文革更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我去榆林镇时,武训已经恢复了名誉,有关部门正考虑整修其祠堂。</p><p class="ql-block"> 以后、听一位老友说:武训冠名为“奇丐”、“平民教育家”、他还受到题写的“匾额”称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