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避暑休闲影像记忆

禾末

<p class="ql-block">  寻一处避暑,享一份清欢。</p><p class="ql-block"> 甲辰中伏 ,因WG同学夫妇邀请,我们宁铁68G11乐平方族部分同学,相聚在的神农架木鱼镇的木鱼饭店,胜地避暑,逍遥悠哉。</p> <p class="ql-block">  7月26日,我们乘坐D2255次动车,到宜昌东站,转乘“宜昌东站——木鱼镇”大巴,途经神农架林区•红坪镇时留了影。</p> <p class="ql-block">  因大暴雨造成隧道塌方,大巴绕道而行100余里,约20点之后才抵达木鱼镇。王俊忠带了两辆车来接我们,直达木鱼饭店。</p> <p class="ql-block">  王俊忠、高秀玲夫妇为南京同学接风洗尘。</p> <p class="ql-block">翌日清晨,群山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避暑小区的街边花园</p> <p class="ql-block">寻一处小憩,换一种心情。</p> <p class="ql-block">晴朗的早晨,随手一拍,都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晚霞散绮。</p> <p class="ql-block">  神农架5A级官门山景区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科研与人文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生态科普“大观园”。</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自然生态博物馆、珍稀植物园、科考馆、大熊猫馆、蜜蜂园、梅花鹿园、地下暗河等景点和展馆,充分展示了神农架的自然变迁和神奇景观。</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官门山•母爱广场</p> <p class="ql-block">  我和王次伍、卞凤珍时隔七年,再上官门山,今非昔比。</p> <p class="ql-block">心连心,利断金。</p> <p class="ql-block">哥俩好</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生物活化石——大鲵(娃娃鱼)</p> <p class="ql-block">野人洞。</p> <p class="ql-block">游览生物馆和科考馆。</p> <p class="ql-block">科考馆前的野人雕像。</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熊猫馆</p> <p class="ql-block">时值中午,大熊猫在午休呢。</p> <p class="ql-block">  神农坛景区位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209国道旁,是神农架中心旅游区的南大门。景区集中展示神农始祖的业绩与功德,突出了寻根祭祖的主题,是一个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景点。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农祭坛、炎帝神农氏的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千年衫王……</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寻根祭祖”啦!</p> <p class="ql-block">  衫王是一株铁坚衫,被誉为“千年衫王”,是神农架林区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树木之一。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至今已有1200余岁的历史。材积达88立方米,树冠覆盖面积超过530平方米,其巨大身躯,需要6位成年人才能合围过来。衫王与神农祭坛、炎帝神农氏雕像相拥而立,成为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神农架天生桥景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巴人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海拔1200米,面积约60平方公里,它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等特点,吸引游客来这里休闲、探险、揽胜。</p> <p class="ql-block">山泉穿洞而下,故名“天生桥”</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拍摄的桥洞、栈道、瀑布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奇潭之一“虎潭”</p> <p class="ql-block">“我在天生桥等你”</p> <p class="ql-block">走进“巴人部落”</p> <p class="ql-block">  31日 清晨,去香溪源景区探覓香溪源头。雨后的景区,奇峰竞秀,林海深处,云游雾绕;溪水从峡谷石缝中流出,激石拍岸,势若游龙,顺峡谷咆哮而下,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神农谷命名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这个传说为神农谷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文化的色彩,使得这个地方不仅是一个自然的胜地,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神农谷景区不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神农谷以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原始森林、壮观的瀑布和神秘的环境效果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神农谷,山岳起伏,怪石嶙峋,如柱如笋;斜雾横飞,时隐时现,云蒸霞蔚。</p> <p class="ql-block">  天际岭原名凉风垭,是神农架经典型气候的山口,是南北气流通过神农架的重要通道之一。站在天际岭的观景平台上, 自然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壮丽的亚高山自然风光,有着“山高天近、手可触云”的定格瞬间。</p> <p class="ql-block">  板壁岩位于神农顶景区内,因满山石林峭似板壁而故名。这里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是大自然的精心雕琢,让人惊叹。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天神们竞技的场所,他们各显神通,在岩壁留下了深深烙印,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箭竹林间,奇岩怪石突兀而起,或肖人状物,或似禽似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金鸡报晓”</p> <p class="ql-block">“雏凤待哺”</p> <p class="ql-block">  神农顶国家AAAAA级景区,在神农架西南部的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约883.6平方公里,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6座 ,有“华中屋脊”之称。最高峰神农顶是大巴山东延的余脉 ,海拔3106.2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的山峰,号称“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大九湖,又名九湖坪,属于高山平原,被称为湖北的“呼伦贝尔”、“神农江南”。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中间是一抹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围,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深藏着这样的处女平地,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大九湖是一片沼泽地—山涧盆地,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这里有九个湖泊和九道山梁,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和草原,野花盛开,蝴蝶飞舞。此外,大九湖还有红花草甸和金莲花草原等景点,让游客亲近和观赏。</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人在画中</p> <p class="ql-block">“执子之手,与子偕老。”</p> <p class="ql-block">观光、候车、随拍。</p> <p class="ql-block">  天燕景区,国家5A级景区。因北有燕子垭,西有天门垭而得名,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景区有许多胜景,我们因时间紧,上午只能游览燕子洞和彩虹桥两个著名景点了。</p> <p class="ql-block">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凌空而起的彩虹桥。</p> <p class="ql-block">  燕子洞在燕子垭口的东北1000米处的半壁上。洞高14米,宽16米,长约3700米,里面栖息着大量的短嘴金丝燕。它们飞进飞出互不相撞,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此,是当地优厚的自然环境(洞内冬暖夏凉,流水潺潺)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习性。</p> <p class="ql-block">老夫(妇)聊发少年狂。</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又“飞云渡桥”,由中铁大桥局(集团)勘测设计院设计,于2001年8月建成通行。桥长58米,宽3—5米,海拔高度约2200米,它横跨垭口,是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单孔无铰链双曲线钢架观景桥,同时也是亚洲海拔最高的观景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  站在飞云渡/彩虹桥上,俯瞰一眼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和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着实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神农架画廊谷位于神龙架林区的红坪镇境内,占地1000亩,平均海拔1600米,属高山峡谷地带。因景区融神、奇、险、幽于一体,酷似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故被誉为“画廊谷”。</p> <p class="ql-block">  画廊谷的特色在于其高山峡谷交融,森林清溪相映,奇花异草竞相争艳,环境静谧幽雅。谷内“珍珠帘瀑布”,枯水期静如处子,丰水期动如脱兔。“一线天”是谷内最大亮点,需攀499级石砌陡峭阶梯,才能登顶,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是摄影和探险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咱们工人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我想拍个够,却总也拍不够。</p> <p class="ql-block">登高前,小憩一刻。</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八人,有五人勉强登到100余级石阶就小心翼翼地返回了;唯有摄影爱好者王次伍一人攀上顶峰,饱览了胜景,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  明天就要启程返宁了,临行前再“打一仗”。</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神农架避暑胜地。再见了!相互陪伴的老同学。期待下一次相聚!顺颂秋祺!</p> <p class="ql-block">  感谢王次伍、王俊忠、邰芒华、王宝玲、常青等同学为本篇提供的影像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