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不语,岁月无言。夏日的朝阳升上了远处黑黝黝的楼顶,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河水,彩虹桥的倒影为一河两岸的早晨凭添了几分景致。</p><p class="ql-block"> 从这出发,踏上西行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 故乡这段河流约两公里长,河上先后建了三座桥。小时候记得这段河上只有一座木桥,河底是柔软的细沙,河边系着大片的竹排、木排,河的两岸绿草如茵。北岸以前是日本鬼子修的简易机场,解放后是县属园艺场的果园。南岸是广阔的稻田和村庄,恰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大,已是高楼林立。</p><p class="ql-block"> 前两年修建的人行桥,市民们称它为“网红桥”。</p> <p class="ql-block"> 最早修建的石拱桥,刚维修改造完毕,以崭新的姿势迎送南来北往的客。</p> <p class="ql-block">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造桥人在何处?</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这桥也已建了26年了,它的修建,缓解了老桥---石拱桥的交通压力,保障了过境人流、车流的畅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行经过襄阳,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是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1948年7月7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部激战九天,于1948年7月16日中午攻克襄阳,俘虏国民党大特务,第五绥靖区司令长官---康泽。</p><p class="ql-block"> 千年的烽烟散去,饱经沧桑和苦难的大地正焕发出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山河悠悠,岁月悠悠,风陵渡口水悠悠。风陵渡,又称风陵关,地处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三大古渡口中最大的渡口,是三省之间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的节点,也是春秋秦晋、秦楚争霸的战场。黄帝的贤相风后发明了指南车,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风后在与蚩尤的战斗中牺牲后葬于此,并建陵名为“风后陵”,风陵渡也因“风、陵、渡”合三为一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风陵渡不仅有风后的典故,传说风陵渡得名也与女娲的墓在此有关。除此,不仅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伯乐陵以及历朝历代的大小战役故事,还有金庸笔下“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爱情传说。最令我感动的是1938年8月,日军1500余人进犯风陵渡,国军两个营以劣势装备,与当地民众共抵外侮,血战风陵渡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 风陵渡,黄河奔流不息,英雄永生。</p> <p class="ql-block"> 遥望潼关</p><p class="ql-block"> 出函谷关沿着黄河而上,来到了现在的潼关古城下,方知此潼关非彼潼关。现在的潼关,是现代人为旅游而仿古建在距风陵渡不远塬上的一个仿古城。</p><p class="ql-block"> 潼关何处?导游也讲不清楚。实地对照“地理中国”三维图像,才弄明白,古时潼关在麟趾塬。随着黄河水位的不断下切,潼关在不同时期,位置亦有不同,在麟趾塬自北而南,依次为隋潼关、汉潼关和唐潼关所在,麟趾塬西为望远沟,东为禁沟,是秦出函谷关的必经之地,又分隋路线和唐路线。唐潼关西近华山,南依秦岭,北沿黄河东去便是崤函古道,崤函古道又分北崤道和南崤道。潼关是函谷关失效后修建的又一军事防御体系,其防御体系一在关城,二在禁沟,三在黄河,四在秦岭。至此对谭嗣同的“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大致了解了潼关后,方知先前去过的函谷关也不是唯一所在,同样依据不同时期黄河东流的路线,依次有秦函谷关、魏函谷关和汉函谷关。</p><p class="ql-block"> 离开潼关,想起来了张养浩的词: </p><p class="ql-block">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潼关,崤函古道,函谷关已不再是雄关险隘,除了旅游和探险的人外,鲜有人至,连霍高速、宁洛高速、呼北高速公路的开通,已将从西安至洛阳的时空压缩至不到5小时便可到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古都西安,游览过兵马俑,华清池和碑林,登上过古城城墙和西岳华山,仰望过大雁塔和丹凤门,参观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张学良公馆,感知了西安千年的风云变幻,倘徉过大唐不夜城,来到了灯火璀璨的钟鼓楼。西安之行终有遗憾,因大雨未然成行终南山。</p><p class="ql-block"> 看不够的西都,道不尽的山川变化,历史在继承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受君之托,忠君之事,明知难以成而竭力为之,此乃诸葛亮受人千年景仰之处。五丈原(塬),位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东、西、北三面为悬崖陡坡,因塬面最窄处约五丈宽,故称五丈塬。五丈原对面为积石塬,渭河自两塬之间穿过。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据两塬而对峙,渭河两岸便是当年草木瑟瑟,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而如今,五丈原诸葛亮庙仍在传说着鞠躬尽瘁的故事,塬下渭河两岸已是城镇高楼平地起,人民安居繁华之景向。</p><p class="ql-block"> 千年大地,谁主沉浮?</p> <p class="ql-block"> 西夏陵</p><p class="ql-block"> 逶迤贺兰山,千载黄沙风。</p><p class="ql-block"> 吊古叹兴废,且看且徐行。</p><p class="ql-block"> ---光影随行</p> <p class="ql-block"> 黄河巨变</p><p class="ql-block">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看看母亲河是我的向往。去过山东东营迎接华夏第一缕阳光,瞭望了黄河入海口的渺渺芦苇,沿黄河而上,先后游览了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也参观了宁夏引黄古灌区工程,如汉惠渠、唐徕渠、大清渠等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设施。通过实地了解,惊叹于黄河母亲的伟大,惊叹于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伟力。</p><p class="ql-block"> 黄河安澜,大地祥和,黄河水清,山河壮丽。</p> <p class="ql-block"> 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 宁夏中卫长滩村,黄河入宁夏第一村,地处甘肃与宁夏交界的黄河岸边,中卫66号公路的终点。脱贫攻坚电视剧《山海情》就在这拍摄。随着66号公路的开通,来长滩的游人越来越多,长滩这个国家级贫困村也正在发生看得见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自驾走过张掖、酒泉、嘉峪关、瓜州和敦煌,来到玉门关。车辆里程表提示从家里至此,已行驶了六千多里,想想古人这得走好几个月,大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之感。</p><p class="ql-block"> 千年玉门关,很多人认为有三处,即汉玉门关,隋唐玉门关和宋初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今人所能看到的玉门关乃西汉武帝时所设立,位于现在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河西走廊最西边疏勒河南岸,西距罗布泊边缘约150公里,是汉朝时期通向西域的重要关口。汉玉门关地处阿尔金山与马鬃山对立的中间,是一片走廊式平原,周围有戈壁,荒漠,河流和湖滩。目前向游人开放的有小方城遗址、大方城遗址、当谷燧及周边的汉长城遗址。</p><p class="ql-block"> 今人还认为隋唐玉门关在汉玉门关东约200公里处,现在的瓜州县双塔堡附近,由于1958年兴修水库,关址没入水下。而宋初玉门关又在隋唐玉门关东约200公里的石门峡,西夏占领河西走廊后被废弃,玉门关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汉玉门关,穿越千年时空,向后人诉说着历史变迁,见证着当下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阳关词</p><p class="ql-block"> 流云飞絮,孤城残照红墙。追寻汉唐,大漠车如舟。天地四合漫漫路,张骞班固霍骠骑,三千里春风左柳。</p><p class="ql-block"> 飘叶成诗,雄关烽燧悬月。大道无形,德泽道远长。商旅八方纷纷客,雪山草地高原湖,七十年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光影随行</p> <p class="ql-block"> 古时,商旅穿越沙漠,如穿越死亡之海。看如今,柴达木盆地,蜿蜒沙漠公路,游人如织车如龙。</p> <p class="ql-block"> 梦幻盐湖</p><p class="ql-block"> 昔时,渺无人烟的荒凉盐碱沙漠,如今却是化肥,锂电原料的生产基地,别具特色的盐湖风光还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途中重要战役战场遗址---甘肃迭部县腊子口,腊子口战役遗址如今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景区,险峻的隘口,秀美的景色,加上是川西北进入甘南的唯一通道,路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剑阁,又名剑门关。 大、小剑山中间的栈道,长约30余里,山峻道窄,是故李白诗曰:“剑阁峥嵘而崔嵬”,“猿猱欲渡愁攀援”。</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诸葛亮五出祁山途经于此。受汶川地震影响,原关楼坍塌,现关楼为新修重建。</p> <p class="ql-block"> 走过剑门关,人生无难关。</p> <p class="ql-block">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包茂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矮寨大桥,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誉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它座落在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形成的湘西德夯大峡谷之上,蒙古高原至云贵高原,再至广西海岸,因为有了许多桥隧如矮寨大桥这样伟大的工程,才千山万水变坦途。</p><p class="ql-block"> 致敬创新、创造奇迹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张飞守阆中,如今的阆中,还能看出三国时的痕迹么?唯有地方特色风味食品“张飞牛肉”还是那么的有名。</p> <p class="ql-block"> 归去,当如霞光滿天。</p>